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官话的声调类型
本文关键词:成渝官话的声调类型
【摘要】:文章对成都、重庆一带十六个西南官话方言点的声调进行类型学考察。西南官话声调少,格局相对简单,内部一致性较强,但困难之处在于如何处理阳平和去声,谁是纯低调。这是对普适声调类型库的一大挑战,所以很具理论意义。文章先根据声学资料描写十六个方言点的基频走向,然后在分域四度标调制和普适声调库的框架中概括出两大声调格局:成都格局和重庆格局。前者的去声低凹拱形为纯低调,声调格局为"高低降降"。后者的阳平低降拱形是纯低调,四声格局为"高低升降"。最后根据声调类型的特征对这些方言点的材料进行定量的聚类分析,所得结果与定性分析相符。这证实我们选用阳平调头和去声调尾来确定何者为纯低调的判断标准是合宜的。
【作者单位】: 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学部;
【关键词】: 声调类型 成渝官话 纯低调 方言分区
【基金】:香港科技大学“School-Based Initiatives Grant”(SBI13HS04);香港科技大学“School-Based Initiatives Grant”(FSGRF13HSS02)
【分类号】:H17
【正文快照】: 一导言本文使用一个普适性的声调类型库(见下文“三”)作为描写分类框架,对一个局部地区——成渝方言——的声调做一个类型学上的分类、分析。其所以选用这个地区作为我们声调类型分布研究的开端,是因为这儿的调类数目较少(一般4个),但却有个难决之处:阳平和去声哪一个是纯低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黄雪贞;;西南官话的分区(稿)[J];方言;1986年04期
2 李蓝;;西南官话的分区(稿)[J];方言;2009年01期
3 朱晓农;石德富;韦名应;;鱼粮苗语六平调和三域六度标调制[J];民族语文;2012年04期
4 金健;;垫江方言单字调的感知研究[J];语言研究;2011年04期
5 朱晓农;;降调的种类[J];语言研究;2012年02期
6 朱晓农;章婷;衣莉;;凹调的种类——兼论北京话上声的音节学性质[J];中国语文;2012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良军;;《汉语大词典》收词拾遗[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2期
2 周政;;陕南方言的标准问题[J];安康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3 明茂修;;贵州省汉语方言调查研究的现状与思考[J];毕节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4 明茂修;谭本龙;;贵州金沙方言音系[J];毕节学院学报;2010年07期
5 明茂修;;贵州金沙方言的语音特点及其内部差异[J];毕节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6 蓝勇;老四川区域的文化特征及其形成原因[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7 肖亚丽;;黔东南方言的程度表示法[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8 周骥;高廉平;;重庆方言中的例外字探究[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5期
9 李振中;肖素英;;湖南衡阳地区三峡移民迁入初期语气词考察[J];湘南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10 彭金祥;;略论近代四川方言的语音系统[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胡伟;;遵义话两字组连读变调的声学实验[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2 覃凤余;余瑾;王莉宁;;方言~普通话中介语的词汇语法问题[A];第二届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越川;四川西南官话语音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2 丘学强;粤、琼军话研究[D];暨南大学;2002年
3 苏俊波;丹江方言语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4 刘晓英;近代湘南官话语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5 陶伏平;湖南慈利通津铺话连词、介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6 田阡子;东亚语言复合元音的类型及渊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9年
7 郭丽;湖北西南官话音韵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8 王海燕;江苏省北部中原官话和江淮官话的分界再论[D];苏州大学;2007年
9 占升平;镇宁布依语语音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10 傅灵;方言与普通话的接触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萍;府城官话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张金发;《马氏等音》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3 刘单单;杨慎词曲用韵考[D];吉林大学;2011年
4 曾艳萍;合江方言语音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周莹萍;潜江方言词汇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6 于冰;兴义方言对中国英语学生语音习得的迁移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7 欧阳国亮;湖南桂阳流峰土话语音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8 黄雅婷;綦江方言音系调查研究[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9 郑春怡;丰都方言音系调查研究[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10 张小艳;湖北省洪湖方言语音特点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甄尚灵;;四川方言的鼻尾韵[J];方言;1983年04期
2 李荣;;官话方言的分区[J];方言;1985年01期
3 李荣;关于汉语方言分区的几点意见(二)[J];方言;1985年03期
4 贺巍;河南山东皖北苏北的官话(稿)[J];方言;1985年03期
5 杨焕典 ,梁振仕 ,李谱英 ,刘村汉;广西的汉语方言(稿)[J];方言;1985年03期
6 周振鹤;游汝杰;;湖南省方言区画及其历史背景[J];方言;1985年04期
7 梁德曼;;四川省渡口市方言的现状和未来[J];方言;1985年04期
8 颜森;;江西方言的分区(稿)[J];方言;1986年01期
9 张盛裕;张成材;;陕甘宁青四省区汉语方言的分区(稿)[J];方言;1986年02期
