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创:一种普遍的实践
本文关键词:译创:一种普遍的实践
【摘要】:译创是在翻译基础上的一种再创作,用目标语对原语文本加以改编,以自然流畅的方式传递原文信息。译创作为一种语言服务,主要应用于传媒、广告、市场营销等领域,但在电子游戏、网站、视听产品、文学等跨语言、跨文化活动中也普遍存在。译创扩展了翻译概念,使我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同一文本的多语言使用。
【作者单位】: 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 译创 翻译 改编 语言服务
【分类号】:H059
【正文快照】: “译创”(transcreation)已经成为翻译行业最热门的一个新流行语。根据美国著名语言行业调查公司Common Sense Advisory最近的一次市场调查,近几年来译创呈现超过10%的稳定增长。译创是什么?译创有哪些特点?哪些领域需要译创?研究译创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本文就上述问题做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胡德香;后殖民理论对我国翻译研究的启示[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雪;多元调和:张爱玲翻译作品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谢柯;;中译外在当代语境下的使命[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2 黄忠廉,李亚舒;科学翻译的三大原则[J];外国语言文学;2004年03期
3 韩庆果;英汉互译中形象语言的处理[J];外语研究;2003年05期
4 张齐颜;论多元系统理论对文学翻译的解释力的不充分性[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5 潘学权;论翻译与非殖民化[J];山东外语教学;2004年02期
6 孙会军 ,郑庆珠;翻译与文化“杂合”[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年04期
7 胡敏文;从解释学、对话理论和权力话语谈文学译文的杂合[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欣玉;后殖民翻译研究[D];重庆大学;2003年
2 王秀梅;目的论及其在英汉互译中的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魏藏锋;翻译中的文化失衡[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4 张俊锋;《红楼梦》中的文化意象翻译策略初探[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5 刘小玲;解殖民化与文学翻译[D];新疆大学;2006年
6 杨艳;文学翻译中的文化帝国主义[D];太原理工大学;2006年
7 钱菊兰;从文化失衡的角度对《红楼梦》两译本进行对比分析[D];苏州大学;2006年
8 刘益;从解构主义翻译理论看文化他者的翻译[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9 任芝芹;从翻译的角度看后殖民语境下文化身份构建[D];新疆大学;2007年
10 李志奇;译者的思维模式与翻译策略[D];中南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娟;张爱玲作品中的代表意象[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2 陈榕;自我消解的空洞——评华盛顿·欧文的小说《睡谷的传说》[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3 封宗信;;文学翻译中的元语言问题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4 司显柱,杨莉;“多元翻译理论探索”批评[J];江西社会科学;2002年10期
5 韩子满;翻译的禁忌与多元——罗宾逊的《翻译与禁忌》评介[J];外语研究;2004年04期
6 申迎丽,仝亚辉;翻译伦理问题的回归——由《译者》特刊之《回归到伦理问题》出发[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7 潘明霞;《红楼梦》中称谓语的翻译[J];山东外语教学;2002年03期
8 吴波;从自译看译者的任务——以《台北人》的翻译为个案[J];山东外语教学;2004年06期
9 傅敬民;《圣经》汉译与文化资本[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10 刘登翰,刘小新;论五六十年代的台湾文学及其对海外华文文学的影响[J];台湾研究集刊;2003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加明;“翻译研究”学派的发展[J];中国翻译;1996年05期
2 方灿;走出封闭 迈向多元——谈解构主义及其对翻译研究的影响[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3 陆志国;略谈翻译研究中的伪译问题[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4 张旭;关于翻译研究术语汉译的讨论[J];中国翻译;2004年04期
5 莫娜·贝克尔 ,李尚杰;翻译研究中的语言学模式与方法[J];外语研究;2005年03期
6 孙昌坤;译作序言跋语与翻译研究[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7 李新新;;中国的影视翻译研究[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S1期
8 谢天振;;翻译研究“文化转向”之后——翻译研究文化转向的比较文学意义[J];中国比较文学;2006年03期
9 许钧;;翻译出版对翻译学科建设的启示[J];中国翻译;2006年01期
10 黄焰结;;翻译研究的“转向”[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榕培;王晓娜;;“同义手段说”与跨文化交际——王希杰先生的“同义手段说”给翻译研究的启示[A];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C];2004年
2 孙宁宁;;翻译研究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3 黄忠廉;;翻译研究的“两个三角”——以翻译批评为例[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张从益;彭正银;;走向翻译文化视域中的翻译研究[A];译学辞典与翻译研究——第四届全国翻译学辞典与翻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徐剑;;当代翻译研究的显性与隐性转向[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张映先;王平红;张小波;;优选论及其在翻译研究中的跨学科移植[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徐波;宗成庆;;前言[A];机器翻译研究进展——第四届全国机器翻译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李永红;;翻译研究的女性视角[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王斌;;翻译中的语义三维[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10 罗选民;;文化传播与翻译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希玲;对翻译研究对象及方法的思考[N];光明日报;2003年
2 上外高级翻译学院翻译研究所 谢天振;文化转向:当代西方翻译研究新走向[N];社会科学报;2007年
3 贺爱军;翻译理论与实践[N];文艺报;2005年
4 许钧;译可译 非常译[N];文汇报;2006年
5 林逸;百名译者、研究者与出版者倡议提高翻译质量[N];中华读书报;2006年
6 王宁;翻译中的文化和文化研究中的翻译学转向[N];中华读书报;2003年
7 世文;坚持正确导向 促进翻译繁荣[N];文艺报;2007年
8 许钧邋朱玉彬;我国翻译史研究的新进展[N];中华读书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贾婧;语音翻译:在第一时间读懂你[N];科技日报;2007年
10 石若英;走向文化的双向对话[N];长江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湘军;从客体到主体[D];复旦大学;2006年
2 汤(竹君);中国翻译与翻译研究现状反思[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范敏;篇章语言学视角下的译学词典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4 滕梅;1919年以来的中国翻译政策问题初探[D];复旦大学;2008年
5 蔡平;文化翻译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6 罗承丽;操纵与构建:苏珊·巴斯奈特“文化翻译”思想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7 朱健平;翻译的跨文化解释[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胡牧;译本世界与现实世界的交锋[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9 陈爱钗;近现代闽籍翻译家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10 陈历明;翻译:作为复调的对话[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德华;从语篇视点来研究翻译[D];四川大学;2003年
2 庞靖;因特网在跨文化交际翻译中的工具性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3 王瑞虹;维吾尔熟语中的形象及其汉语表达浅析[D];新疆大学;2009年
4 费国萍;符号学在翻译领域的历史性扩展[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5 郐毅;翻译中的性别:女性主义翻译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6 王培俭;从阐释学的角度论译者的主体性[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7 马轶男;论译者对儿童文学翻译的操纵[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年
8 毛立京;试论翻译活动中的译者主体性[D];山西大学;2006年
9 易嘉静;从阐释学角度看“信达雅”翻译标准[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10 唐宗;关联理论视角下的礼貌等值[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7867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7867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