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绪尔的二元符号观和语义三角理论:继承与发展
本文关键词:索绪尔的二元符号观和语义三角理论:继承与发展
【摘要】:众所周知,现代语言学发端于索绪尔的符号学思想,语义三角理论是语言学的重要分支语义学的经典理论之一。本文研究发现,事实上,索绪尔的符号学思想已经蕴含语义三角理论的基本思想于其中;语义三角理论是对索绪尔二元符号观的继承与发展。
【作者单位】: 重庆师范大学;
【关键词】: 索绪尔 符号 语义三角 语言本体
【分类号】:H030
【正文快照】: 1引言索绪尔的符号学思想和语义三角理论看似分属于不同语言学传统,然而,目前已有学者发现并强调二者之间的联系。例如,岑运强等从“语义三角”出发分析索绪尔的符号任意性原则(岑运强徐静2007)。他们的研究尝试通过“新理论”去证明和揭示“旧理论”的正确性并得出积极的结论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岑运强;徐静;;语义三角与语言符号任意性——兼评沈怀兴的文章[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2 李洪儒;;系词——人在语句中的存在家园——语言哲学系列探索之二[J];外语学刊;2006年02期
3 彭利元;肖跃田;;经典“语义三角”辨正[J];外语学刊;2009年04期
4 李洪儒;;索绪尔语言学的语言本体论预设——语言主观意义论题的提出[J];外语学刊;2010年06期
5 谭慧颖;;从现代语义三角理论看先秦与古希腊名实论的异同[J];外语学刊;2011年02期
6 谢萌;;“图像论”意义观的本体论解读——维特根斯坦意义理论拓展性研究之一[J];外语学刊;2012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玉堂;;从“释比”的音译谈羌族释比经典中“神名”的英译[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2 袁文彬;翻译研究的语篇分析模式及其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3 裴文;语言流变过程状态的时空观解释[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4 沙宗元;;论汉字发展和规范的动态平衡性[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5 孙显元;;中共两大历史性飞跃理论成果命名的启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6 惠嘉;户晓辉;;论“兴”义的演变及其思维特点[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7 杨璨;;“火星文”的非语言特征[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8 钱雯;;论伊瑟尔的文学-人类学本体论——以《虚构与想像》为对象[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9 徐福坤;;从汉字的应用看汉字的性质[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10 王有卫;;语素文字说质疑[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同铸;;论“叙事性意境”及其建构[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杨绍江;;WTO法律文本的语言分析[A];边缘法学论坛[C];2005年
3 王铭玉;;谈语言符号学理论系统的构建[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明冲突与融合中语言的认同与流变”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7年
4 王兆春;;索绪尔符号学说与《墨经》“名实”论之比较[A];“回顾与前瞻:中国逻辑史研究30年”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杨莉;;索绪尔的语言观及任意性原则对外语学习的启示[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二辑)[C];2008年
6 何小菲;;“杂交性”策略在跨文化符码中的运用及受众的解读——北京奥运会吉祥物案例研究[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7 周频;;在学习词典中采用语义网络凸显语词意义[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6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5年
8 周红红;;外来词的界定[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韩永进;;城市创新的结构与符号逻辑——城市创新经济结构体选择战略性新兴产业路线图分析[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20分会场-生态文明视域中的城市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10 杜治国;;英语动词派生名词的前缀发音规则过度概括的实证分析和规律总结[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曲丽玮;元刊杂剧复字词汇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赵宁;罪状解释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陈佳;论英汉运动事件表达中“路径”单位的“空间界态”概念语义及其句法—语义接口功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龙翔;中国英语学习者言语交际中语用失误之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王蕾;中国高水平EFL学习者语言研究:程式语和语言创造性[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苏勇;解构批评:形态与价值[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武克勤;英伽登文学本体论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8 王屯;大学社会评价中的符号资本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郭嘉;英语语调实验分析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王艳红;美国黑人英语汉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雪;俄汉语词汇理据性对比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吴艺彬;俄语三价动词的语义配价与句法模式[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鼐;关于数字电影传播特征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丁一吟;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的大众传播学解读[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5 王斌;论品牌名称命名翻译[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王伟娜;英汉谚语里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对比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李晓;语言符号与货币的通约性初探[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8 苏章海;进化与融合:中西语言学元语言关键词系统对比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9 郑宇;后现代史学对传统史学的挑战与反思[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解晓旭;《常谈S堋芳捌涿袼子锘愫退子锎恃芯縖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郅友昌;孟霞;;俄罗斯学者视野中的语义三角模式[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2 李洪儒;试论语词层级上的说话人形象——语言哲学系列探索之一[J];外语学刊;2005年05期
