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母语者汉语关系从句加工难度及其制约因素研究
本文关键词:英语母语者汉语关系从句加工难度及其制约因素研究
【摘要】:语言类型学研究发现汉语关系从句具有与其他SVO语言不同的结构。本文以学习汉语的英语母语者为被试,对汉语关系从句的加工难度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发现:在理解与产生任务中,宾语关系从句的加工难度均小于主语关系从句,表现出了同汉语母语者一样的宾语关系从句加工优势。通过与以往英、韩语研究结果的比较,本文指出,认知加工方式是决定关系从句加工难度的重要因素,不同语言提供的加工信息导致了语言加工方式及其难度之间的差别。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
【关键词】: 关系从句 认知加工 第二语言习得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汉语特殊句法的认知与习得研究”(10YJA740023)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词法、句法认知与习得研究”(2009AB-14)的支持
【分类号】:H195
【正文快照】: 一研究背景“关系从句”这一术语译自西方语言学中的relative clause。虽然采用这一术语进行现代汉语定语的研究是二十一世纪开始的课题,而对这一语法结构的分析则从《马氏文通》时期就开始了。近年来,随着语言类型学研究的发展,汉语关系从句因其不同于其他语言的诸多特点引起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刘丹青;语法调查与研究中的从属小句问题[J];当代语言学;2005年03期
2 张亚旭,张厚粲,舒华;汉语偏正/述宾歧义短语加工初探[J];心理学报;2000年01期
3 陈宝国;宁爱华;;汉语主语和宾语关系从句加工难度的比较[J];应用心理学;2008年01期
4 罗天华;;与标记、语序相关的几条句法共性[J];语言科学;2009年03期
5 周统权;郑伟;舒华;杨亦鸣;;汉语宾语关系从句加工优势论——来自失语症研究的证据[J];语言科学;2010年03期
6 张强;杨亦鸣;;汉语宾语关系从句加工优势——来自神经电生理学研究的证据[J];语言科学;2010年04期
7 吴芙芸;;基于经验还是基于工作记忆?——来自汉语新闻语料库中关系从句生命度格局的证据[J];语言科学;2011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阎国利,田宏杰,白学军;工作记忆与汉语歧义句加工的眼动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4年03期
2 孙晓霞;成晓光;;汉语关系从句加工研究现状和展望[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3 梁丹丹;中国神经语言学的回顾与前瞻[J];当代语言学;2004年02期
4 赵惠岩;;《〈马氏文通〉读本》补正[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5 吴芙芸;;论基于记忆资源的依存局域理论及潜在问题——来自汉语关系从句的挑战[J];当代语言学;2012年04期
6 张立昌;;中国学习者英语关系从句习得的语料库研究[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7 尹蔚;;当前汉语语言理论研究的现状与发展[J];怀化学院学报;2006年12期
8 尤庆学;汉语歧义研究综述[J];汉语学习;2001年04期
9 刘丹青;;名词短语句法结构的调查研究框架[J];汉语学习;2006年01期
10 王玲玲;;汉语述宾/偏正短语的意义优选和歧义度考察[J];汉语学习;2010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天华;施格语言的形态—句法关联[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刘涛;汉语句法移位的神经语言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3 白莲花;韩汉语语序类型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4 孙晓霞;主语关系从句加工优先共性的研究:汉语神经电生理学的证据[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何洪峰;汉语方式状语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6 龙海平;已然义“是……的”类句式的多角度考察[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7 刘振平;单音形容词作状语和补语的对比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8 王洪钟;海门方言语法专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9 全今淑;韩中语序制约因素对比研究[D];延边大学;2012年
10 陈新义;中国阿尔泰语系的语序类型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玮;论“双元结构”中汉英双语在句法层面的建构与表征[D];西华大学;2011年
2 徐迟;中国中学生英、汉语关系从句学习与习得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杨大磊;汉语标句词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4 姚翠翠;关系从句母语迁移现象的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5 王磊;英汉关系结构对比[D];延边大学;2011年
6 吴彦文;主题信息合理性、语境意义偏向性对汉语句子歧义消解的实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7 孙晓明;第二语言学习者句法能力与阅读能力的关系以及其阅读加工过程中的制约因素[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2年
8 董国珍;语境和词频对汉语词类歧义词歧义消解的影响[D];云南师范大学;2003年
9 张立昌;中国学生英语关系从句习得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10 蒋玮;英汉关系分句的对比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亦鸣;周统权;;失语症语法障碍的表现与研究——海外失语症语法障碍研究述评[J];当代语言学;2005年04期
2 唐正大;;关系化对象与关系从句的位置——基于真实语料和类型分析[J];当代语言学;2007年02期
3 刘海燕,Bernd Kortmann;类型学与方言学[J];方言;2004年02期
4 张强;江火;;关系从句加工优势及局部句法复杂性解释——以汉语主宾语位置的关系从句加工为例[J];外语研究;2010年06期
5 武宁宁,舒华,周晓林,,石东方;移动窗口条件下语音、字形信息在汉语阅读中的作用[J];心理学报;1998年02期
6 戴庆厦;傅爱兰;;藏缅语的形修名语序[J];中国语文;2002年04期
7 陆丙甫;;作为一条语言共性的“距离-标记对应律”[J];中国语文;2004年01期
8 刘丹青;;汉语关系从句标记类型初探[J];中国语文;2005年01期
9 陈宝国;宁爱华;;汉语主语和宾语关系从句加工难度的比较[J];应用心理学;2008年01期
10 杨亦鸣;;语言的理论假设与神经基础——以当前汉语的若干神经语言学研究为例[J];语言科学;2007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丽萍;;认知加工视角的语言迁移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9年04期
2 王跃洪;母语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作用[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年06期
