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巴尔虎布里亚特人际传播中的亲属称呼语比较研究
本文关键词:呼伦贝尔巴尔虎布里亚特人际传播中的亲属称呼语比较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巴尔虎布里亚特人际传播 亲属称呼语 使用现状 解决方法
【摘要】:跨文化传播在蒙古学研究领域中还是一门新型学科。在《呼伦贝尔巴尔虎布里亚特人际传播中的亲属称呼语比较研究》文中,运用田野调查法研究巴尔虎布里亚特亲属称呼语的使用现状,并使用国际音标整理言语资料。通过对新巴尔虎左旗、新巴尔虎右旗、陈巴尔虎旗及鄂温克自治旗布里亚特的亲属称呼语之间的横向比较,指出它们之间存在的异同点。运用文献内容分析法,探索了巴尔虎布里亚特亲属称呼语差异的历史原因。 本论文由四个部分组成。导言部分交代了选题原因、研究概况及研究方法。正文由以下三章组成。第一章中介绍巴尔虎布里亚特亲属称呼语的使用情况,归纳出它们的共性与特性。第二章,探索巴尔虎亲属称呼语多元化特征形成的原因。第三章,阐明巴尔虎布里亚特的亲属称呼语具有区分辈分、年龄、亲属类(血亲姻亲)、性别、感情色彩、结构等观点。最后提交了在巴尔虎布里亚特人际传播过程中由于亲属称呼语的不同而导致交流障碍的解决思维方法,即需要依赖教育、传播、科研及文化艺术活动的实践来互通亲属称呼语差异,促成文化进一步交流、互补与兼容等观点。
【关键词】:巴尔虎布里亚特人际传播 亲属称呼语 使用现状 解决方法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212
【目录】:
- 外文摘要5-6
- 内容摘要6-7
- ABSTRACT7-8
- 附图8-10
- 目录10-13
- 正文13-91
- 参考文献91-96
- 附件96-101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万代吉;;人类学研究方法在艺术研究中的运用——以拉萨市堆龙德庆县加热村觉木龙藏戏调查为例[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2 胡晓燕;论文化学习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发展[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3 刘国忠;隐喻与跨文化交际[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4 邰文华;跨文化交际中的语境观[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5 卢亚林;关于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口语教学的思考[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6 赵玲丽;;谈英语专业基础阶段精读教学中文化导入问题——从The Green Banana一文谈起[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7 江秀丽;;英语教学与中西文化差异[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8 陈邦玲;非语言交际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9 陈玲;文化障碍——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10 韩亚文;跨文化交际中的误征探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雯;王茹;;论高校外语教学中跨文化渗透教学方法[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三辑)[C];2008年
2 卞文;;古希腊文明与中华文明的比较[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3 秦莹;;南涧彝族“跳菜”礼仪的象征分析[A];全球化背景下的云南文化多样性[C];2010年
4 张跃;代世萤;;《司岗里》传说与佤族婚姻家庭形态[A];全球化背景下的云南文化多样性[C];2010年
5 刘雯婷;;傈僳族艺术形态:基督教的渗透与佛教的融入[A];民族文化与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论丛(第二辑)[C];2011年
6 肖丽平;;英语教学中的“非语言”交流[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7 林莉;倪盛俭;;文化移情之于翻译[A];福建省首届外事翻译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闫君;;汉英公示语翻译[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9 陈静;;浅谈高职商务英语中的文化教学[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尉富国;;西部大开发与右江流域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A];历史的启示——右江流域民族历史文化与经济开发研讨会暨广西历史学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静;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伦理沟通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龙翔;中国英语学习者言语交际中语用失误之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刘雯;番瑶音乐文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马京;云南兴蒙蒙古族婚姻家庭的变迁[D];云南大学;2010年
5 李笑频;民族民间艺人生活的苦乐原则[D];云南大学;2010年
6 龙又珍;现代汉语寒暄系统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7 张国栋;中华武术现代传承困境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朱国辉;高校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姜南;云南诸葛亮南征传说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余娟;从语言学习到文化理解[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红莉;从文化角度谈旅游宣传资料的翻译[D];河北大学;2009年
2 李玲玲;英语教师课堂非语言行为对学生情绪的调节作用[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3 魏潇;英国人的文化定势[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4 王立扬;对鄂伦春“古伦木沓”节中音乐文化展演的现状调查与思考[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宋秋莲;会话策略视角下的赞美语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李振;关联—顺应理论视角下茅盾作品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7 徐洁琳;人格对在沪美国旅居者和定居者跨文化适应的影响[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薛明珠;文化模拟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周良谦;陪同口译中文化差异引起的交流障碍及应对策略[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吉云苏;跨文化视角下讯息设计原理在政府网站中的应用[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7598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7598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