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现代汉语动植物名词小类分析

发布时间:2017-08-20 10:37

  本文关键词:现代汉语动植物名词小类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动植物名词 语法构成 语义关系 认知机制 概念整合


【摘要】:动植物名词是汉语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汉语动植物名词中存在一些较为特殊的动植物名词:这类植物名词中含表动物的语素,,以动物为其命名理据,如“鸢尾”、“鸡冠花”等;这类动物名词中含表植物的语素,以植物为其命名理据,如“竹节虫”、“梅花鹿”等。此外,我们还发现一种植物或动物往往有多个名称,如“鸢尾”又名“紫蝴蝶”、“乌鸢”等,“大苇莺”又名“大苇扎”、“苇串儿”等。这种异名同实的现象也较为普遍。 本文以此类特殊的动植物名词为研究对象,目前共搜集到414条语料,其中植物词345个,动物词69个。首先,我们就所有搜集到的语料分析其语法构成特点,根据是否含类名将这些动植物名词分成两大类,再按照每大类中具体的语法关系进行细分。其次,我们分析了这些动植物名词的内部语义关系,讨论植物名词中动物语素与该植物的关系,及动物名词中植物语素与该动物的关系。之后我们以认知语言学的心理空间和概念整合理论、隐喻理论及转喻理论为理论基础,进一步考察动植物名词的语义建构及认知机制,将其概念整合过程分为两大类,单次概念整合与多次概念整合,其中单次概念整合又可分为隐喻概念整合与转喻概念整合。同时,我们还对概念整合过程中植物名词的动物类语素被激活区域和动物名词的植物类语素被激活区域进行了统计,发现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人们认识世界、理解世界的方式,也说明了动植物的命名与人们的感知、心理、思维以及对外界的认知方式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最后,我们讨论了动植物词异名同实现象,并分析了该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动植物名词 语法构成 语义关系 认知机制 概念整合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146
【目录】:
  • 致谢4-5
  • 摘要5-6
  • Abstract6-9
  • 第一章 绪论9-15
  • 1.1 研究主题9
  • 1.1.1 选题缘由9
  • 1.1.2 研究对象9
  • 1.2 相关研究现状9-12
  • 1.2.1 动植物名词的相关研究9-11
  • 1.2.2 前人研究的不足11-12
  • 1.3 理论基础及研究方法12-14
  • 1.3.1 理论基础——心理空间及概念合成理论12-14
  • 1.3.2 研究方法14
  •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14
  • 1.5 语料搜集14-15
  • 第二章 动植物名词的语法构成15-22
  • 2.1 植物名词的语法构成15-18
  • 2.1.1 含类名的植物名词的语法构成15-17
  • 2.1.2 不含类名的植物名词的语法构成17-18
  • 2.2 动物名词的语法构成18-20
  • 2.2.1 含类名的动物名词的语法构成19-20
  • 2.2.2 不含类名的动物名词的语法构成20
  • 2.3 小结20-22
  • 第三章 动植物名词的内部语义关系22-32
  • 3.1 植物名词的内部语义关系22-27
  • 3.1.1 含类名的植物名词的内部语义关系22-25
  • 3.1.2 不含类名的植物名词的内部语义关系25-27
  • 3.2 动物名词的内部语义关系27-30
  • 3.2.1 含类名的动物名词的内部语义关系27-29
  • 3.2.2 不含类名的动物名词的内部语义关系29-30
  • 3.3 小结30-32
  • 第四章 动植物名词语义建构的认知机制32-47
  • 4.1 单次概念整合32-41
  • 4.1.1 隐喻概念整合32-37
  • 4.1.2 转喻概念整合37-41
  • 4.2 多次概念整合41-44
  • 4.2.1 植物名词的多次概念整合41-43
  • 4.2.2 动物名词的多次概念整合43-44
  • 4.3 概念整合过程中被激活区域情况统计44-47
  • 4.3.1 植物名词中表动物语素被激活区域情况统计45
  • 4.3.2 动物名词中表植物语素被激活区域情况统计45-47
  • 第五章 异名同实的动植物名词47-51
  • 5.1 异名同实现象47
  • 5.2 动植物词异名同实现象形成的原因47-50
  • 5.2.1 认知理据不同47-48
  • 5.2.2 使用领域不同48-49
  • 5.2.3 地域因素49
  • 5.2.4 社会、文化、心理因素49-50
  • 5.3 小结50-51
  • 第六章 结语51-53
  • 6.1 全文总结51-52
  • 6.2 不足之处及展望52-53
  • 参考文献53-55
  • 附录55-5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润桃;;以动物为原型的植物名词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2 汪少华,郑守疆;从合成空间理论看隐喻的意义建构[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年06期

3 杨士首;;古汉语同实异名现象的产生[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05期

4 王文斌;概念合成理论研究与应用的回顾与思考[J];外语研究;2004年01期

5 王珏;;植物名词的分类及其语义和语法区别[J];世界汉语教学;1998年01期

6 黄华;试比较概念隐喻理论和概念整合理论[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年06期

7 苏晓军,张爱玲;概念整合理论的认知力[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8 蒋冰冰;吴语动植物名称中的修辞现象分析[J];修辞学习;2000年01期

9 王苹;;吴语姚江方言动植物名称的具象化特征[J];修辞学习;2008年03期

10 周荐;;异名同实词语研究[J];中国语文;1997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黄洁;基于参照点理论的汉语隐喻和转喻名名复合词认知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2 安志伟;现代汉语指人名词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7061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7061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db5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