3 李洪儒;;系词——人在语句中的存在家园——语言哲学系列探索之二[J];外语学刊;2006年02期
4 刘利民;;纯语言性反思与分析理性思想的端倪——先秦哲学的语言关涉与名家思想取向[J];外语学刊;2007年01期
5 李洪儒;;意见命题意向谓词与命题的搭配——语言哲学系列探索之六[J];外语学刊;2007年04期
6 高云球;;试论语言本体论的哲学基础[J];外语学刊;2008年05期
7 黄华;;语言是了解人的最重要途径——从认知视角分析诗篇《思想之狐》之一[J];外语学刊;2009年06期
8 李洪儒;;索绪尔语言学的语言本体论预设——语言主观意义论题的提出[J];外语学刊;2010年06期
9 李洪儒;;中国语言哲学的发展之路——语言哲学理论建构之一[J];外语学刊;2011年06期
10 姚小平;管子语言观略说[J];语言研究;2005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传伟;索绪尔语言学理论评介[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1997年03期
2 ;《索绪尔语言理论新探》出版[J];汉字文化;2000年01期
3 聂志平;有关《普通语言学教程》的三个问题[J];聊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4 赵毅;略论陈望道对索绪尔语言学理论的早期介绍和运用[J];平顶山师专学报;2003年03期
5 刘勃;索绪尔及其现代语言学思想试评[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6 胡云晚;李守亭;;关于语言符号任意性的再思考[J];大连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7 俞芳芳;;索绪尔语言学思想研究[J];华章;2008年Z1期
8 朱小英;;索绪尔的语言与言语区分理论评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11期
9 石青青;;结构主义语言学溯源[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10 聂志平;语言:语法系统 句段关系和联想关系——索绪尔语法思想初探[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滕慧群;;索绪尔学说在中国[A];语言学新思维[C];2004年
2 徐思益;;王希杰对索绪尔学说的发展[A];王希杰和三一语言学——暨王希杰和三一语言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岑运强;;论言语的语言学[A];小康社会:创新与发展——2002·学术前沿论坛文集[C];2002年
4 熊学亮;;论所指的能指域[A];全国语言与符号学研究会第五届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5 王希杰;;零度和偏离面面观[A];语言学新思维[C];2004年
6 邹晓辉;;重构“概念分类体系”的新思路与新方法——从“语义三角”到“语法关系”再到“语义三棱”[A];第六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朱少红;;发展中的王希杰的语言观[A];王希杰和三一语言学——暨王希杰和三一语言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赵晓伟;;语言符号任意性之我见[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李晗蕾;;王希杰老师授课笔记摘录[A];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续辑——暨王希杰修辞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张权;李娟;;从汉语的音韵特征看语言的认知理据性[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腾慧群;索绪尔学说在中国[N];中华读书报;2002年
2 裴文;索绪尔语言理论体系中的时空观[N];中华读书报;2002年
3 李开 南京大学中文系;说“言”道“语”[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4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傅其林 整理;把符号打开[N];社会科学报;2004年
5 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季海宏;交流中的理解与误解[N];社会科学报;2007年
6 欧阳骏鹏;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三个流派[N];中华读书报;2002年
7 居延安邋宋怀强 吴洪林;跨语沟通:一个极具现实意义的跨世纪话题[N];文汇报;2007年
8 云南大学外语学院2008级高师班 韦小岿;数字习语与民族文化透视[N];云南经济日报;2010年
9 民族所 纳日碧力戈;人类学的语言定位[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10 刘焕辉 江西婺源人 南昌大学教授;言语交际学的草创与重构[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艳茹;语言的结构之思[D];吉林大学;2005年
2 段满福;法国现代语言学思想(1865~1965)及其对中国语言学的影响研究[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3年
3 赵宏宇;索绪尔语言学理论对西方20世纪文学批评理论的影响[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4 贺春英;功能视野中的言语行为理论研究:回眸与反思[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5 于全有;语言底蕴的哲学追索[D];吉林大学;2008年
6 李曙光;巴赫金超语言学理论的重新语境化及其在书面新闻语篇分析中的应用[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7 孙寰;术语的功能与术语在使用中的变异性[D];黑龙江大学;2009年
8 赵宏;英汉词汇理据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吕红周;符号学视角下的隐喻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10 朱涛;结构·功能·符号[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英姿;试论“语义三角”及其语义指涉理论[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2 蔡灿煌;从语言的理据看术语翻译的三种方式[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7年
3 黄劲草;符号学视角下的前景化翻译[D];中南大学;2006年
4 李之文;墨家的语义论[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5 刘辉;索绪尔和后期维特根斯坦语言观批判[D];黑龙江大学;2009年
6 朱蓓蓓;博杜恩·德·库尔特内的语言思想[D];吉林大学;2007年
7 熊闽红;论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象似性[D];中南大学;2012年
8 陈业俊;索绪尔语言哲学与相对主义问题[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陈宣;能指及其意义[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10 陈宣;能指及其意义[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6920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6920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