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方言声调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3 20:08
本文关键词:宿迁方言声调实验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宿迁方言 声调格局 连调模式 时长分析 入声
【摘要】:宿迁市地处江苏省北部,方言学上位于中原官话和江淮官话的过渡地带。以往对这个地区声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口耳听说的传统描写上,关于两字组连读变调的资料也非常稀少,本文将对宿迁的宿城区(市区)及其下辖三个县的声调系统进行深入的实验语音学研究,以求全面细致的展现宿迁市方言内部的声调特点。正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为绪论,介绍宿迁概况,前人实验研究综述,以及对宿迁方言研究的现状,还说明了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方法。第二章是对宿迁方言实验研究的一些说明,包括实验的流程和准备,以及实验中涉及到的一些核心理论和公式。第三章对宿迁四个方言点进行音高和时长的实验,并画出声调格局图,与传统研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第四章分析双字组连读变调的音高和时长,总结各方言点连调模式,并分析其变调特点。第五章是对宿迁方言声调特征的总结,在内部进行比较和归纳,包括对调型和音区的分析,并发现调型与时长存在规律。对宿迁内属于江淮方言洪巢片三个方言点的入声展开深入探讨,分别从音高、单双字调时长中的表现和喉塞尾的保留三个方面进行对比,发现目前此地区入声的舒化程度分为三个阶段,入声时长并不都短促,只有泗洪的入声乙还保留清晰喉塞尾,且喉塞尾与入声时长有直接关系,保留喉塞尾的入声相对较短,。第六章是本文的结论,综述全文的研究成果,说明文章的不足和以后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宿迁方言 声调格局 连调模式 时长分析 入声
【学位授予单位】:江苏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172
【目录】:
- 致谢4-5
- 摘要5-6
- Abstract6-15
- 1 绪论15-23
- 1.1 宿迁概况及历史沿革15-16
- 1.1.1 各调查点概况15-16
- 1.1.2 宿迁历史沿革16
- 1.2 研究背景16-20
- 1.2.1 汉语声调研究综述16-19
- 1.2.2 宿迁方言声调研究概况19-20
- 1.3 研究的意义、目标和方法20-23
- 1.3.1 研究意义20-21
- 1.3.2 研究目标21
- 1.3.3 研究方法21-23
- 2 宿迁方言声调实验说明23-31
- 2.1 研究过程23-26
- 2.1.1 调查点及发音人的选择23-24
- 2.1.2 实验材料的准备24-25
- 2.1.3 录音规则25
- 2.1.4 实验步骤25-26
- 2.2 实验相关理论介绍26-31
- 2.2.1 声调格局和五度值26-27
- 2.2.2 选择声调负载段27-28
- 2.2.3 基频归一及调系规整28-29
- 2.2.4 时长归一法29-31
- 3 宿迁方言单字调实验结果与分析31-49
- 3.1 宿城区单字调实验结果31-34
- 3.1.1 声调格局31-34
- 3.1.2 时长分析34
- 3.2 沭阳县单字调实验结果34-38
- 3.2.1 声调格局34-37
- 3.2.2 时长分析37-38
- 3.3 泗阳县单字调实验结果38-41
- 3.3.1 声调格局38-41
- 3.3.2 时长分析41
- 3.4 泗洪县单字调实验结果41-45
- 3.4.1 声调格局41-44
- 3.4.2 时长分析44-45
- 3.5 与传统研究的对比分析45-49
- 3.5.1 实验值与传统值的比较45-46
- 3.5.2 产生差异的原因46-49
- 4 宿迁方言双字调实验结果与分析49-79
- 4.1 宿城区双字调实验结果49-55
- 4.1.1 连调模式49-53
- 4.1.2 时长分析53-55
- 4.2 沭阳县双字调实验结果55-61
- 4.2.1 连调模式55-60
- 4.2.2 时长分析60-61
- 4.3 泗阳县双字调实验结果61-68
- 4.3.1 连调模式61-67
- 4.3.2 时长分析67-68
- 4.4 泗洪县双字调实验结果68-76
- 4.4.1 连调模式68-75
- 4.4.2 时长分析75-76
- 4.5 宿迁方言双字组变调分析76-79
- 4.5.1 变调类型归纳76-78
- 4.5.2 变调特点78-79
- 5 宿迁方言声调特征79-93
- 5.1 调型分析79-81
- 5.1.1 曲拱特点79-80
- 5.1.2 音区特性80-81
- 5.2 调型与时长81-83
- 5.3 宿迁方言江淮官话洪巢片入声分析83-93
- 5.3.1 音高对比83-84
- 5.3.2 时长对比84-85
- 5.3.3 喉塞尾实验研究85-90
- 5.3.4 现状及趋势90-93
- 6 结语93-95
- 参考文献95-98
- 附录98-100
- 作者简历100-102
- 学位论文数据集10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青青;;泗洪方言的过渡性质及其成因[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2 闫雪清;于洪志;;晋语入声实验研究[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3 苏晓青;;江苏东北部多方言交界地区入声的演变类型[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4 苏晓青;丁苏丽;;沭阳方言入声现状考察[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1年09期
5 范慧琴;;晋语定襄话入声字演变的语音实验[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1年06期
6 徐越;朱晓农;;喉塞尾入声是怎么舒化的——孝丰个案研究[J];中国语文;2011年03期
7 沈向荣;;喉塞音的声学表现[J];语言研究;2010年03期
8 宋益丹;;南京方言中的入声喉塞尾实验研究[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9 侯超;;芜湖方言声调调长实验研究[J];语文研究;2009年01期
10 王玉梅;;泗阳方言里的合音现象[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俐李;;江淮方言入声时长变异实验研究[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本文编号:7270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7270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