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哲族语言传承的教育策略研究
本文关键词:赫哲族语言传承的教育策略研究
【摘要】:目前,赫哲语传承正遭遇赫哲族传统文化支撑基础的退化与丧失、家庭教育中赫哲族语言传承的缺失、学校教育以主流文化为主、赫哲族人口的"稀释效应"、赫哲人语言观念的开放等现实困境。学校是人类文化和语言的最主要传承场,应该通过自身的辐射作用,带动家庭和社区的语言传承,以达到发挥学校、家庭和社区教育三者的合力,实现以教育促进赫哲族语言的传承。
【作者单位】: 哈尔滨师范大学《教书育人》编辑部;
【关键词】: 赫哲族 赫哲语 传承 教育策略
【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2011年度社会科学项目“多元一体文化视角下赫哲族文化传承的教育策略研究”(项目编号:12512123) 201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新课程背景下黑龙江省世居少数民族学校民族文化课程的构建与实施”(项目编号:10YJA880019)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H225
【正文快照】: 赫哲族是我国“六小民族”之一,居住在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流域,曾长期以渔猎为主。赫哲族有语言无文字,赫哲语是一种黏着语,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满语支。目前,使用赫哲语的赫哲族人数极少,使用范围仅限于某些特殊场合和个别家庭,赫哲语已到了濒危的程度。本文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俊芳;赫哲族语言丢失的社会文化因素分析[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2 吴萍;;别让赫哲族语言失传[J];才智;2010年36期
3 赵鹤龄;韩竹;;赫哲族语言课程的困境与挑战——街津口赫哲族乡中心校赫哲语课程调查[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9年05期
4 何学娟,吴宝柱;街津口村赫哲语使用情况的调查[J];满语研究;2004年01期
5 佟淑玲;;赫哲语濒危原因述评[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年01期
6 ;书讯[J];满语研究;2005年02期
7 尹铁超;N.W.库拉肖娃;;那乃语与赫哲语元音比较研究[J];满语研究;2008年01期
8 丁友 ,王立峰;别让赫哲族语言失传[J];时代潮;2004年15期
9 何日莫奇,吴宝柱;赫哲语使用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民族语文;2004年04期
10 李林静;关于赫哲语副动词-m、-re与biren的搭配关系[J];满语研究;2005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轩;黑龙江省抢救性保护赫哲族民族语言[N];人民政协报;2004年
2 记者 齐静岩;市区赫哲族语言学习班开班[N];佳木斯日报;2008年
3 何日莫奇;赫哲语处于濒危状态[N];中国民族报;2003年
4 哈斯巴特尔 黑龙江大学满语研究所;保护没有文字的濒危语言[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5 丁铭;我抢救濒危少数民族语言[N];人民日报;2007年
6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一半处于消亡边缘[N];浙江日报;2006年
7 丁铭;我国将对濒危少数民族语言采取保护措施[N];中国改革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任生心邋李可 通讯员 张学霞;保护濒危少数民族语言刻不容缓[N];光明日报;2007年
9 周炜 本报驻浙记者 万润龙;杭州话该不该保护[N];文汇报;2004年
10 张悦;民族语言渐消亡 徒留声声叹[N];中国民族报;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莹;论满—通古斯语族的元音和谐律[D];黑龙江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7272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7272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