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英汉新词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8 22:18
本文关键词:认知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英汉新词比较研究
【摘要】:近年来,认知语言学发展迅猛。研究语言本身已不再是很多学者的兴趣之所在,他们转而关注语言的社会维度,研究语言变异,认知语言学的社会转向油然而生。新词是语言中最敏锐的部分,是见证社会发展变化的风向标。新词是指日常生活中新出现的词汇或者被赋予了新意义的旧词汇,用来反映新现象、新概念、新发明等。自1980年以来,科学技术在这个信息时代飞速发展。同时,中国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给全社会带来了巨大变化。因此,英语和汉语新词大量涌现,新词的社会维度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注意力。 本文从认知社会语言学的视角对英汉新词进行了比较研究。2008年,DirkGeeraerts在《原型、常规及语义规范》一文中构建了基于原型理论的社会语义模型并总结了三种社会语义因素,即语义合作因素、语义权威因素及语义冲突因素。为进行对比研究,本文以2012年出现在英语新词网站Word Spy上的所有英语新词及出现在《2012汉语新词语》一书中的所有中文新词为语料,共选取英文新词108个,中文新词305个,以原型理论及Dirk Geeraerts的社会语义模型为理论基础,旨在通过对比研究,揭示原型理论基础上的三种社会语义因素如何在英汉语新词意义构造方面发挥作用。研究发现: 1)新词的理解在不同程度上依赖于三种社会语义因素,,其中语义合作因素的作用最大,语义权威因素居其次,而语义冲突因素对新词意义的影响微乎其微。 2)同时,本文将所选的108个英语新词及305个中文新词按照不同的语义场分为了7类,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在英汉电脑技术类新词、文化与生活方式类新词、人与社会类新词中,语义合作因素在英汉新词的语义构造上起着重要作用;在英汉经济类、科技类新词中,语义权威因素更加能够影响英汉新词的意义构造;而在政治类新词中,语义合作因素在英语新词意义构造上占主导地位,语义合作因素与语义权威因素对汉语新词意义构造发挥着均衡的作用;在健康与环境类新词中,英语新词的意义构造更依赖于语义权威因素,而汉语新词更取决于语义合作因素。 本文通过对比研究,总结了原型理论基础上的三种社会语义因素在英汉新词意义构造方面的异同,加深了人们对于英语新词及汉语新词的理解,在一定程度上为英汉语言变异的对比研究提供了新的范例,为认知社会语言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并对英汉语教学及词典编撰起到了积极作用。
【关键词】:英汉新词 原型理论 社会语义因素 比较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136;H313
【目录】:
- Acknowledgements5-6
- Abstract6-8
- 摘要8-14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14-18
- 1.1 Need for the Study14-16
- 1.2 Research Questions Addressed in the Study16
- 1.3 Organization of the Thesis16-18
- Chapter Two Review of Previous Studies on Neologisms18-26
- 2.1 Definition of Neologism18-20
- 2.2 Classification of Neologism20-21
- 2.3 Related Studies on Neologisms at Home and Abroad21-26
- Chapter Three Theoretical Framework26-39
- 3.1 Prototype Theory27-31
- 3.2 Dirk Geeraerts’ Sociosemantic Model31-39
- 3.2.1 The Semantics of Cooperation31-32
- 3.2.2 The Semantics of Authority32-34
- 3.2.3 The Semantics of Conflict and Competition34-36
- 3.2.4 Summary36-39
- Chapter Four Research Methodology39-43
- 4.1 Data Collection39-41
- 4.2 Data Analysis41-43
- Chapter Fiv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Selected English and Chinese Neologisms43-58
- 5.1 Analysis of English Neologisms43-50
- 5.1.1 Analysi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emantics of Cooperation43-45
- 5.1.2 Analysi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emantics of Authority45-47
- 5.1.3 Analysi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emantics of Conflict and Competition47-48
- 5.1.4 Summary48-50
- 5.2 Analysis of Chinese Neologisms50-54
- 5.2.1 Analysi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emantics of Cooperation50-51
- 5.2.2 Analysi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emantics of Authority51-52
- 5.2.3 Analysi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emantics of Conflict and Competition52-53
- 5.2.4 Summary53-54
- 5.3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English and Chinese Neologisms54-58
- 5.3.1 Similarities54-56
- 5.3.2 Differences56-58
- Chapter Six Conclusion58-62
- 6.1 Major Findings of the Study58-59
- 6.2 Implications and Limitations of the Study59-60
- 6.3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Research60-62
- References62-6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亢世勇;《新词语大词典》的编纂[J];辞书研究;2003年02期
2 李建国;新词新语研究与辞书编纂[J];辞书研究;1996年03期
3 汪榕培;英语新词的认知语言学研究——漫谈英语中的“911”词汇[J];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4 唐燕玲;;新词新语的认知心理动因[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5 杨彬;;从英语新词看原型范畴的动态性[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年12期
6 郭鸿杰,周芹芹;现代汉语新词语的构词特点——兼评《新华新词语词典》[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7 曾祥喜;论当代中国社会文化变迁对汉语新词语的影响[J];江汉论坛;2003年12期
8 陆佳英;肖运初;;新词概念合成的认知语义学研究[J];外语研究;2006年05期
9 刘娅莉;十年来流行的汉语新词新语[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S1期
10 廖志勤;文军;;汉语新词新语的文化透视及其英译原则研究[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本文编号:7497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7497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