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油画风景写生中造型意识的体现
发布时间:2017-03-19 10:03
本文关键词:谈油画风景写生中造型意识的体现,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古典主义油画的辉煌成就于油画形成与发展的历史初期。最初的油画作品几乎都是以宗教传播为目的。人们的审美情趣以及画家们的创作方向也就因此而变得单一而明确,但时代的发展使得宗教题材的创作已经不能表达绝大多数画家的内心需求与认识。这时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不仅仅解放了画家们的思想和情感,也解放了束缚在他们身上的宗教绳索,使他们发现了更多在生活上的美好。他们逐渐开始对风景、人物以及生活增加了浓厚的兴趣并开始进行写生与创作。17世纪开始出现独立的风景画,从古典主义的风景到巴比松画派、印象派和后印象派以及当代风景,造型意识的重要性或者表现也被画家重点关注,这期间经历了一个长久的发展。造型意识在19世纪时又出现了风景画的繁荣,以康斯太勃和柯罗、透纳为代表。此时的风景画是当时绘画的又一创新思潮,特别是在印象派出现以后,风景画艺术地位也进一步的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与升华。再到后期的后印象派、立体派和当代油画风景的发展都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可见随着绘画派别的不断出现,对造型意识的认知也有所不同,而造型意识是一直贯穿着美术史发展的过程的,只有在不同历史阶段对造型意识的认知角度的不同,才会产生新的绘画特点。目光转向中国,在近代维新变法以后,刘海粟、林风眠、徐悲鸿与李铁夫等前辈先后远赴英、法等国学习欧洲的西洋绘画,直到这一批画家归国以后逐渐将西方先进的美学观念在中国普及开来。这一批画家所受教育也有所不同,有的主要研习写实派绘画,有的则是学习印象派的绘画而来,更有受现代派影响。其中主要以写实技法表现为多数。不同的是,有个别画家在作品中加入了自己的所思所想和较为主观的自由的笔法。由于油画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开枝散叶,逐渐形成了具有东方人审美习惯的新的表现形式及油画语言。在绘画中,中国画的造型主要是基于对点、线、面的运用。与西方所遵从的透视法,明暗法等方法来表现物象的质感、体积、空间是有所不同,并与要求物体在一定环境及光源的照射下所呈现出的色彩效果的绘画体系形成了及其鲜明的对比。随着经济、科技和文化的不断发展,通过借鉴和融合,油画在中国的发展也逐渐成熟。万历年间,西方传教士利玛窦在传教的过程中把西方的艺术带入到了中国。再到清朝康熙年间时,西方油画的技法是由传教士郎世宁带到中国宫廷中。大量的公派留学生到西方学习是在清朝末年,在学习西方国家先进科学的同时对西方艺术也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时间走到20世纪初,国内的各方面发展逐渐走入正轨,知识分子为了寻找国家的发展之路,对于政治科学等诸多方面都进行了研究,新文化运动的风潮在中国被掀起。西方油画技法也在这场风潮下被大批热爱艺术的青年极力追捧,分别以自费和公费的形式到国外留学,并在后续的新美术运动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以教育家刘海粟于1901年创办的第一所中国美术院校为先河,从此中国的各类艺术院校纷纷崭露头角,使中国的艺术教育走上了新的台阶。在中国建国之后,新生代艺术家承担起表现新时代风貌的重任,展现新时期工农兵形象成为新的历史任务。在艺术情怀上更加钟情于前苏联美术形式,而忽略西方新兴印象主义与野兽派等前卫艺术,因此现实的客观描绘写实手法主导了当时的绘画界。在这种单一画风的形式下对于造型技巧的提高有显着的作用,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艺术风格较为单一的情况,文革时期这种现象更为严重化,单一概念化的宣传画层出不穷,这样的现象也从侧面反映了政治服务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意识形态的状况。随着改革的春风,80年代以后中国的绘画又逐渐呈现出了多元化的趋势,艺术家的思想逐渐摆脱原有的束缚,融入了新的绘画元素,大量的西方绘画作品不断冲击着人们的绘画观念,同时也在慢慢打开中国现代艺术家思想的大门,让他们在原本的领域中找到了通往广阔天地的路,给了他们创新发展的可能。