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标记理论的现代汉语羡余否定现象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4 04:27
本文关键词:基于标记理论的现代汉语羡余否定现象研究
【摘要】:现代汉语中的羡余否定现象因其与对应的肯定形式语义相同,常常给人们带来理解上的困扰,尤其是汉语为非母语者。羡余否定现象在分类上具有复杂性,在语义上具有模糊性,在语用上具有主观性,这些都构成研究和教学的难点。标记理论是近年来一种较新的理论,在语音、词汇、语法、篇章等语言的各个层面都具有较强的解释力。本文将尝试运用这一种新的理论来分析现代汉语中的羡余否定现象的使用情况及其形成原因。本文首先在标记理论的基础上结合语义和表达功用对羡余否定现象进行了分类;然后通过现代汉语语料库对羡余否定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频率进行了推断性统计,并对其句法分布进行了归纳整理,根据标记理论的频率标准和分布标准,判断肯定形式和否定形式的有无标记性;其次对羡余否定现象的形成原因进行了解释,主要涉及认知语言学的“原型理论”和“象似性理论”,以及语用学的“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再次,本文基于标记理论对羡余否定现象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简要探究。最后进行总结,指出本文的研究成果以及研究不足。本文的结构如下: 引言:研究缘起、研究意义、研究方法 第一章:对标记理论好现代汉语羡余否定现象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指出本文可借鉴和利用的研究部分,以及当前标记理论与羡余否定结合研究的研究空白。 第二章:首先指出本文对羡余否定现象的分类依据,然后根据分类列举出常见的羡余否定形式及其对应的肯定形式。 第三章:基于现代汉语语料库,对羡余否定现象与其肯定形式的使用频率进行统计,并总结列出其句法分布情况,根据标记理论的频率标准和句法标准判断有标记和无标记。 第四章:根据标记理论对有标记现象成因的解释,从认知和语用两个方面对现代汉语羡余否定现象的成因做出解释。 第五章:统计羡余否定现象在HSK中介语语料库中的使用情况,并将其与羡余否定在现代汉语语料库中的使用情况进行对比,根据统计和对比分析结果,指出基于标记理论的羡余否定研究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的指导和启示意义。 第六章:总结。指出本文的研究成果以及研究不足。
【关键词】:标记理论 羡余否定 语料库 认知 语用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136
【目录】:
- 致谢3-4
- 摘要4-5
- Abstract5-9
- 引言9-11
- 0.1 选题意义9
- 0.2 研究方法9-11
- 0.2.1 文献回顾法9
- 0.2.2 描写与解释相结合9
- 0.2.3 共时与历时结合9-10
- 0.2.4 归纳法10
- 0.2.5 语料库统计法10-11
- 一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11-22
- 1.1 关于标记理论的研究综述11-16
- 1.1.1 国外学界对标记理论的研究11-13
- 1.1.2 国内学界对标记理论的研究13-14
- 1.1.3 小结14-16
- 1.2 关于羡余否定现象的研究综述16-20
- 1.2.1 从整体上对羡余否定结构的研究16-17
- 1.2.2 针对某一种(类)羡余否定结构的研究17-19
- 1.2.3 对羡余否定的分类回顾与总结19-20
- 1.3 标记理论与羡余否定现象相结合的主要研究成果20
- 1.4 前人研究的局限性20-22
- 二 羡余否定现象的类别和形式22-26
- 2.1 基于标记理论的分类依据22
- 2.2 基于标记理论的类别及形式22-26
- 2.2.1 时间类22-23
- 2.2.2 心理活动类23-24
- 2.2.3 条件类24
- 2.2.4 防止类24-25
- 2.2.5 褒贬类25-26
- 三 羡余否定现象的使用频率统计及句法分布情况26-44
- 3.1 语料库与统计方法说明26
- 3.2 统计结果及句法分布情况分析26-43
- 3.2.1 时间类——以“一会儿”和“不一会儿”为例26-28
- 3.2.2 心理活动类28-34
- 3.2.3 条件类——以“除非……才”和“除非……不”为例34-37
- 3.2.4 防止类——以“小心VP”及“小心别VP”为例37-38
- 3.2.5 褒贬类——以“好/好不+褒贬词”为例38-43
- 3.3 小结43-44
- 四 基于标记理论的羡余否定现象成因解释44-55
- 4.1 认知方面44-50
- 4.1.1 心理期待值的正负44-45
- 4.1.2 认知原型45-49
- 4.1.3 标记象似性49-50
- 4.2 语用方面50-54
- 4.2.1 违反“合作原则”中的“方式准则”50-51
- 4.2.2 遵循“礼貌原则”51-54
- 4.3 小结54-55
- 五 基于标记理论的羡余否定现象二语习得微探55-63
- 5.1 中介语语料库的羡余否定现象统计与分析55-60
- 5.1.1 中介语语料库及统计方法说明55
- 5.1.2 统计结果及句法分布情况分析55-60
- 5.2 羡余否定现象在现代汉语语料库及中介语语料库中的频率分布对比分析60-62
- 5.3 基于标记理论的羡余否定研究在二语习得中的指导和启示意义62-63
- 六 结论63-64
- 6.1 本文总结63
- 6.2 本文不足之处63-64
- 参考文献64-6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志英;;羡余否定的格式及制约条件[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2 张克定;汉语语用否定的限制条件[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3 石毓智;对“差点儿”类羡余否定句式的分化[J];汉语学习;1993年04期
4 付琨;标记理论的介绍与应用[J];汉语学习;2005年03期
5 周明强;论“好不AP”、“好AP”中的AP[J];汉语学习;1998年01期
6 张凤;标记理论的再评价[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年06期
7 李玉萍;标记理论及其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8 杨荣华;;标记理论研究综述[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9 潘先军;;羡余现象生成的认知解释[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10 王立非;;布拉格学派与标记理论[J];外语研究;1991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志英;现代汉语特殊否定现象认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7291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7291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