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向性的认识论意义——从语言运用的视角看
本文关键词:意向性的认识论意义——从语言运用的视角看
【摘要】:意向性是人的意识的一项核心内容,是一次具体意识活动的发端,并贯穿这一活动的整个过程。意向性框架包括意向内容和意向态度;意向态度下分三个次范畴。意向性可具认识论意义。意向性可用于语言研究。意向性框架是人的心智活动比较确定的结构,在这个意义上说,对语言进行意向性分析是一项比较易于确定的步骤。
【作者单位】: 河南大学;
【关键词】: 意向性 认识论意义 意向内容 意向态度
【分类号】:H030
【正文快照】: 1.引言本文所谈的意向性(intentionality)是指人个体的意向性,本质上区别于社会心理学所说的集体意向性(collective intentionality),因为在生物学意义上说,“集体”是没有意识的。意向性是人的意识的一项核心内容,是一次意识活动的发端,并贯穿于这一活动的整个过程。意向性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徐盛桓;;从“事件”到“用例事件”——从意识的涌现看句子表达式雏形的形成[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2 徐盛桓;;从心智到语言——心智哲学与语言研究的方法论问题[J];当代外语研究;2012年04期
3 李恒威;;意识、觉知与反思[J];哲学研究;2011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旭;;法的规则有效性理论研究[J];比较法研究;2007年03期
2 苑国华;;布迪厄“语言交换的经济”理论及思想渊源[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3 胡燕平;;翻译、语言和文化思维[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4 俞吾金;;从熟知到真知[J];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2004年00期
5 王麟;论法律中的事实问题[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6 何兰;;关于索绪尔语言价值理论的重新诠释[J];外国语言文学;2008年04期
7 王国龙;;法律方法:问题与语境[J];法律方法;2007年00期
8 胡燕平;语言与哲学二元论[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9 徐盛桓;;从“事件”到“用例事件”——从意识的涌现看句子表达式雏形的形成[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10 段新明;从“囚徒困境”看后现代语境下的哲学转向[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武克勤;英伽登文学本体论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唐玉斌;自我与他人心灵的逻辑哲学探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胡岩;重建理想的自我[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陈文勇;科学中的主体及其实践[D];浙江大学;2011年
5 赖彦;新闻话语对话性的文本分析与阐释[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6 李小博;科学修辞学研究[D];山西大学;2004年
7 安道玉;论意识与意义[D];复旦大学;2004年
8 袁建新;科学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结构关系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9 徐英瑾;维特根斯坦哲学转型期中的“现象学”之谜[D];复旦大学;2004年
10 赵明炜;会话的交互言语行为模式[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冠明;道德语言之于道德教育的价值与运用[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2 巴丽;论塞尔的集体意向性[D];西南大学;2011年
3 刘君;赖尔的行为主义[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4 刘振;最佳解释推理对科学实在论的辩护[D];东华大学;2012年
5 雷良;形而上学的历史命运及其与科学的关系[D];中南大学;2002年
6 贺更粹;以主体性教育理论指导高校课程体系构建研究[D];中南大学;2002年
7 邢起龙;塞尔的意向性理论探微[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8 李华林;性别中庸:当代中国身体审美活动的病理学分析[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9 赵雅丽;意义理论的意向性分析[D];黑龙江大学;2008年
10 罗侃平;白、黄、红:中国纯诗的三原色[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徐盛桓;;语言研究的心智哲学视角——“心智哲学与语言研究”之五[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2 金廷恩;汉语完句成分说略[J];汉语学习;1999年06期
3 徐盛桓;;语篇建构中的事件和语境[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9年06期
4 何爱晶;;歇后语研究新论——心智哲学的观点[J];现代外语;2011年04期
5 胡建华;石定栩;;完句条件与指称特征的允准[J];语言科学;2005年05期
6 李恒熙;李恒威;;二阶意欲与欲望的冲突[J];哲学分析;2010年03期
7 李恒威;;意向性的起源:同一性,自创生和意义[J];哲学研究;2007年10期
8 李恒威;;意识、觉知与反思[J];哲学研究;2011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志林;;分析哲学中的意向性问题[J];学术月刊;2006年06期
