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破解“之乎者也”千古之迷——文言语气词非口语说

发布时间:2017-09-08 03:14

  本文关键词:破解“之乎者也”千古之迷——文言语气词非口语说


  更多相关文章: 之乎者也 标点符号 语气词 口语


【摘要】:文言体是我国古代书面语的主要形式,在二三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承载着古代文明的发展成果,对传统文化的积累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按照传统观念与语言学基本理论,文言体既是使用或模仿秦汉词汇和语法而写成的,作为其明显标志的"之乎者也"一类文言语气词,理应是古代口语词汇。但经过对历代有关论述的推理分析,可以得出一个出人意料的结论:"之乎者也"并非古代口语词汇,而是人为创造的一种书面语符号,兼具断句和提示语气的功能;当唐宋之后的口语中出现了白话语气词之后,它才逐渐作为现代意义上的语气词使用于书面语。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古代小说戏曲研究室;
【关键词】之乎者也 标点符号 语气词 口语
【分类号】:H131
【正文快照】: 众所周知,中国古代书面语有文言与白话之别。一般认为,文言之有别于白话,在于其使用的词汇、语法等属于先秦语言范畴,与时代口语有较大的距离;而白话则是唐宋以来在口语基础上形成的。秦汉语言成分愈多,书面语的文言程度愈高;反之,则白话程度愈高。文言中有一批常用词汇,如“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高列过;东汉佛经疑问句语气助词初探[J];古汉语研究;2004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俊勋;从高诱注看东汉北方代词系统的调整[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1期

2 周刚;连词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要略[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3 张柏青;“二十四韵”语境别义──《二十四诗品》作者补证[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4 史国东;近代汉语被字句结构的特点[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5 沈丹蕾;《五灯会元》的句尾语气词“也”[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6 刘光明;《颜氏家训》的被动句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7 方小中;定中结构研究综述[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8 刘世余;赵秀莉;;“数+人”结构中“人”的词性研究[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9 冯智强;汉英对比研究的又一座高峰——华东师范大学潘文国教授汉英对比思想研究[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10 顾永新;《七经孟子考文补遗》考述[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荣光启;;句法转换:从古典诗到白话诗[A];中国新诗一百年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顾涛;;汉唐经学史料索隐——“(皇侃《论语义疏》)存汉晋经学之一线”说绎析[A];第二届传统中国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一)[C];2007年

3 蒋仁萍;;古代汉语代词“之”的回指用法与语序的互动[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蔡红录;周静;;古汉语语法和语序研究综述[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赵晓伟;韩群;;单用“X是X”的语义分析[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应学凤;;右文说与语音象似性[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吴万和;;从中古汉语词汇语法现象看《列子》是托古伪书[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朱其智;;“由”字句的语篇分析[A];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2年

9 金廷恩;;对外汉语写作教学与完句成分研究[A];第八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5年

10 陈前瑞;;动词前“一”的体貌地位[A];第八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廷玉;赣方言特征词研究[D];暨南大学;2001年

2 田建荣;中国考试思想史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3 祖生利;元代白话碑文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4 王利众;俄汉科学语言句法对比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2年

5 吴云霞;万荣方言语法研究[D];厦门大学;2002年

6 李云泉;明清朝贡制度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7 卢小群;湘南土话代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8 延俊荣;给予句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9 潘文;现代汉语存现句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10 梁晓波;致使词汇与结构的认知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雪莲;《水浒全传》的数量表达方式[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2 韩淑华;汉语的“什么”与英语的“what”[D];延边大学;2001年

3 于峻嵘;《荀子》句式考察[D];安徽大学;2001年

4 戴红亮;“女”部字语义与文化内涵透析[D];云南师范大学;2001年

5 白瑞雪;“动词+在+地点名词”结构中的重新分析现象[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2年

6 程凯;汉语是非疑问句的句法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2年

7 刘瑛;现代汉语正反问反问句研究[D];河南大学;2002年

8 韦春喜;汉魏六朝咏史诗试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9 章文静;江淮方言、汉语普通话和英语标准发音语音体系的对比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10 朱明媚;“并/可+否定”的主观性差异研究[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刘晓南;先秦语气词的历时多义现象[J];古汉语研究;1991年03期

