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构建“侗台语民族语言文化研究基地”的设想
本文关键词:广西构建“侗台语民族语言文化研究基地”的设想
【摘要】:本文提出在广西构建"侗台语民族语言文化研究基地"的设想,探索新时期广西民族研究的新方向与新思路。文章从构筑该研究基地的必要性、基地的特色、基地与培养中国—东盟文化人才智库的关系、基地可开展的一些具体工作着手,说明新时期广西的民族研究可以发挥多个相关学科的人才优势,力争研究视野更广阔、方法更创新、理论更丰富,在新的形势下争取更多优秀的民族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 广西大学文学院民俗学与民族民间文学教研室;
【关键词】: 广西 侗台语民族 语言文化 研究基地
【分类号】:H2
【正文快照】: 一、广西构建“侗台语民族语言文化研究基地”的必要性广西是国内侗台语民族最主要的聚居地区,这是构建侗台语民族语言文化研究基地的主要理由。侗台语民族系指使用侗台语族语言的诸民族群体。将之视为有别于其他民族集团的一个群体,首先是基于对其语言共性的认识。从现阶段看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建勋;;对改进《民族学概论》教学工作的思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3期
2 李祥林;;羌文化“自观”研究的又一成果——评陈兴龙《羌族萨朗文化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3 欧群慧;巴战龙;;经济文化类型理论对民族地区校本课程开发的启示——以云南省景洪市勐罕镇中学为例[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4 康玲;邓思胜;;旅游开发与节日民俗文化变迁的互动关系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0期
5 项红;;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资丘镇“长阳南曲进中小学课堂”现状调查[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2期
6 胡拓;叶建;;从水语词汇看水族的历史起源痕迹[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9期
7 时少华;;经济文化类型理论进展评析[J];北方论丛;2009年06期
8 高梅;;语言与民族认同[J];北方语言论丛;2011年00期
9 李建宗;;革命书写超越中的羁绊——十七年革命英雄传奇小说中的模式化叙事[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10 吕红艳;;南方北方“二月二”习俗比较分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戴光宇;;满族文化中的环太平洋文化因素[A];满学论丛(第一辑)[C];2011年
2 刘檑;;多民族兼容的纽带——读《走向和谐——岑努村人类学考察》[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赵秀兰;;论佤族神话《司岗里》中美的原则[A];中国佤族“司岗里”与传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方媛媛;朱映占;;基诺族的传统服饰与变迁[A];全球化背景下的云南文化多样性[C];2010年
5 马祥林;;探讨儒家师道推动和谐社会建设[A];孔学研究(第十四辑)——云南省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宝力格;盛明光;黄金;;论草原文化[A];中国·内蒙古首届草原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盛明光;黄金;;论草原文化的基本要素[A];中国·内蒙古第二届草原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朱海强;格广民;苏兴;;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增长新引擎——草原文化与创意产业[A];论草原文化(第七辑)[C];2010年
9 罗艳秋;徐士奎;;如何从民族文化视角探寻民族医药的内核[A];第五届全国民族医药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周占军;;宁夏地区回族大学生民族文化认同调查分析[A];第十四次全国回族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学森;我国毛南族聚居区传统体育与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实证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李占魁;临夏回族自治州特色经济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3 丁鹏;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巴彦浩特镇汉族移民文化变迁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4 张雷;黎语志强话参考语法[D];南开大学;2010年
5 贺琳凯;新中国民族关系与民族政策的互动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6 程郁儒;民族文化传媒化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7 伍先成;民族文化保持的影像到场[D];云南大学;2010年
8 马京;云南兴蒙蒙古族婚姻家庭的变迁[D];云南大学;2010年
9 李笑频;民族民间艺人生活的苦乐原则[D];云南大学;2010年
10 栗志刚;民族认同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秀玲;清末民初鄂伦春族文化变迁研究(1895-1915年)[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兵;南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性旅游开发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黄晨华;从广西宾阳舞炮龙文化看全民健身活动的价值体现[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周艳;广西武鸣壮族三月三歌圩文化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潘瑜;客家祠堂文化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荣亮;大连高校外专外教的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翼;“80后”青年离婚现象的道德拷问[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8 赵娜;山东胶州秧歌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洪;论红河和谐社会建设中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陈志学;壮语语词视野中的农耕文化观念[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灿;;语言之文化语境[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2 郭建新;;国际商务咨询中的语言文化与非语言行为研究[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04期