3 赵莉;;中国学生使用英语关系从句中的回避现象[J];新西部;2010年01期
4 张扬;关系从句中语用迁移问题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5 韦华;;对中国英语学习者英语特殊疑问词位移习得的调查研究[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6 林汝昌;母语对学习目的语的干扰──对“回避行为”的一点质疑[J];外语教学;1995年01期
7 吕杰;;对中国学生英语关系从句加工行为的探讨[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8 李金满;;类型学标记和中国大学生英语关系从句使用中的回避现象(英文)[J];Teaching English in China;2006年05期
9 蒋秀玲;;中国学生关系从句的产出:有意识回避与无意识低产出[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10 陈晶晶;李静;;英语关系从句习得研究:十年回溯与展望[J];世纪桥;201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赐平;;幼儿心理理论任务表现的认知过程基础:基于PASS理论的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李虹;赵守盈;;英语阅读理解中认知加工策略的层面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丁_g藻;;汉英关系从句不对称中的共性[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4 邓光辉;刘伟志;;中-英双语词汇翻译任务的实验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闫苍松;;心理健康对大学生认知加工的影响[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孙艳;;浅议第一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习得[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7 游旭群;杨治良;;视觉空间关系识别中的认知加工特性研究[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8 隋雪;韩玉昌;翁旭初;;学习困难儿童视觉搜索的认知加工与眼动特性[A];2005年中国神经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9 国辉;;认知因素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功能分析[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10 隋雪;王小东;唐浩;钱丽;;音乐对认知加工过程影响的眼动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烨 付秋芳 傅小兰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脑与认知国家重点实验室;从相离到相依:理智与情感关系嬗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杨争鸣;我市强化中小学英语教师英语口语培训[N];玉溪日报;2008年
3 汪智慧;远离愤怒与孤独[N];健康报;2003年
4 周仁来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追求和谐:从培养积极情绪开始[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5 余冠仕;国际汉语教师标准发布[N];中国教育报;2007年
6 记者鲁小彬;近代汉语第二语言教学史应成研究重点[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7 主持记者:余传诗;怎样看“全民学外语”[N];光明日报;2004年
8 刘翔平 博士;分析学习能力差异解决儿童学习困难[N];北京日报;2003年
9 本报记者 刘茜;“汉语热”带来的机遇与挑战[N];光明日报;2003年
10 王明珠;中学英语课中的“双语”教学[N];西藏日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晓霞;主语关系从句加工优先共性的研究:汉语神经电生理学的证据[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蔡丹;初中生数学学习困难的认知加工特点[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力娟;中小学教师状态焦虑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4 卢会志;内隐领导理论的认知结构与影响因素[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韦理;中国学习者英语冠词第二语言习得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6 马莹华;大学生抑郁症的认知加工脑机制及干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7 戴忠信;外语言语交际能力形成过程:个体体验理论视角[D];北京师范大学;2004年
8 陈民科;人力资源公文筐测验与效度验证:基于内隐评价策略的思路[D];浙江大学;2003年
9 金晓玲;中国大学生英语关系从句使用不足及错误探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10 丰国欣;第二语言认知协同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温冬梅;输出的注意功能促进语言形式习得的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2 刘金玲;词汇短语在口语语篇中的使用[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3 邹星;“i+1”理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分级教学[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4 周英梅;元认知对第二语言习得作用的影响[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5 李英俊;留学生习得汉语紧缩句式的调查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6 李舒洁;交互式课堂中教师话语人际功能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7 张小彩;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词汇水平及词汇学习策略的调查[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8 付珊娜;年龄因素如何影响第二语言习得及其对二语教学的启示[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9 国辉;认知因素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功能分析[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10 温肇宽;论如何减少中国学生英语学习中的负迁移现象[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7028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7028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