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除非”、“只有”的主观性对比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9 08:28

  本文关键词:“除非”、“只有”的主观性对比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除非 只有 主观性 主观化


【摘要】:“除非”、“只有”的对比研究是现代汉语近义词对比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个部分虽然只是现代汉语近义词对比研究的一小部分,但却有其特殊性,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汉语的本体研究、应用研究。 本文以北大语料库现代汉语中“除非”、“只有”复句各200例及古代汉语中的“除非”、“只有”复句各200例为调查对象。以Langacker和Traugott主观性和主观化理论作为研究依据,具体从认知、历时、篇章三个角度对“除非”、“只有”的主观性差异展开了论述。 第一章绪论部分阐述论文的研究对象、选题目的和意义,对前人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回顾和总结,并对所运用的理论方法及语料来源有所交代。 第二章从共时平面对“除非”、“只有”进行对比研究。首先,通过对比“除非”、“只有”复句语序的灵活性差异、复句中主观性标记词出现频率差异、条件的可否定性差异,以及“除非”、“只有”与因果连词、转折连词的搭配差异,得出“除非”的主观性比“只有”强。然后对“除非”、“只有”在用法上的一系列差异进行细致描写、分析,从而证明了“除非”、“只有”在用法上的一系列差异与这种主观性差异有直接关系。 第三章基于古汉语语料对连词“除非”、“只有”形成过程中发生的主观化情况进行历时考察后,,指出“除非”与“只有”的主观性来源不同。 第四章立足篇章视角对“除非”、“只有”的篇章衔接功能、焦点标记功能、话语标记功能以及复句所带有的语气强弱度进行了对比研究,从而再次证明了“除非”比“只有”虚化程度高、主观性强。 第五章概括和总结全文,指出了本文的创新点,并对本文写作过程中涉及到但未深入讨论的问题进行整理,提出相关的设想和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除非 只有 主观性 主观化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136
【目录】:
  • 中文摘要6-7
  • Abstract7-9
  • 第一章 绪论9-22
  • 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9-11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11-20
  • 1.2.1 汉语词汇化语法化研究11-14
  • 1.2.2 语义特征的研究14-17
  • 1.2.3 语用研究17-19
  • 1.2.4 主观化、主观性的理论研究成果19-20
  • 1.3 本文研究的范围及对象20
  • 1.4 本文的研究理论、方法及语料来源20-22
  • 第二章 “除非”、“只有”的主观性对比研究22-39
  • 2.0 引言22
  • 2.1 “除非”、“只有”的主观性差异考察与分析22-30
  • 2.1.1 “除非”、“只有”复句的句法灵活性差异23-25
  • 2.1.2 “除非”、“只有”复句中的主观标记词统计25-26
  • 2.1.3 “除非”、“只有”复句与其条件的可否定性26-27
  • 2.1.4 “除非”、“只有”的词语搭配情况考察27-30
  • 2.2 “除非”、“只有”不对称性表现30-32
  • 2.3 “除非”、“只有”的不对称性诱因32-38
  • 2.3.1 逆条件句中,反预期信息表达功能和主观性双重诱因32-34
  • 2.3.2 顺条件句中,“除非”、“只有”不对称性诱因34-38
  • 2.4 小结38-39
  • 第三章 “除非”、“只有”主观性来源39-59
  • 3.0 引言39
  • 3.1 连词“除非”的形成及主观化考察39-47
  • 3.1.1 介词“除非”39-40
  • 3.1.2 连词“除非”的出现40-43
  • 3.1.3 “除非”条件复句主观性的来源43-47
  • 3.2 连词“只有”的形成及主观化考察47-57
  • 3.2.1 连词“只有”的前身47-52
  • 3.2.2 连词“只有”的出现52-56
  • 3.2.3 “只有”条件复句主观性的来源56-57
  • 3.3 连词“除非”、“只有”产生的原因57-58
  • 3.3.1 语言的经济性原则、语义演变对连词“除非”成词的影响57
  • 3.3.2 句法位置、重新分析对连词“只有”成词的影响57-58
  • 3.4 小结58-59
  • 第四章 “除非”、“只有”的篇章考察59-71
  • 4.0 引言59
  • 4.1 连词“除非”、“只有”表非真值语义关系59-67
  • 4.1.1 “除非”、“只有”的篇章功能差异60-63
  • 4.1.2 “除非”、“只有”的话语标记功能考察63-67
  • 4.2 “除非”、“只有”复句的表语气功能差异67-70
  • 4.2.1 “除非”、“只有”条件的可实现度等级与复句的语气67-69
  • 4.2.2 “除非”、“只有”复句的主观性与复句的语气69-70
  • 4.3 小结70-71
  • 第五章 结语71-74
  • 5.1 结论71-73
  • 5.2 可能的创新点73
  • 5.3 有待解决的问题73-74
  • 参考文献74-78
  • 附录78-79
  • 致谢79-8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毓林;;反预期、递进关系和语用尺度的类型——“甚至”和“反而”的语义功能比较[J];当代语言学;2008年02期

2 李宗江;;连词“不说”的语义和语用功能[J];汉语学报;2009年03期

3 田然;近二十年汉语语篇研究述评[J];汉语学习;2005年01期

4 李广瑜;;“有关”、“关于”、“有关于”的比较分析[J];汉语学习;2009年05期

5 曹秀玲;张磊;;“否则”类连词的语法化梯度及其表现[J];汉语学习;2009年06期

6 殷树林;;说话语标记“不是”[J];汉语学习;2011年01期

7 祁峰;;“X的是”:从话语标记到焦点标记[J];汉语学习;2011年04期

8 孙利萍;方清明;;汉语话语标记的类型及功能研究综观[J];汉语学习;2011年06期

9 李慧敏;;“好了”和“行了”交互主观性对比研究[J];汉语学习;2012年02期

10 姚双云;;汉语条件句的会话功能[J];汉语学习;2012年03期



本文编号:7523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7523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f98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