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国外二语语用教学研究述评

发布时间:2017-08-17 00:14

  本文关键词:国外二语语用教学研究述评


  更多相关文章: 语用能力 语用教学 教学方式 展望


【摘要】:课堂教学是否以及如何对二语学习者语用能力发展发生作用,日益受到外语研究者的关注。研究者们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系统探讨了不同教学方式在二语语用习得中的作用,充分论证了二语语用教学的必要性和语用的可教性。本文聚焦语用教学研究的三大基本问题,即语用教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语用教学的主要内容以及语用教学的方式,对1980-2012年国外83项本领域的理论与实证研究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对未来语用教学研究进行展望,以期对国内二语语用教学有所启示。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河南科技大学;
【关键词】语用能力 语用教学 教学方式 展望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我国英语学习者语用能力对比研究”(12YJA740040)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 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985工程”三期改革型项目“当代西方语言学前沿理论研究与应用探索”(NJU985JD05)资助
【分类号】:H09
【正文快照】: 1.引言自20世纪80年代中介语语用学(intelanguage pragmatics,ILP)1兴起以来,教学对二语学习者语用能力发展的作用日益受到外语研究者的关注。Rose和Kasper(2001)合编的《语言教学中的语用问题》是第一部系统研究语用教学的论文集,探讨了教学对语用能力发展的影响以及实施语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戴炜栋,杨仙菊;第二语言语用习得的课堂教学模式[J];外语界;2005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晓东;徐建纲;;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语用能力培养的探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04期

2 吕常福;;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与学生语用能力提高研究[J];保定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3 牟爱鹏;刘美;;论语言模因对提高EFL学习者语用能力的作用[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4 刘吉林;;模因论指导下的高职英语专业学生语用能力培养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12期

5 王相锋;曹宇;;中学生英语语用能力课堂培养模式刍议[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10期

6 李蜜蜜;;“最近发展区”理论视野中的二语语用发展探讨[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9期

7 唐祝英;王曙明;;探究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J];重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2期

8 杨春红;刘萍;;英语专业学生语用策略的实证研究[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9 胜献利;;高职高专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培养优化模式探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年12期

10 杨艺媛;;关联理论与小学英语课堂中的纠正性反馈[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1年1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马腾;民族院校英语专业学生语际语语用能力及其培养模式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张俊英;大学英语多维互动教学模式行动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朱晓申;大学英语成功学习者综合培养路向研究:理论与实践[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艳;初中英语对话教学的显性语用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聂新元;显性教学对请求言语行为习得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1年

3 柳桂媛;中国英语学习者英语第三人称单数代词性别混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4 董丽辉;语用迁移与二语水平关系的实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5 方煦;中国英语学习者拒绝言语行为的语用发展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6 刘佳翌;初中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7 彭洁;形式教学对语际语用运用的影响[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樊元元;[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1年

9 袁薇;中国英语学习者与本族语者认识可能性显性表达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10 金贞林;韩国学生的汉语语用偏误分析及教学建议[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自然;什么是语际语用学[J];国外语言学;1996年01期

2 刘国政;大学英语教学中语用能力的培养[J];哈尔滨学院学报(教育);2001年05期

3 张小梅;大学英语教学与语用能力培养[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4 洪岗;语际语语用学研究[J];杭州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5 辜同清;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语用能力调查分析[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年01期

6 司联合;过渡语、语用能力与文化教学[J];外语学刊;2001年02期

7 何自然,张巨文;外语教学中的语用路向探索[J];山东外语教学;2003年04期

8 何自然,阎庄;中国学生在英语交际中的语用失误——汉英语用差异调查[J];外语教学与研究;1986年03期

9 洪岗;英语语用能力调查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1年04期

10 高月琴;语用能力的培养与英语口语能力的提高[J];外语电化教学;2002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胜雄;;略论培养发展语际语用能力的两种范式[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2 王丹,邵文佳;汉英人名的文化内涵及语用能力分析[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4年12期

3 杭宝桐;郁启标;;外语语用能力的培养[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04期

4 孟梅,刘秦亮;大学生英语语用能力研究报告[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5 余祥越;语用学对外语教学的启示[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S3期

6 霍巍;汉语口语教学与语用能力培养[J];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7 王丹,王峥;跨文化语用失误分析及对策研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02期

8 黄汝干;二语语用能力发展的研究:现状与思考[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9 王凤兰;语用能力、语境与对外汉语教学[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年06期

10 何幸君;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学[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通拉嘎;;近十年对外汉字教学研究回顾与展望[A];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牛保义;;我国英汉语宏观对比研究回顾与展望[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3 李军;薛秋宁;;语际语用学对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启示[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王建勤;;欧美留学生汉字认知与习得的实验报告[A];第三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郭尚兴;杨朝军;姜玲;;MTI必须坚持为国际文化交流、国内经济建设服务的方向[A];全国首届翻译硕士(MTI)教育与翻译产业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王建勤;高立群;;欧美学生汉字形音意识发展的实验研究[A];对外汉语教学的全方位探索——对外汉语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7 何畏;;论孔子“因材施教”与“交际教学法”之关联[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七辑)[C];2010年

8 石国勐;;浅析“双语教学”制约因素及对策[A];贵州省水家学会第三届、第四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1999年

9 汤亚平;;第二语言习得与教材语料的关系[A];第二届全国教育教材语言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郭哲洙;;对“双语”教学的探索与思考[A];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学会第一次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光磊;像敬爱母亲那样,,敬爱我们的母语[N];语言文字周报;2005年

2 浙江丽水学院中文系主任 陈喜珍;树立能力本位的“大语文”教学观[N];中国教育报;2007年

3 戴春晖;利用网络多媒体技术促进应用写作教学之探索[N];科技日报;2008年

4 夏静;美国人为何欢迎孔子学院[N];光明日报;2008年

5 首都师范大学国际文化学院讲师,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 王宇;汉语国际推广要突出可持续性[N];光明日报;2009年

6 罗菲;双语教学走进东北财大[N];财会信报;2009年

7 南开大学 陈洪 李瑞山;“大学语文”应有明确定位[N];社会科学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赵晖;让汉语文化走向世界[N];无锡日报;2009年

9 张平媛 王玮;大连理工双语教学“一树两花”[N];中国教育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韩小红;谢红代表:应重视母语教育 加强汉语能力培养和考核[N];中国妇女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赵鸣;汉语等级含义加工的神经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2 江燕;南昌话和普通话接触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琳;试论汉语儿童语用能力的发展[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2年

2 李怀奎;语用能力与礼貌原则[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3 龚贻;语用失误的成因及对语用能力的再思考[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4 孙秀芳;语用失误与文化导入[D];安徽大学;2005年

5 陈莹莹;中英交际中语用失误现象分析[D];辽宁大学;2007年

6 侯阗;语用失误:跨文化交际观[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7 高俊丽;言语交际中语境的动态性[D];河北师范大学;2004年

8 薛秋宁;留学生实施汉语请求言语行为调查及习得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9 李娜;语用失误的认知图式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10 杨永和;语用学视角下的广告语言研究[D];湘潭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6862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6862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7c4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