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语言生态伦理概念提出的理论依据及实践可能

发布时间:2017-08-19 21:00

  本文关键词:语言生态伦理概念提出的理论依据及实践可能


  更多相关文章: 语言生态伦理 言语行为 话语生态位 制约功能


【摘要】:语言生态是语言要素与其产生、传播等自然因子及习得、运用等自然、社会因子相互作用的环境综合,体现为言语生态或话语生态。语言生态伦理是族群语言的发生、发展和个体语言的习得、运用的自然状态与人为痕迹关系的内心驱迫感,是族群语言生态外在客观意志普遍性的立法与内心主观特殊性的道德关系的统一。话语生态位、语言生态语体伦理是语言生态"应当存在"实践的基本内容。当下语境提出语言生态伦理概念具有理论基础和实践必要。
【作者单位】: 江汉大学武汉语言文化研究中心;
【关键词】语言生态伦理 言语行为 话语生态位 制约功能
【基金】: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指导性项目“语言生态伦理与小学语体习得研究”(2012G232)
【分类号】:B82-058;H0-05
【正文快照】: 一问题的提出请看例子:(1)云南大学鼎新公寓3栋317寝室发生大四学生马加爵残杀同室同学4人的“2.23”重大杀人案,……引起全国震动。通缉令照片上显示,马加爵的面目狰狞,肌肉发达,这让很多人以为他头脑简单、性情暴戾,其实外界对他有很多误读的地方。……他杀人的起因可能在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立丹;张希玲;;拟亲属称谓习俗的文化功能[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年03期

2 方艳;对外汉语教学中词汇语境的设置[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3 赖翅萍;日常会话与宏大叙事——《茶馆》的语用学解读兼及十七年文学的叙事方式[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4 蔡箐;;网络媒体生态危机的系统控制策略研究[J];图书与情报;2006年06期

5 潘尔艳;广告语中的心智世界[J];商业研究;2005年11期

6 高淑英;;礼貌原则导致的会话“不合作”现象[J];滨州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7 陈爱勤;英语重音·语义·语用[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8 李海平;存在之思与语言——试分析海德格尔后期哲学中的语言视域[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9 黄强,梁颖;外交模糊语言的语用分析[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10 徐秀芝;略论高校现代汉语教学[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玲;胡涌;粟俊红;张仕固;柳晓玲;;教育生态学的研究进展概述[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2 杨文睿;;俏皮机智,轻松活脱——利用索振羽的幽默准则分析《认真的重要性》的幽默色彩[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3 徐琴;;中西思维方式差异及翻译对策[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郭颖;胡山鹰;陈定江;;资源型产业系统演化分析——以黄磷产业系统演化为例[A];第二届全国循环经济与生态工业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工业生态经济与技术专业委员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魏胜利;王文全;;关于中药资源学教学中几个问题的探讨[A];第一届全国中药商品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8年

6 张锦艳;文慧鹃;郑宜杉;林洪涛;周冰峰;;蜜蜂性比研究进展[A];中国养蜂学会蜜蜂饲养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十三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吴德峰;苏水金;邱汉权;李明星;吴荔红;姜志强;周由水;杨爱文;罗金炼;;优质生态养猪生产技术与“猪-沼-草”工程模式[A];福建省科协第五届学术年会卫星会议养猪与畜禽传染防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吴德峰;苏水金;邱汉权;李明星;戴亚东;吴荔红;姜志强;周由水;杨爱文;;“猪-沼-草”生态养殖工程模式与循环经济之探讨[A];2006中国科协年会农业分会场论文专集[C];2006年

9 吴德峰;苏水金;邱汉权;李明星;吴荔红;姜志强;周由水;杨爱文;罗金炼;;优质生态养猪生产技术与“猪-沼-草”工程模式[A];福建省科协第五届学术年会卫星会议养猪与畜禽传染病制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刘志峰;;现代服务业企业竞争研究:企业生态位视角[A];中部崛起与现代服务业——第二届中部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永红;诗筑的远离[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2 余涌;道德权利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3 邱世明;复杂适应系统协同理论、方法与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4 王道英;“这”、“那”的指示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5 潘世松;不同年龄段语用主体语体特征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6 王文岚;社会科课程中的公民教育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7 陈家旭;英汉隐喻认知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尚新;语法体的内部对立与中立化[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蒋华;现代汉语“这/那”类指示代词的多维度考察[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10 李俊奎;当代中国社会利益结构变迁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雅青;确定与歧义之间的最佳点[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1年

