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篇中两小句组合的话题关系试析
本文关键词:语篇中两小句组合的话题关系试析
【摘要】:语篇中由两个小句形成的组合体的话题关系,包括两小句话题的生命度关系和语义关系。生命度关系上,与话题链的特点相同,强势两小句组合在语篇分布中也占优势;而语义关系上,两小句组中小句话题之间存在同指、框架-项目、全体-成员、并列、临时相关等关系,其中框架和临时相关在各类语篇中分布较多,但同时分布多少也因语篇而异。
【作者单位】: 北京语言大学汉语速成学院;
【关键词】: 语篇 小句 话题 生命度 语义关系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课题“现代汉语语篇的结构和范畴研究”(项目编号:2009JJD740001)资助
【分类号】:H146.3
【正文快照】: 零、引言语篇中有各种句法结构形式。传统语法研究讨论较多的单句是其中一种,近年来受到关注的话题链,也是语篇中常见的句法结构形式之一。此外,语篇中还有其他的句法结构形式。例如:①我的姥姥今年已经60多岁了。1她很早就参加了革命。她个子不高,胖胖的,头发已经花白,但精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王静;;论语篇性质与话题的关系[J];世界汉语教学;2000年04期
2 王静;;语篇与话题链关系初探[J];世界汉语教学;2006年02期
3 张伯江;;施事角色的语用属性[J];中国语文;2002年06期
4 徐赳赳;;现代汉语联想回指分析[J];中国语文;2005年03期
5 徐思益;关于汉语流水句的语义表达问题[J];语言与翻译;2002年01期
6 胡明扬 ,劲松;流水句初探[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9年04期
7 徐赳赳,JonathanJ.Webster!100732;叙述文中名词回指分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9年04期
8 王静;现代汉语静态话题链的句法组织原则[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4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德岁;;“V+Num+是+Num”构式初探[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2 祁庆倩;;现代汉语心理动词的内部时间结构[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3 杨晓黎;;传承语素:汉语语素分析的新视角[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4 周有斌;“不是A,就是B”句表述对象的数量及作用[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5 汪红艳;开启之功 创新之力——略论汉语语法学的草创与革新[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6 李国庆;现代汉语的“不是P,也是Q”复句[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7 蒋美丰;;充分把握原文 有效落实译文[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1期
8 严芳;;浅谈对外汉语中离合词的教学[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4期
9 薛凤生;;动补结构否定形式小议[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8期
10 李锦;;《三国志平话》的程度副词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锐;;语义等值和汉语虚词的意义分析[A];和谐社会:社会公正与风险管理——2005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下卷)[C];2005年
2 张思洁;;形合与意合的哲学思辨[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3 杜衡;李林霞;;技术特征团和外延比较法——对修改超范围的判断方法小议[A];专利法研究(2009)[C];2010年
4 龚千炎;;现代汉语的时间系统[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Ⅱ)[C];2004年
5 靳光瑾;郭曙纶;肖航;章云帆;;语料库加工中的规范问题——谈《信息处理用现代汉语词类标记集规范》[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Ⅱ)[C];2004年
6 蒋仁萍;;古代汉语代词“之”的回指用法与语序的互动[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徐静;;换言连接成分类型及其语篇特点研究[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刘禀诚;;“我A我B(我C/我D)”标题格式[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唐永明;王小捷;文娟;;基于关联词的复句语言模型[A];第三届中国智能计算大会论文集[C];2009年
10 严春美;郭熙铜;陈晓东;;基于电子病历的智能诊断系统研究[A];2011年全国电子信息技术与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巍峰;主题与主题标记结构的语序类型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吴善子;汉韩反诘语气副词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李秉震;汉语话题标记的语义、语用功能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王用源;汉语和藏语复音词构词比较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彭懿;英汉肤觉形容词的认知语义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6 龙又珍;现代汉语寒暄系统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7 冯炜;《唐律疏议》问答体疏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彭吉军;《论语》话题结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高芸;从SDRT的视角探析汉语话语结构的修辞格式[D];西南大学;2011年
10 陈勇;汉语数量范畴及其非范畴化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晶晶;表人名词类词缀“X手”、“X者”、“X员”分析比较[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石娜;从形合意合角度比较《傲慢与偏见》两译本[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张友学;句首介词“在”的隐现及其对外汉教学的启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杨瑞;衔接理论在海商法英汉翻译中的应用[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5 姜丹丹;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插入语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焦阳;现代汉语类词缀“坛”、“界”、“圈”比较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谢亮亮;俄语原因意义的表达及与汉语的对比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汪姣;俄语让步意义的表达及与汉语的对比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胡玉国;《型世言》处置式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10 鲁燕燕;衔接理论在英汉科技语篇翻译中的应用[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宣维;语篇主题类别[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2 彭宣维;主题发展与衔接[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3 许余龙;从回指确认的角度看汉语叙述体篇章中的主题标示[J];当代语言学;2005年02期
