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译者行为批评中的“翻译行为”和“译者行为”

发布时间:2017-08-24 03:07

  本文关键词:译者行为批评中的“翻译行为”和“译者行为”


  更多相关文章: 翻译行为 译者行为 译者行为批评


【摘要】:"翻译行为"概念在翻译界的使用有泛化之嫌,为了使翻译批评特别是以译者为中心的译者行为批评更加全面和客观,有必要启用"译者行为"这一概念,通过广义上的译者行为和狭义上的译者行为可以有效区分译者行为中的翻译行为和非译行为,因为只有狭义上的"译者行为",才是名副其实的"翻译行为"。
【作者单位】: 扬州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翻译行为 译者行为 译者行为批评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译者行为评价”(11FYY006)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规划基金项目“译者行为研究”(10YJA74013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H059
【正文快照】: 一“翻译行为”是再现原文意义的语言转换行为,即是说,翻译行为只能是“译者”这一身份和角色进行翻译的行为。姜秋霞等人(2002)认为:“译者的翻译行为存在于翻译过程的所有活动中,包含各种行为内容、行为方式、行为结果,是各种译学理论长期关注的主要内容。”同理,许建忠(20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陈小慰;;对德国翻译功能目的论的修辞反思[J];外语研究;2012年01期

2 谢天振;当代西方翻译研究的三大突破和两大转向[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3 杨自俭;;对翻译本质属性的认识——《自由派翻译传统研究》序[J];上海翻译;2008年01期

4 杨仕章;科米萨罗夫的翻译语用学思想[J];中国俄语教学;2004年04期

5 姜秋霞,权晓辉;翻译能力与翻译行为关系的理论假设[J];中国翻译;2002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卫萍;;从译者风格看《红楼梦》的文化意象翻译[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2 陈木茵;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3 侯松山;张莹;;《洗澡》英译本中归化翻译策略的使用[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4 王军平;张德霞;史光孝;;Translation Studies:翻译学还是译介学?[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5 涂佳佳;;新闻标题翻译互文性的语用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6 杨惠莹;刘蔚馨;;从翻译的审美体验角度谈诗歌翻译中文化形象的转换——兼评李清照《声声慢》英译文[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年12期

7 宋国琴;;公示语英语翻译:现状、成因及对策[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3期

8 刘剑钊;;实践乃理论之源——翻译实践的个案探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7期

9 聂文凯;;从韦努蒂的译者隐身到译者身份的思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3期

10 梁淑芳;;浅议译者在文学翻译中的角色[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孔燕;;从文化角度看译者主体性的发挥[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第二辑[C];2011年

2 李瑶;;A Review on Audio-visual Translation Studies[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二辑)[C];2008年

3 郭尚兴;;汉英文化类辞典编纂要端举论——以《汉英中国哲学辞典》为例[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6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5年

4 郭尚兴;;论汉英中国文化辞典条目英译的历史认知——以《汉英中国哲学辞典》为例[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吴春兰;李晓燕;;译学“特色派”与研究生翻译理论教学[A];译学辞典与翻译研究——第四届全国翻译学辞典与翻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王洪涛;;从此岸到彼岸的反拨与超越——当代西方翻译研究学派研究范式探析[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穆雷;;翻译能力与翻译测试——英汉/汉英翻译测试研究系列(四)[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廖梦南;;商务英语翻译文化转向研究[A];语言·跨文化交际·翻译[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德先;文化途径翻译研究:争议与回应[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陆秀英;中国当代翻译文学系统中主体间关系的生态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陈怡;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汉译英能力与文本测试评分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高玉兰;解构主义视阈下的文化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王厚平;美学视角下的文学翻译艺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朱琳;译者为中心的多学科性翻译理论建构[D];南开大学;2010年

7 刘伟;文化翻译视野下的“少数民族文学”[D];南开大学;2010年

8 胡氏贞英;汉语非文学文本越译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周小玲;基于语料库的译者文体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10 刘单平;《孟子》三种英译本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芳;从翻译标准的变化看译者主体性的变化[D];河北大学;2009年

2 刘菲菲;论林语堂英译《浮生六记》的审美再现[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周思谕;清末民初对《福尔摩斯探案集》的译介[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胡梦颖;特殊的赞助人—论姜椿芳对翻译活动的影响[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王冰;《红楼梦》中茶”相关行为映射译者风格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6 刘人杰;求异和求美—许渊冲汉语古诗英译批评[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7 喻红华;广告翻译中的互文性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8 滕学梅;中国近代翻译语体嬗变初论[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何俊霞;叛逆的回归:主体间性下的林译《浮生六记》[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黄文虹;论主体性在口译中的体现[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卞建华;崔永禄;;功能主义目的论在中国的引进、应用与研究(1987—2005)[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2 杨自俭;翻译学研究的返祖模式[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3 杨自俭;译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山东师大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4 杨自俭;关于对比语言学中的共性问题——《英语词汇系统论》序[J];上海科技翻译;2004年02期