2 冯大彪;刘国权;;罗洛·梅的存在心理治疗观之述评[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3 张巨文;;意义建构的意向性解释[J];平顶山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4 刘卫平;;论思维创新研究的认识论意义[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年02期
5 王贞贞;何力;;浅析约翰·塞尔对心灵哲学中功能主义理论的反驳[J];学理论;2010年35期
6 王华平;;心灵哲学中的意识与意向性[J];学术月刊;2011年03期
7 王至元,陈晓希;皮亚杰的建构学说及其认识论意义[J];哲学研究;1983年05期
8 桂起权,于祺明;古典物理学危机的认识论意义[J];哲学研究;1985年04期
9 萨特;潘培庆;;胡塞尔现象学的一个基本概念——意向性[J];法国研究;1985年02期
10 朱立元;;艺术生产论与艺术反映论关系之辨析——兼与何国瑞教授商榷[J];学术月刊;1992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戚陈炯;;从意向到集体意向——兼评塞尔的集体意向理论[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2 朱小芳;佐斌;;行动者—观察者偏差研究新进展[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朱广荣;王兴军;;关于北京市中学教师提供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意向的调查与分析[A];中华预防医学会儿少卫生分会第六届全国学术交流会、中国健康教育协会学校分会第三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4 宋玉坤;贾林祥;;意向研究的新进展[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丛杭青;戚陈炯;;集体意向性:整体主义与个体主义之争[A];第十三届全国科学哲学学术会议浙江大学代表团论文集[C];2007年
6 吴彩强;;Intentionality等于Intensionality吗?[A];第十三届全国科学哲学学术会议浙江大学代表团论文集[C];2007年
7 吴彩强;;意向性和背景[A];第十三届全国科学哲学学术会议浙江大学代表团论文集[C];2007年
8 李珍;;意向性与因果性——基于干预主义因果论进路的意向因果性的研究[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9 李恒威;;自我、具身性与世界[A];全国“当代西方哲学的新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10 潘道江;;实事推理的归溯和目的性[A];1994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邵可欣;政府搭台 银企对接[N];抚顺日报;2006年
2 陈劲松 记者 孙莉;延寿哈洽会上成果丰[N];黑龙江日报;2006年
3 吴青;回访客商加深交流 对接项目共建繁荣[N];九江日报;2007年
4 记者 胡燕妮;毕节贵阳招商签约资金近40亿元[N];经济信息时报;2007年
5 赵彤刚邋王光平;联合证券2685万股意向性挂牌[N];中国证券报;2007年
6 赵彤刚邋王光平;泰阳证券股权意向性挂牌[N];中国证券报;2007年
7 向秋杰邋崔乾军;红原在深圳成功举办招商引资项目推介活动[N];阿坝日报;2007年
8 记者 关媛媛 郑瑶;数十家意大利企业与渝企对接[N];重庆日报;2006年
9 王春霞;华夏银行200亿意向性融资支持台企[N];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
10 记者 吴梅邋通讯员 唐峰;广西工行为柳钢提供180亿元意向性融资额度[N];广西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民;胡塞尔意向性学说:历史的回顾与分析[D];复旦大学;2004年
2 黄敏;意向性视野中的意义理论[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陈志远;胡塞尔直观概念的起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4 王姝彦;当代心灵哲学视阈中的意向性问题研究[D];山西大学;2005年
5 郭俊立;科学知识社会学研究转向的认识论意义[D];山西大学;2007年
6 崔光辉;走向真实的世界[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7 刘尚明;绝对价值观念如何可能?[D];复旦大学;2005年
8 韦海波;意向性与自行传达[D];复旦大学;2007年
9 杜建国;语言、意向与存在[D];山西大学;2007年
10 吴彩强;从表征到行动[D];浙江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振华;语篇的意向性[D];山东大学;2005年
2 宋传东;意向性与杜夫海纳美学[D];苏州大学;2003年
3 袁先来;德里达的解构主义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4 宋国栋;想象的审美学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周晓梅;翻译研究中的意向性问题[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6 肖元英;论虚拟实践[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7 彭欣;邓小平的错误观研究[D];中南大学;2002年
8 邓丽君;从自然之美到产品形态的物化[D];湖南大学;2004年
9 陈高华;现象学的方法[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10 吴e,
本文编号:6989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6989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