2 梁涛;定县竹简《论语》与《论语》的成书问题[J];管子学刊;2005年01期

3 朱维铮;《论语》结集脞说[J];孔子研究;1986年01期

4 陈东;关于定州汉墓竹简《论语》的几个问题[J];孔子研究;2003年02期

5 陈东;历代学者关于《齐论语》的探讨[J];齐鲁学刊;2003年02期

6 杨朝明;新出竹书与《论语》成书问题再认识[J];中国哲学史;2003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田春来;汉代《论语》的流传与演变[D];武汉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玉恩;;标点符号的修辞作用[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6年01期

2 ;中文写作标点符号使用方法[J];东南传播;2010年08期

3 王延泽;;“泽号”,我们需要一个新的标点符号[J];发展;2011年05期

4 夏先炎;;标点趣闻[J];秘书之友;1986年03期

5 利来友;妙用标点话修辞[J];阅读与写作;1995年02期

6 蒋琼;;需要读音的标点符号[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6年10期

7 ;科技论文写作规范——标点符号[J];农技服务;2007年06期

8 庞德彦;;鲁迅运用标点符号的魅力[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1年02期

9 金锡谟;标点符号的缺漏——漫谈标点符号使用中的错误(一)[J];新闻与写作;1991年11期

10 白述先;;浅谈鲁迅作品中标点符号的使用[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少英;;领略标点符号的分量[A];中国编辑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苏民先生论吟诵[A];吟诵经典、爱我中华——中华吟诵周论文集[C];2009年

3 董程英;孙广增;;汉语标点符号的用法与文献著录中的标点符号[A];学报编辑论丛(第二集)[C];1991年

4 王龙妹;沈美芳;;漫谈标点符号[A];学报编辑论丛(第八集)[C];1999年

5 肖惠萍;;浅析博客标题语言的基本特征[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徐海;;论双语词典附录的设置[A];第二届全国双语词典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1996年

7 陆丙甫;;增加汉字书写系统的语法信息[A];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2003年年度会议论文集[C];2003年

8 尚英;;VV与V一V式动词重叠的特征调查研究[A];2004年辞书与数字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尹世超;;现代汉语标题语言句法研究的价值与方法[A];世纪之交的中国应用语言学研究——第二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10 徐赳赳;;现代汉语篇章中启后性分析[A];和谐社会:社会建设与改革创新——2007学术前沿论丛(下卷)[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一玲;引文末尾和引文之前怎样使用标点符号[N];语言文字周报;2008年

2 ;标点符号使用错误及其不良影响[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3 陈虎邋郑姗姗;中国古代有没有标点符号[N];光明日报;2007年

4 郭攀 夏凤梅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江汉大学人文学院;汉语标点符号小史[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5 肖忠华;郎读、朗诵中停连的运用(上)[N];语言文字周报;2008年

6 武穴市实验中学 陈水明 徐顺昌;文章修改刍议[N];黄冈日报;2009年

7 苏培成;圆点句号的存或废[N];语言文字周报;2011年

8 沈晓昕;朗诵与朗读的区别与联系[N];语言文字周报;2007年

9 杜永道;汉语拼音中标点符号的用法[N];语言文字周报;2010年

10 叶秀荣;盲文的来历[N];中国档案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郭攀;二十世纪以来汉语标点符号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2 李琼;汉语复句书读前后语言片段的非分句识别[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3 乐明;汉语财经评论的修辞结构标注及篇章研究[D];中国传媒大学;2006年

4 王桂荣;蒙古文字结构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5 夏迪娅·伊布拉音;维吾尔民族汉语教学历史与现状研究[D];新疆大学;2006年

6 陈慧;基于DCC动态流通语料库的中文组织名考察与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7 乌仁其木格;《蒙古源流》语言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语曼;中高级阶段留学生标点符号使用情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丁菁;基于2011版新标准的标点符号用法研究[D];北京大学;2011年

3 吴颖;标点符号在视觉传达中的运用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2年

4 王璐;从无到无限[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5 游素华;标点符号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2年

6 曹璐仙;汉西标点符号用法对比及教学建议[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7 孙乐飞;外国留学生汉语标点符号使用情况的偏误分析和习得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0年

8 张晶晶;高级阶段泰国留学生使用汉语标点符号的偏误分析[D];广西民族大学;2012年

9 杨亮;功能视角下标点符号的语法及语义[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10 柳荣军;汉语话题研究[D];广西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8115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8115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56c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