5 杨自俭;郭建中;王宏印;陈刚;贺显斌;黄立波;陈伟;方梦之;;《中国译学辞典》词条选登[J];上海翻译;2007年02期

6 陈小慰;简评“译文功能理论”[J];上海科技翻译;1995年04期

7 杨自俭;谈谈翻译科学的学科建设问题[J];现代外语;1996年03期

8 杨仕章;科米萨罗夫翻译思想管窥[J];中国俄语教学;2003年03期

9 张南峰;走出死胡同 建立翻译学[J];中国翻译;1995年04期

10 陈小慰;翻译功能理论的启示──对某些翻译方法的新思考[J];中国翻译;2000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志聪;翻译与翻译批评之我见——兼评马红军的《翻译批评散论》[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2 张小华;;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与思考[J];青海社会科学;2006年03期

3 陈丽霞;;语用顺应论视角下的翻译研究新探[J];江西社会科学;2006年11期

4 毛莉;;从德国功能翻译理论的角度看严复的翻译[J];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3期

5 刘立香;;从社会行为学视域看译者的翻译行为及评价体系[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6 万正发;;论职业翻译中译者与委托人的人际互动[J];唐山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7 王晓燕;;翻译家沙博理的文化身份与翻译行为[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8 胡安江;论读者角色对翻译行为的操纵与影响[J];语言与翻译;2003年02期

9 盛卓立;;目的视角下的译者翻译行为研究模式探讨[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10 郭林花;;翻译中文化因素的处理:异化与归化[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朝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价值中立、方法多元与翻译批评[A];译学辞典与翻译研究——第四届全国翻译学辞典与翻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张志;;浅谈翻译理论与翻译技巧的作用[A];福建省首届外事翻译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张爱真;;论翻译批评[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胡德香;;解读钱钟书的文化翻译批评[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黄忠廉;;翻译研究的“两个三角”——以翻译批评为例[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张琳;;现象学视角下的翻译主体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刘芳;;论规范对翻译事件的影响——董秋斯翻译个案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李永红;;翻译研究的女性视角[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张琳;;主体间性视角中的翻译主体[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廖七一;;翻译研究学科发展概况(2006)[A];译学辞典与翻译研究——第四届全国翻译学辞典与翻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上外高级翻译学院翻译研究所 谢天振;文化转向:当代西方翻译研究新走向[N];社会科学报;2007年

2 黄希玲;对翻译研究对象及方法的思考[N];光明日报;2003年

3 尹承东;治理翻译质量下降从何做起[N];光明日报;2005年

4 世文;坚持正确导向 促进翻译繁荣[N];文艺报;2007年

5 李景端;翻译行业的“百科全书”[N];中华读书报;2007年

6 章祖德(本文作者:译林出版社社长);警醒“翻译的危机”[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3年

7 郑辉;“信、达、雅”与翻译理论[N];福建日报;2003年

8 李景端;听季羡林先生谈翻译[N];光明日报;2005年

9 蔚蓝;中国翻译历史的寻绎和综括[N];中华读书报;2007年

10 上海外国语大学 谢天振;为了真正参与全球性的对话[N];社会科学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汤(竹君);中国翻译与翻译研究现状反思[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葛林;论跨文化伦理对翻译的规约[D];厦门大学;2008年

3 张晓梅;翻译批评原则的诠释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4 冷惠玲;论译者风格批评[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5 滕梅;1919年以来的中国翻译政策问题初探[D];复旦大学;2008年

6 胡显耀;当代汉语翻译小说规范的语料库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刘庆元;《小说月报》(1921-1931)翻译小说的现代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胡德香;中西比较语境下的文化翻译批评理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吴波;论译者的主体性[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孔祥立;中国翻译学学科建设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欧阳惠云;译者:翻译行为的主体[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2 吕佳擂;译者的文化身份与翻译行为[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3 卢杰;论关联理论对翻译行为的解释力[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4 马嘉;翻译质量评估的目的关联连贯性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4年

5 刘康龙;结合语料库探索新型翻译教学模式[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年

6 杨青雯;从功能翻译理论看冯小刚电影字幕的翻译[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7 高巍;翻译目的与策略[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8 陈江华;从接受美学的角度看译者的作用[D];苏州大学;2008年

9 李菁;翻译行为的操纵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廖志勤;文化语境视阈下的译者主体性[D];重庆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7288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7288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cc1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