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设与变异在文学作品中的实现途径
本文关键词:预设与变异在文学作品中的实现途径
【摘要】:预设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大多是在语言大师运用语言变异的理论下产生的。语言变异是指偏离语言常规的语言形式。每种语言都有自己的运作规则,违背这些规则的表达方式就是变异。语言变异在文学作品中具有重要的文体功能,运用恰当能更好地表达和加强文学作品的主题意义和美学效果。预设是一种超常操作形式,是变异的预设。文章运用语言变异理论和预设理论,对小说《围城》的语言变异现象及语用目的进行研究探讨。
【作者单位】: 湖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 语言变异 语音变异 词汇变异
【分类号】:H13
【正文快照】: 1.引言对《围城》的研究从来都是丰富多彩,大部分文章侧重于对文章本身的研究,修辞手法,讽刺是大部分作者侧重的部分,而本文主要运用语言变异理论来研究作品的表现手法。心理空间理论和理想化认知模式来阐释语用预设的认知心理,揭示预设理论在文学作品中生成的实质。2.何谓“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少莲;;语言变异的元语用分析[J];外语学刊;2006年04期
2 林小平;语言变异的审美信息及其语境解读[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3 武国斌;语言变异及其文体效果[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4 练萍萍,沈雪侠;浅谈广告语言中的语言变异[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5 姚智清;;略论网络语言中的词汇变异现象[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6 陈国达;;从生态语言学视角看新闻报道中的语言变异[J];丽水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7 邢晓宇;张红燕;;试论语言变异与翻译[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8 王培基;论语言变异与言语修辞变异[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9 黄利华;;广告语言变异现象的语用分析[J];文教资料;2010年06期
10 朱丽艳;谭婷;;语言变异在广告中的运用[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王安琛;;网络语境下语音变异的认知浅解[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张翠玲;崔景旭;谭铁君;;话者语音自身变异和话者之间差异的实验研究[A];新世纪的现代语音学——第五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3 王德福;;关于零度与偏离理论的几点思考[A];语言学新思维[C];2004年
4 陈建民;陈章太;;从我国语言实际出发研究社会语言学[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Ⅰ)[C];1995年
5 施春宏;;现代汉语规范化的规则本位和语用本位[A];世纪之交的中国应用语言学研究——第二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6 李经伟;;语体转换与角色定位[A];全国语言与符号学研究会第五届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7 王勇;;论语言类型学研究中的解释[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8 李予军;;从社会语言学角度看城市化发展与语言的变迁[A];第二届城市科学论坛论文集[C];2006年
9 朱庆之;;语言接触和语言变异——佛教汉语研究的新视角[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明冲突与融合中语言的认同与流变”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瞿霭堂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突破与发展:历史语言学研究在中国[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雪霞;新加坡华语词汇五十年发展变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陈建伟;临沂方言和普通话的接触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3 郄远春;成都客家话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4 王仲黎;祁阳方言语音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5 周晨萌;北京话轻声、儿化、清入字的变异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6 申慧淑;城市朝鲜族语言适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7 曹起;新时期现代汉语变异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8 杨霞;初期现代汉语新词语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9 张卫国;语言的经济学分析:一个初步框架[D];山东大学;2008年
10 李翠英;搭配的动态观及其应用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毓容;《围城》语言变异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2 何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八师一四七团语言变异的分析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谭婷;语言语境视角下语言变异的幽默效果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2年
4 苏宇炫;泰国中学生汉语使用中的语言变异现象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5 张敏;城市化进程中农村方言词汇变异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6 李洁;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村语言变异研究[D];汕头大学;2003年
7 梁云川;两套儿童华文教材词汇选取及编排问题的对比研究[D];暨南大学;2012年
8 张萌;语言变异视角下的大学校园流行语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3年
9 黄丽恋;第二语言输入对第一语言语音变异的影响[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10 吕峡;现代汉语中体育词语泛化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7196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7196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