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汉语隐喻和转喻名名复合词的定量定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8 13:26

  本文关键词:汉语隐喻和转喻名名复合词的定量定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名名复合词 概念隐喻 概念转喻 认知 定量 定性


【摘要】:名名复合词是汉语、英语等语言中最多产的构词模式。由于缺乏语义透明度,其中的隐喻和转喻名名复合词在复合词研究中被边缘化。本文以《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中2206个隐喻和转喻名名复合词为研究对象,分析此类复合词涉及隐喻和转喻的类型及其三种类型、三个优选原则和三个基本特征。本研究突破从修辞角度研究此类复合词的传统,以概念隐喻和概念转喻为切入点,定量定性研究这类复合词的类型与特征,从认知的角度论述这类复合词的规则性和可析性。
【作者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名名复合词 概念隐喻 概念转喻 认知 定量 定性
【基金】:2010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认知视角的汉英名名复合词实证研究”(项目编号:10CYY041)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H146
【正文快照】: 名名复合词具有多产性,因而在语言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等领域一直倍受关注。杨润陆(2004)、王珏(2001)等从修辞的角度讨论隐喻和转喻名名复合词,王军(2005)等讨论名名复合词的语义中心,刘正光和刘润清(2004)、Benczes(2006)、周先武和王文斌(2010)、潘震(2010)等讨论名名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沈家煊;;“糅合”和“截搭”[J];世界汉语教学;2006年04期

2 刘正光,刘润清;N+N概念合成名词的认知发生机制[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3 潘震;;比喻型复合名词范畴化的转喻特质[J];现代外语;2010年04期

4 杨润陆;;由比喻造词形成的语素义[J];中国语文;2004年06期

5 王军;论汉语N+N结构里中心词的位置[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5年06期

6 周先武;王文斌;;英语名名复合词中独立框架与复合框架关系研究[J];中国外语;2010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国平;李斐;;攀枝花专有名词的模因阐释[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7期

2 王礼正;;两种复杂被字句的生成:句式糅合[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3 孙娟娟;;表突显结果的“V出O来”构式考察[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8期

4 雷冬平;胡丽珍;;再论近代汉语双音虚词的概念叠加与词形整合[J];保定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5 陈景元;;现代汉语评价的跨域表达[J];北方论丛;2010年06期

6 刘红妮;;“枕边风”的语汇化[J];毕节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7 谢琬熠;;从“门”族词中看类词缀对当代汉语的影响[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8 肖模艳;;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国俗词语释义方法研究[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11期

9 鲁晓娜;杨真洪;;概念整合理论视角下的仿拟构建和仿拟解读[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1年12期

10 杨朝丹;;新兴网络流行语“被XX”的构式研究[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巍峰;主题与主题标记结构的语序类型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谷峰;先秦汉语情态副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朱怀;概念整合与汉语非受事宾语句[D];吉林大学;2011年

4 吴淑琼;基于汉语句法结构的语法转喻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方清明;现代汉语名名复合形式的认知语义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6 潘震;中国传统情感英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赵宏;英汉词汇理据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俊;现代汉语离合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陈全静;汉语并列式双音时间副词的词汇化及相关问题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龙;现代汉语习用语法构式句法分析及演变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敏;现代汉语广义领主属宾句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蔡雅思;“N_1(的)N_2”构式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3 崔素玲;矛盾修饰法的认知分析[D];河北科技大学;2010年

4 赵丽哲;“S比NP还NP”构式的认知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5 王俊平;“被+X”构式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万辉;现代汉语中含有准定语的“N1+的+N2”结构研究[D];北京大学;2011年

7 周吉红;语言的非范畴化及其演变过程[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丹丹;英语合成名词形成机制探究[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9 万蓉;中国外语学习者英语“名—名”构式习得的实证研究[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10 章丽燕;“有+N_双”构式的整合度高低及其层级分布[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建生;杨玉娟;;词义的范畴化与非范畴化[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2 沈家煊;转指和转喻[J];当代语言学;1999年01期

3 曲占祥;;隐喻和转喻在词义延伸中的作用[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7年06期

4 张培成;关于汉语比喻词的几个问题[J];汉语学习;2000年04期

5 刘正光;语言非范畴化的工作机制[J];外语研究;2005年01期

6 杨波;张辉;;隐喻与转喻的相互作用:模式、分析与应用[J];外语研究;2008年05期

7 刘国辉;;隐喻之于转喻吗?——以映射为视点[J];外国语文;2009年03期

8 沈家煊;;“糅合”和“截搭”[J];世界汉语教学;2006年04期

9 黄洁;;汉英隐转喻名名复合词语义的认知研究[J];外语教学;2008年04期

10 黄洁;;《英语的创新复合》述介[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9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施叶丽;;概念隐喻和/或概念转喻在英汉N+N复合中的作用[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9年03期

2 刘洋;;英汉“手”习语的认知框架[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S1期

3 谭瑾;彭建武;;现代汉语认知称谓词的隐喻及转喻研究[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0年11期

4 宁全新,郭晶英;论三种认知操作在习语成因中的体现[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年10期

5 张秀萍;;语义演变认知动因探析[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6 黄洁;;动宾非常规搭配的转喻和隐喻透视[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7 林玲;危鸣辉;;英汉成语溯源的文化差异与认知理据[J];大家;2010年08期

8 文旭,罗洛;隐喻·语境·文化——兼论情感隐喻:人比黄花瘦[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年01期

9 施叶丽;;概念转喻和ICM在名名复合词创建中的作用[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11年02期

10 罗瑞球;概念隐喻理论和汉语成语运用中的隐喻性思维结构[J];广西社会科学;2003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左婷婷;;同义反复的认知阐释[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2 陈维真;;跨文化概念隐喻和思维[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3 陆少兵;;法庭语境中预设的心理认知[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4 许峰;刘心全;;异曲同工:汉英通感的形成机制与认知阐释对比[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5 王贤钏;张积家;;形容词、动词重叠式认知的语义效应[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袁艳;;网络隐喻的认知性研究[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李美霞;;认知功能视野下的汉语存现句研究[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8 束金星;;科技隐喻的认知理据解读[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9 朱海燕;;Evaluating Temporal Metaphors[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10 何昌平;;语言学习中概念形成的认知诠释——24种“跑”的启示[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安娜;词语考古[N];海峡时报;2001年

2 曾志朗;大文豪为何只使用几千字?[N];中国商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洁;基于参照点理论的汉语隐喻和转喻名名复合词认知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2 周静;基于危机传播语料的概念隐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肖燕;时间的概念化及其语言表征[D];西南大学;2012年

4 金晶银;汉韩情感概念隐喻对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5 谢菁;基于认知语言学的中医病因病机概念隐喻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6 陈晦;英汉植物词语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7 潘明霞;汉英“身物互喻”词汇对比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8 周筱娟;现代汉语礼貌语言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9 吴淑琼;基于汉语句法结构的语法转喻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许卫东;《高僧传》时间副词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婷;基于概念隐喻视角的诗歌语篇连贯分析[D];西安理工大学;2010年

2 叶狂;概念隐喻的系统性和连贯性[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3 沈姗姗;论概念隐喻与人的体验的关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严婷;英汉习语隐转喻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9年

5 陈伟伟;认知视角下《论语》的概念隐喻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1年

6 陈亮;概念隐喻在商务环境中的应用和含义[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

7 温巧枝;中美政治语篇中概念隐喻的对比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8 石德平;认知视角下英汉动物隐喻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9 曹月新;政治语篇概念隐喻及其意识形态对比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10 徐婧婧;经济危机背景下经济语篇中的概念隐喻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6948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6948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9df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