4 徐烈炯,沈阳;题元理论与汉语配价问题[J];当代语言学;1998年03期
5 张旺熹;;主谓谓语结构的语义模式[J];世界汉语教学;1993年03期
6 王静;;论语篇性质与话题的关系[J];世界汉语教学;2000年04期
7 黄南松;;现代汉语的指称形式及其在篇章中的运用[J];世界汉语教学;2001年02期
8 徐赳赳;话语分析二十年[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5年01期
9 徐赳赳;话语分析在中国[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7年04期
10 张德禄;论话语基调的范围及体现[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8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美芳;;从语用角度分析小句的人际功能[J];文教资料;2009年01期
2 王大新;一次只能应用一个标准──也论连词、介词的划分[J];汉语学习;1998年01期
3 方琰;论汉语小句复合体的主位[J];外语研究;2001年02期
4 黄理兵;“A是A,B是B”句联的内部构造和外部构成[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5 黄忠廉;;词-小句语际转换机制——小句中枢全译说研究之一[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年04期
6 屈承熹;;现代汉语中“句子”的定义及其地位[J];世界汉语教学;1996年04期
7 周晓康;现代汉语物质过程小句的及物性系统[J];当代语言学;1999年03期
8 郑贵友!100083;汉语句子实义切分的宏观原则与主位的确定[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0年04期
9 徐赳赳;《汉语话语语法》介绍[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年05期
10 李国庆;主位功能与语篇理解[J];外语学刊;200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治安;蒋宇红;;英汉小句中语言结构的顺序象似性研究[A];全国语言与符号学研究会第五届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2 刘云;;施受关系自动识别中的语义句法问题[A];自然语言理解与机器翻译——全国第六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3 徐赳赳;;现代汉语篇章中启后性分析[A];和谐社会:社会建设与改革创新——2007学术前沿论丛(下卷)[C];2007年
4 钟明荣;谢双园;;主观性和“还NP呢”句式[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蒋平;;主语修饰语的零形指代现象及认知功能基础[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6 汤晓林;;语气副词“一旦”及其教学[A];第五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郭曙纶;陆汝占;陈玉泉;高峰;;论动词的逻辑论元[A];第三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陈瑶;;“给予”义动词兼表“施受”的动因研究——以徽语祁门话的“分”为例[A];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施栋琴;;从篇章的角度看汉语的“名-代/代-名”同位结构[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梅淑娥;;“至于”的篇章衔接功能[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宗江;新虚词园地(三)[N];语言文字周报;2010年
2 毛浩然 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立足汉语篇章 关注研究热点[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聂仁发;现代汉语语篇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2 朱玉伟;现代汉语中的描写结构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3 杨彬;话题链语篇构建机制的多角度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4 彭吉军;《论语》话题结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杨海明;生命度与汉语句法的若干问题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6 彭宣维;语篇主题系统[D];北京大学;2001年
7 倪蓉;现代汉语作格交替现象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8 朱俊阳;现代汉语双事件结构衍生关系的被动式研究[D];北京大学;2011年
9 周作明;东晋南朝道教上清派经典行为词新质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10 王文格;现代汉语形谓句优先序列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丹红;现代汉语歧义关系小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2 王莹;现代汉语语篇中的隐现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3 陈洲建;英汉宾语小句的类型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4 范娜;方位小句的认知功能模式[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5 潘莺;论现代汉语“这/那”的篇章功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6 陈伯雨;“翻译对等” 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3年
7 李淑珍;“V的”的语义指称及其制约因素[D];苏州大学;2003年
8 申莉;叙述体中“我”的回指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9 吴若愚;少数民族学生汉语篇章衔接方式偏误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李妮妮;现当代“V起来”和“V来”使用情况考察[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6929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6929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