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穆斯林的葬礼》动词重叠的考察

发布时间:2017-08-17 01:07

  本文关键词:《穆斯林的葬礼》动词重叠的考察


  更多相关文章: 《穆斯林的葬礼》 动词重叠 重叠动词 语法意义 句法功能 比较研究


【摘要】:本文以《穆斯林的葬礼》(以下简称《穆》)中的动词重叠为研究对象,对该书中动词重叠的形式、重叠动词特点、动词重叠的语法意义及重叠动词的句法功能进行描写分析,并与近代经典作品《红楼梦》(以下简称《红》)的动词重叠进行对比分析,为研究从近代到当代动词重叠的发展变化提供一些线索和材料。全文共分为六章: 第一章为绪论,主要是说明本文的选题意义,动词重叠研究现状,《穆》的文学地位,本文的研究方法及步骤。 第二章统计《穆》中动词重叠的使用频率和形式类型。该书中的动词重叠共出现768例,动词重叠形式可以分为“AA式、A了A式、A一A式、A了一A式、A着A着式、一A一A式、AABB式、ABAB式、AAB式、 A了AB式、AB了AB式、AB了B式”等12种形式。本文对这12种形式进行了全面而详细的描写,并分析了《穆》中动词重叠类型的使用特点。 第三章统计《穆》中重叠动词的数目及使用频率,并分析其使用特点。该书中重叠动词共208个,,其中单音节动词109个,双音节动词99个。使用特点是:⑴重叠动词大都是可以持续或可以反复进行的行为动词;⑵将近一半的重叠动词都表示人体动作;⑶各重叠动词之间使用频次差距较大;⑷大多是褒义或中性词,少数是贬义词;⑸单音节重叠动词和双音节重叠动词数量差距小,但是单音节重叠动词比双音节重叠动词使用频次高、重叠能力强;⑹双音节重叠动词有单纯词和合成词两种,以合成词为主。 第四章主要分析该书中动词重叠的语法意义。《穆》中动词重叠的基本语法意义是表示动作持续的时间短或进行的次数少。经过考察,该书中动词重叠在时短量少的基础上还表现出了六种不同的语法意义,它们是:表示委婉语气;表示长久、多次;具有描写作用;表示埋怨、指责意味;表示尝试意义;表示惯常行为。 第五章主要介绍《穆》中重叠动词的句法功能。该书中重叠动词主要充当谓语,还可以充当状语、插入语、定语、主语、宾语和补语等成分。重叠动词充当谓语时,主要用于一般谓语句,此外还可用于连动句、兼语句、把字句和双宾句。重叠动词前后可附加各种成分,主要有状语、宾语和补语。文中对上述各种情况进行了详尽的描写分析。 第六章是《穆》与《红》动词重叠使用情况的比较。本文从动词重叠类型、重叠动词特点和动词重叠句法功能三大方面进行比较,揭示从《红》到《穆》动词重叠使用情况的一些变化。
【关键词】:《穆斯林的葬礼》 动词重叠 重叠动词 语法意义 句法功能 比较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146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1
  • 第1章 绪论11-15
  • 1.1 选题意义11
  • 1.2 动词重叠研究现状11-13
  • 1.3 《穆》文学地位及研究现状13
  • 1.4 研究方法、步骤及相关语料13-15
  • 第2章 《穆》动词重叠类型考察15-21
  • 2.1 《穆》动词重叠类型概况15-19
  • 2.1.1 单音节动词重叠15-17
  • 2.1.2 双音节动词重叠17-19
  • 2.2 《穆》动词重叠类型特点19-21
  • 第3章 《穆》重叠动词特点考察21-29
  • 3.1 《穆》重叠动词概况21-24
  • 3.1.1 单音节重叠动词21-23
  • 3.1.2 双音节重叠动词23-24
  • 3.2 《穆》重叠动词特点24-29
  • 第4章 《穆》动词重叠语法意义考察29-33
  • 4.1 表示委婉语气29-30
  • 4.2 表示动作长久、多次30
  • 4.3 具有描写作用30-31
  • 4.4 表示埋怨、指责意味31
  • 4.5 表示尝试意义31-32
  • 4.6 表示惯常行为32-33
  • 第5章 《穆》重叠动词句法功能考察33-43
  • 5.1 可充当的句法成分33-37
  • 5.1.1 充当谓语33
  • 5.1.2 充当状语33-34
  • 5.1.3 充当插入语34
  • 5.1.4 充当定语34
  • 5.1.5 充当主语34-35
  • 5.1.6 充当宾语35
  • 5.1.7 充当补语35-37
  • 5.2 所适用的句式37-40
  • 5.2.1 用于连动句37-38
  • 5.2.2 用于兼语句38
  • 5.2.3 用于把字句38
  • 5.2.4 用于双宾句38
  • 5.2.5 用于否定形式38-40
  • 5.3 前后可附加的成分40-43
  • 5.3.1 带宾语40
  • 5.3.2 带状语40-41
  • 5.3.3 带补语41
  • 5.3.4 带多种成分41-43
  • 第6章 《穆》与《红》动词重叠比较43-51
  • 6.1 动词重叠类型比较43-47
  • 6.2 重叠动词特点比较47-48
  • 6.3 动词重叠句法功能比较48-51
  • 结语51-53
  • 参考文献53-55
  • 致谢55-56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5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常红;试析汉语会话中单音节动词的重叠形式及其语用制约性[J];湖南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6期

2 华玉明;夏群;;单音节动词原调式重叠AAy及其状态形容词功能[J];湖南社会科学;2006年05期

3 管锡华;《红楼梦》重叠动词的考察[J];古汉语研究;1993年01期

4 李敬国;现代汉语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研究解析[J];甘肃社会科学;2002年01期

5 廖栋雯;;现代汉语单音节非自主动词重叠的制约条件及其他[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10期

6 柴世森;试论汉语双音动词AABB重叠形式[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1期

7 李运龙;语义、结构、语境影响和制约着动词的重叠[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2期

8 陈青松,陈安平;50年来动词重叠研究综述[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年S2期

9 李文浩;;动词重叠式的源流[J];汉语学报;2007年04期

10 华玉明;;对动词重叠形式词性的思考[J];汉语学报;2008年01期



本文编号:6863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6863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5aa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