2 谭弘剑;语境在言语交际中的价值[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3 王宏;现代城市生态系统的分析、评价与优化[D];河南大学;2002年

4 孙静;论语境顺应[D];曲阜师范大学;2002年

5 郭智颖;翻译的语用观[D];广西大学;2002年

6 李云飞;“解释学境遇”的本体论意蕴[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7 孙昂;关联理论与翻译[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8 张艳;《第二十二条军规》中合作原则的违反[D];河北师范大学;2002年

9 王梅;广告中隐喻的含义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2002年

10 张可;俄汉语中的间接言语行为问题[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潘世松;民俗事象的实物词语化及词语的无标记性论析[J];思想战线;2003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丹;;不礼貌言语行为研究综述[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8期

2 瞧秀梅;王海芬;;言语与情绪[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1年07期

3 韩晓;;言语行为的双重结构与译本研究——一个交往行为理论的视角[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4 杨晓;;“言外之意”的理解[J];文学界(理论版);2011年06期

5 周佳;;浅析礼貌策略[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8期

6 杨双;;语用视角下的称呼语研究[J];天中学刊;2011年04期

7 吴剑峰;;从言语行为到文体类型——汉语言说动词转指现象的认知分析[J];外语学刊;2011年04期

8 何刚;;话语、社交、文化——文化驱动的社会语用视角[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1年03期

9 李婧;;汉语奉承语的顺应性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7期

10 肖治野;;副词“也”的行域、知域和言域[J];浙江学刊;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大津;;论言语行为“得体性”探讨中的概念混乱[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2年会论文集[C];2002年

2 胡范铸;;中国新闻言语行为构成性规则的演绎分析[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聂桂兰;;标语口号在乡村——江西吉安乡村户外标语口号的田野调查[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项成东;;元交际条件句的语用认知研究[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5 黄永红;;群体文化和个体文化在言语行为中的体现[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钟宇驰;;关于得体性原则的再思考——与孟华先生商榷[A];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C];2004年

7 张静;;Context and Communication[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8 刘凤玲;;论修辞语用中的适应原则[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下)[C];2002年

9 郝彦;;浅析消极言语现象[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黄永红;;《群体文化和个体文化在言语行为中的体现》(英文)[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张国功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重构:逻辑起点的重立与内涵构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通讯员 王树丰 记者 徐华;中国话语语言学研究会成立[N];河北日报;2006年

3 周诺;让语言学“热”起来[N];中国教育报;2004年

4 刘焕辉 江西婺源人 南昌大学教授;言语交际学的草创与重构[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5 夏中华 渤海大学中文系;言语交际学与语用学分立而不对立[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6 张卫国;语言经济学研究存在三个主要维度[N];光明日报;2009年

7 张卫国 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语言经济学研究所;语言经济学三大命题:人力资本、公共产品和制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文兵;汉英维护言语行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樊小玲;汉语指令言语行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吕晶晶;合意性原则与刑事庭审转述行为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4 梁晓玲;现代汉语引发句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5 于秀成;汉语中非真诚性邀请行为语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金立;合作与会话——合作原则及其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7 赵明炜;会话的交互言语行为模式[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8 赵微;指令行为与汉语祈使句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9 罗黎丽;五周岁汉语儿童的言语交际研究[D];暨南大学;2012年

10 金宝荣;汉语指示语及其篇章衔接功能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慧;汉语虚假言语行为语用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2 郭晋媛;汉语教学语境下不赞同言语行为的语用学分析[D];山西大学;2004年

3 凌来芳;[D];安徽大学;2004年

4 程进军;赞扬言语行为的跨文化研究:培养外语学习中的交际能力[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5 董臻;中美文化差异之言语行为比较——“承诺”的文化差异[D];大连海事大学;2003年

6 潘小燕;中美道歉言语行为的跨文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7 王艺;言语行为和引语[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陈建祥;汉语语境下批评言语行为的定性和定量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9 刘云;论言语行为得体性的概念[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10 高旗;汉语“纠错”言语行为的课堂实施[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7029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7029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6db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