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后名量、时量功能考察
本文关键词:述后名量、时量功能考察
【摘要】:量词大致能分为物量词、动量词、时间量词三大类。述语后的量词短语是充当补语、还是宾语有待考察。本文将通过语义指向分析、语法分析、变化分析、动词的类这几个方法来探讨量词短语所充当的句法成分,是充当宾语还是补语,并为其归类,试找出其一般规律。 第一章绪论部分,主要介绍本文的选题意义和相关研究现状,并指出本文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第二章讨论了述语是形容词的情况,考察了形容词作为述语时,不同的数量成分和具体语境对名量、时量句法功能的影响。 第三章探讨了述语是动词的情况,其后的名量、时量句法功能的判别十分复杂,是本文的重点。本章考察了动词与不同类型的数量短语之间的关系,并讨论其内部联系。 第四章结语部分,,总结本文的观点,得出本文的结论。
【关键词】:名量 时量 宾语 补语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146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8
- 第一章 绪论8-15
- 1.1 选题意义8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8-13
- 1.2.1 研究状况概述8-10
- 1.2.2 以往研究存在的问题10-13
- 1.3 研究对象、方法和语料来源13-15
- 1.3.1 研究对象13-14
- 1.3.2 研究方法14
- 1.3.3 语料来源14-15
- 第二章 述语为形容词的“述量结构”研究15-23
- 2.1 形容词+名量15-21
- 2.1.1 形容词+由度量词构成的名量15-18
- 2.1.2 形容词+由个体量词/集合量词构成的名量18-19
- 2.1.3 形容词+由不定量词构成的名量19-21
- 2.2 形容词+时量21-23
- 第三章 述语为动词的“述量结构”研究23-47
- 3.1 动词+名量24-31
- 3.1.1 动词+一般名量24-26
- 3.1.2 动词+由度量词构成的名量26-29
- 3.1.3 动词+由不定量词构成的名量29
- 3.1.4 动词+名量和动量同形的词29-31
- 3.2 动词+时量31-47
- 3.2.1 “动词+时量成分”33-36
- 3.2.2 “动词+宾语+时量成分”与“动词+时量成分+宾语”36-47
- 3.2.2.1 构成“动词+宾语+时量成分”结构的条件及时量成分的句法功能36-37
- 3.2.2.2 “动词+时量成分+宾语”37-44
- 3.2.2.2.1 构成“动词+时量成分+宾语”结构的条件37-40
- 3.2.2.2.2 “动词+时量成分+宾语”结构中时量成分的句法功能40-44
- 3.2.2.3 “动词+宾语+时量成分”与“动词+时量成分+宾语”两种结构都适用44-47
- 第四章 结语47-48
- 参考文献48-51
- 致谢5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杰;;时量的类型以及“V+[了]+时量+[了]”中的标记——兼谈“这本书我看了三天了”的延续性[J];语言与翻译;2007年03期
2 程亚恒;;古汉语中的“时量·不·V”结构[J];语言科学;2009年01期
3 王伟民;肖路;;现代汉语时量副词初探[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4 王媛;;事件测量和时量结构的语义[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3年04期
5 贾红霞;试论“人物关系名词+时量/动量”结构[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6 陈海波;《史记》中的时量、时点和时段[J];语言研究;2004年03期
7 饶宏泉;;时量成分语序变化的动因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8 储泽祥;;肯定、否定与时量成分在动词前后的位置[J];汉语学报;2005年04期
9 刘佳秋;;时量范畴的建立及其系统化——对《现代汉语时量范畴研究》的补充[J];鸭绿江(下半月版);2014年01期
10 杨霞;;时量范畴属性问题研究——《现代汉语时量范畴研究》侧记[J];神州;2013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明慧;李平华;;“V+T+N”和“V+N+T”句式考察[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吴春相;现代汉语时量范畴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彦卿;时量成分与事件名词的组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淼;《史记》中时量成分的入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3 于景超;含时量成分的二价动词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干敏;汉语小句中副词、动词及时量成分的组配考察[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5 肖皿舟;汉语“动词+时量成分”间可插入成分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6 顾月云;时量成分和宾语的位置关系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7 滕鹿;报纸新闻标题中“主语+时量短语”格式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8 时雯雯;“前后”、“左右”、“上下”的语义考察[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9 赵明慧;动词后时量成分与名词宾语的顺序及其演变考察[D];南昌大学;2007年
10 王艳;“动词+时量成分+宾语”结构的多角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7070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7070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