3 郭建新;;国际商务咨询中的语言文化与非语言行为研究[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05期
4 吴慧颖;雅俗共赏的汉语文化语言学力作——陈建民《语言文化社会新探》评介[J];汉语学习;1990年04期
5 张晓路;潘文国;;《中外语言文化漫议》读后[J];世界汉语教学;1997年02期
6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对外汉语研究中心成立[J];中国语文;2000年03期
7 ;2001年新疆大学语言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召开[J];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8 巨积兰;数字“三”的语言文化比较[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9 张艳秋;张晶;;语言文化的最高形态:视觉文化[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7年03期
10 车佳桓;;从网络语言的传播看语言文化的多元化[J];文化学刊;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佟立;张虹;季文娜;;现代西方思想文化核心术语对我国语言文化的影响[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上)[C];2011年
2 邓军;李萍;;论全球语境下汉语言文化的国际推广[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3 沈大力;;“龙”语言文化在欧洲的传播—兼论文化差异及对“它者”的审美[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明冲突与融合中语言的认同与流变”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7年
4 ;后记[A];江西省语言学会第五届会员大会暨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5 ;《语言与文化研究》征稿启事[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五辑)[C];2010年
6 解海江;章黎平;;汉语文化词典的设计与编纂[A];2004年辞书与数字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吴顺俪;;汉语外来词的认知分类[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8 曲彦斌;;民俗语言学(增订版)[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3—2004年度)[C];2003年
9 曹志耘;;生存还是消亡:汉语方言面临的抉择[A];世纪之交的中国应用语言学研究——第二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10 韩少华;;普通话水平测试整体性原则的设想及实施方法[A];第三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美签署中国语言文化项目合作计划[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2 记者 邹秉融;陕西省语言学学会陕南语言文化研究部正式成立[N];安康日报;2008年
3 记者 巴雅尔图;中国蒙古语言文化暨社会语言学学术研讨会在锡林浩特举行[N];锡林郭勒日报;2008年
4 覃祥周;广西首本壮语文教材在港发行[N];西部时报;2007年
5 记者 巴依斯古楞;蒙古语言文化学术研讨会在锡林浩特举行[N];内蒙古日报(汉);2008年
6 记者 焦新;进一步提升学生语言文化素质[N];中国教育报;2009年
7 江世震;纳西语言文化教材出版[N];云南日报;2007年
8 广西壮族自治区语委办;广西召开二○○八年度语言文字工作会议[N];语言文字周报;2008年
9 ;“推普”刮目看广西[N];中国教育报;2001年
10 记者 陈娟 实习生 唐军;我市语言文字评估定下新目标[N];桂林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伍文义;布依族《摩经》语言文化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2 丁石庆;双语族群语言文化的调适与重构[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3 蔡平;文化翻译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4 宁继鸣;汉语国际推广:关于孔子学院的经济学分析与建议[D];山东大学;2006年
5 乔颖;趋向“他者的翻译”[D];河南大学;2007年
6 吴平;文化模式与对外汉语词语教学[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7 谢建猷;广西平话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8 曹道巴特尔;蒙汉历史接触与蒙古族语言文化变迁[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9 朱建军;古汉字与滇川黔桂彝文同义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陈琳;陌生化翻译:徐志摩诗歌翻译艺术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莉伟;俄汉体态语对比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7年
2 陈滔;广西北海市五个粤方言点语音研究[D];暨南大学;2002年
3 洪德坤;泰国中文运签语言文化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4 徐斐;中俄语言文化中的传统家庭观念对比[D];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12年
5 宋昀霏;汉英熟语比较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8年
6 徐冬梅;论美国的语言政策[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7 王里平;广西双语社会分析[D];广西大学;2004年
8 李文波;广西壮语区地名与壮汉语言接触、文化交融初探[D];广西大学;2004年
9 杜丽华;文化空缺视角下的英汉数字文化内涵比较[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李枫;从电影对白中的语码变异看传播媒介对香港语言的影响[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6933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6933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