10 崔荣昌;;四川省西南官话以外的汉语方言[J];方言;1986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高云峰;声调感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东;;河南罗山方言的两个副词[J];语文知识;2009年04期
2 鲍厚星;;近年来湘语研究简说[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3 韩莎莎;;元曲里的“呆”字音在昌邑方言中的积淀[J];语文学刊;2008年16期
4 高然;对汉语方言分区问题的再认识[J];学术研究;1997年01期
5 张军;张永梅;徐彤;;语言学方法与陕北民歌研究[J];榆林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6 温端政;晋语“分立”与汉语方言分区问题[J];语文研究;2000年01期
7 周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中原官话(稿)[J];方言;2007年02期
8 郝红艳;;汉语方言与地域文化的考察[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10期
9 詹伯慧;;广东粤语分区刍议[J];学术研究;1988年03期
10 汪平;;再说上海话的分区[J];方言;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金智;;中国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查中的双语双方言问题[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Ⅱ)[C];2004年
2 焦立为;;三个单字调的汉语方言的声调格局[A];第六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3年
3 胡士云;;说“爷”和“爹”[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Ⅰ)[C];1995年
4 翁春;;试析中古-m尾韵在现代汉语方言中发展的不平衡性[A];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林双萍;;谈汝城话[A];海峡两岸辞书学研讨会暨福建省辞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周国炎;;现代汉语借词在布依语中的地位[A];布依学研究(之二)——贵州省布依学会首届年会暨第二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0年
7 贝先明;;广州话单字调的音高和时长[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8 邓享璋;;沙县盖竹话的文白异读[A];福建省语言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9 耿铭;;陕南安康中原官话重叠儿化名词初探[A];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10 刘艺;;香港粤语声调的分组分析[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贤庆;从官话到普通话[N];中山日报;2007年
2 蓝武芳;广西方言的文化生态[N];广西日报;2005年
3 杨映川 实习生 翟晶晶 杨璞;方言注定是要被牺牲的吗?[N];广西日报;2004年
4 ;方言土语总关情[N];凉山日报(汉);2005年
5 记者 欧阳春艳;武汉话也将在渐变中消失[N];长江日报;2009年
6 曾星翔;巴中方言与湖广填川[N];巴中日报;2009年
7 本报见习记者 林珑;卜小贵:方言是地域文化最本能和真诚的展现[N];贵州民族报;2010年
8 王玉红 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七老八十”成“语”的语言学理据[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9 蔡燕雁;鼻音n和边音l的辨正[N];语言文字周报;2011年
10 张振兴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方言》与中国地理语言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越川;四川西南官话语音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2 王海燕;江苏省北部中原官话和江淮官话的分界再论[D];苏州大学;2007年
3 王宏佳;湖北咸宁方言词汇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4 石绍浪;江淮官话入声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5 周杨;计算机汉语方言辨识的理论与方法探讨[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6 莫超;白龙江流域汉语方言语法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7 谭晓平;江永勉语与汉语的接触与演变[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8 苏俊波;丹江方言语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9 瞿建慧;湘语辰溆片语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10 胡斯可;湖南郴州地区的汉语方言接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霞;西南官话语音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2 张舒为;广西西南官话区中小学生语言使用情况调查研究[D];广西大学;2012年
3 朱永莉;桃源县方言语音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民媛;湖南永兴毛家话词汇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1年
5 郭丽;孝感(花园镇)话音韵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6 唐丽丽;历史时期安徽方言的分区及分布特点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7 崔海燕;大连报刊题目中得方言词汇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8 刘逆平;益阳和岳阳市区方言单音声调实验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碧;广西兴安县界首话语音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3年
10 康璇;四川省西昌等七县市方言音系比较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6874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6874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