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普森意识形态理论研究
本文选题:意识形态 + 大众传播 ; 参考:《北京交通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人的意识形态会受到环境、信息、思维能力以及价值取向等多个因素的影响,并且不同意识形态对相同事物的认知、理解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约翰·B ·汤普森作为英国著名的传媒研究专家、社会学家,在撰写的《意识形态与现代文化》、《意识形态理论研究》中,在对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进行研究后,将马克思主义模型运用在自己的意识形态理论当中,并重新阐述了意识形态理论,具有一定的创新性。针对于汤普森意识形态理论来说,无论是对于中国意识形态建设方面,还是在研究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方面,都具有不可小视的作用。本文在研究的过程中,主要分为四章进行论述:引言部分,通过对意识形态在当代大众传播中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梳理,介绍该论题在国内外研究现状和本文的研究方法。第二章,对汤普森的意识形态理论的发展历程、产生的时代背景进行研究,并阐述了汤普森意识形态理论的渊源,受到法兰克福学派、格尔茨文化理论、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以及布尔迪厄的文化资本与符号权力的影响,正是以上学派的理论促进了汤普森意识形态理论的形成。第三章,重点是对汤普森意识形态概念的含义、意识形态与大众传播、意识形态的运行模式和大众传播与社会批判理论这几方面的阐述。汤普森意识形态概念包括中性概念、潜在概念和象征概念。在意识形态的运行模式当中,基于个人、媒介以及国家角度来进行了研究,同时还分析了现代文化走向与社会批判理论。第四章,则是评价了汤普森意识形态理论,主要从汤普森意识形态的理论意义思考对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发展、对国家、媒介和个人的现实意义与局限性三个方面分别研究。
[Abstract]:The ideology would be influenced by environmental influence, information, thinking ability and value orientation and other factors, and different ideologies of the same things cognition, there are great differences in understanding. John B Thompson as a famous British media research experts, sociologists, in writing "ideology and modern culture. < > ideology theory, in the Research on Marx's theory of ideology, the Marx doctrine model used in their theory of ideology, and to elaborate the theory of ideology, has certain innovation. For Thompson's theory of ideology, whether it is for the Chinese ideology construction, or in the study of Marx ideology theory that has important role. During this research, mainly divided into four chapters: the introduction part, Based on the theory of ideology in contemporary mass communication and th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combing, introduces the research methods of this thesis and the research status at home and abroad. The second chapter, the development of Thompson's theory of ideology, research background, and expounds the origin of Thompson's theory of ideology, by the Frankfurt school, Geertz cultural theory, Marx's theory of ideology and Bourdieu's cultural capital and symbolic power, it is more than the theory promoted the formation of Thompson's theory of ideology. In the third chapter, the focus is on the meaning of Thompson's concept of ideology, ideology and mass communication, expounds the operation mode and ideology of mass communication and the theory of social criticism the Thompson concept of ideology includes neutral concept, concept and symbol in potential concept. Among them, the operation mode of ideology based on individual, media and national angle is studied, and analyzes the trend of modern culture and social critical theory. The fourth chapter is the evaluation of Thompson's theory of ideology, the main thinking from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ompson's ideology, Marx's theory of ideology on the country, the three aspects of the media and th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nd limitation of study respectively.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B561.5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磊;;中国语境下文艺意识形态理论的三种形态[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9年02期
2 A.埃斯赫特;彦冰;;评《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一书[J];哲学译丛;1986年05期
3 赵毅;;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形态理论的探讨与研究[J];文教资料;2009年16期
4 刘进;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及文学思想探析[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5 王玉兰;意识形态理论上的审美超越——对新意识形态批评的批评[J];文艺评论;2001年01期
6 周宏;意识形态理论与当代中国意识形态理论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7 张秀琴;批判的向度及其旨趣:马克思与哈贝马斯意识形态理论比较研究[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8 徐丽霞;从发生学和功能学的视角对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的解读[J];兰州学刊;2005年04期
9 黄力之;;市场经济过程对意识形态理论的验证与纯审美论的幻灭[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6年03期
10 宋卫红;;意识形态理论与当代批评[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黄力之;;市场经济过程对意识形态理论的验证与纯审美论的幻灭[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2 贺翠香;;知识、话语与意识形态——福柯对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推进和发展[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3 张秀琴;;解构的“幽灵”与批判的辩证法——德里达与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比较研究[A];和谐社会:社会公正与风险管理——2005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下卷)[C];2005年
4 张秀琴;;解构的“幽灵”与批判的辩证法:——德里达与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比较研究[A];2005学术前沿论坛北京市哲学会专场论文集[C];2005年
5 贺翠香;;知识、话语与意识形态——从《知识考古学》看福柯早期的意识形态理论[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6)[C];2008年
6 李英田;;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重大发展[A];科学发展观:理论·模式·实践——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6年学术年会文集(1)[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上海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胡振平研究员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郑忆石 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所长、研究员 卢汉龙;发展繁荣哲学社会科学[N];社会科学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李馨宇;回归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实践基础[D];辽宁大学;2012年
2 徐彦伟;表象与询唤[D];吉林大学;2008年
3 邱晓林;从立场到方法: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意识形态理论及批评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4 莫雷;穿越意识形态的幻象[D];吉林大学;2009年
5 余刚;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及其演变[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展红;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及其在后世的演进[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2 陈亚楠;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及其当代价值[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葛晓梅;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及其当代价值[D];安徽大学;2004年
4 孙一鸣;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形态理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5 郑薇;斯图亚特·霍尔的意识形态理论[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6 杨冬梅;马克思恩格斯的意识形态理论研究[D];南京大学;2016年
7 张玲玲;马克思和伊格尔顿意识形态理论比较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6年
8 刘子琪;麦克莱伦的意识形态理论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6年
9 吴苏龙;邓小平意识形态理论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6年
10 李阳;科学发展观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新发展[D];安徽农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7703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17703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