但即使这样,人们还是不得不承认,在当时的中国国情下,绘画单一概念化的发展也是不会轻易的被新颖事物所替代的,因此“85新潮”退却后,也并没有留存太多优秀的作品。但是却对中国的艺术观念和形成中国的艺术多样化起到了发展和促进的作用,很好的推动了中国艺术的革新。在1979年之后,新兴艺术形式开始活跃,是基于油画作品中对现实生活描绘整体和深入的现象已经满足不了人们对新的艺术追求。让画家们对于艺术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中国油画自引进到发展和变化的过程中,无不与中国五千年独特的文化底蕴息息相关。油画发展至今,在文化多元发展的格局中,中国油画将以何面貌呈现在当今世界艺术之林呢?在中国油画的不断发展中,在学习和借鉴西方油画艺术的同时,中国画家,坚持创新,并不断的融入中国本民族所独有的审美特点,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油画语言。从整个艺术史看,与其说是油画语言的发展历程,倒不如说是造型意识的变化过程。造型意识是贯穿整个绘画史中一个永恒不变的话题,造型意识起到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也是形成独特油画语言的重要因素。而在油画风景的写生过程中,造型意识的不断认知,成为了油画风景写生的一个重要的支撑点。造型意识的意义从油画的发展开始被关注,从普遍意义上的追求写实到表现,到由注重透视、光影和明暗转变为注重更为本质的形体结构,造型意识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的。
【关键词】:油画风景写生 造型意识 有意味的造型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J213
【目录】:
- 摘要4-7
- Abstract7-13
- 第一章 绪论13-16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13-15
- 1.1.1 选题背景13-14
- 1.1.2 研究意义14-15
- 1.2 研究内容15
- 1.3 研究方法15-16
- 第二章 造型意识与油画风景写生的关系16-28
- 2.1 造型意识16-21
- 2.1.1 意识的定义及发展16-17
- 2.1.2 关于造型意识的概述17-18
- 2.1.3 有意味的造型意识18-21
- 2.2 油画风景写生的起源、发展及演变的简要论述21-25
- 2.3 造型意识与油画风景写生的关系25-28
- 第三章 油画风景写生中造型意识的构成以及重要性28-41
- 3.1 油画风景写生中造型意识的构成要素28-35
- 3.1.1 油画风景写生中造型意识的形象体现28-29
- 3.1.2 油画风景写生中造型意识的构图体现29-31
- 3.1.3 油画风景写生中造型意识的空间体现31-33
- 3.1.4 油画风景写生中造型意识的色彩体现33-35
- 3.2 油画风景写生中普遍意义上的造型意识和有意味的造型意识的体现35-38
- 3.3 造型意识在油画风景写生中的作用和重要性38-41
- 3.3.1 造型意识在油画风景写生中的作用38-39
- 3.3.2 造型意识在油画风景写生中的重要性39-41
- 第四章 油画风景写生中造型意识的自我认知41-47
- 4.1 自身对油画风景写生中造型意识的理解和运用41-42
- 4.1.1 自身对油画风景写生中造型意识的理解41
- 4.1.2 自身在油画风景写生中造型意识的运用41-42
- 4.2 有意味的造型是油画风景写生进步的必要条件42
- 4.3 有意味的造型意识与中国当代油画风景作品42-45
- 4.4 有意味造型意识的运用45-47
- 第五章 结论47-49
- 参考文献49-51
- 图片来源51-53
- 作者简介53-54
- 致谢5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纯玉;;健全我们的造型意识[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04期
2 刘从蓉;;浅议摄影造型课程教学中造型意识的培养[J];才智;2013年29期
3 卢萍;浅谈电影的造型意识——拍《没有爸爸的村庄》有感[J];电影通讯;1989年04期
4 吴纯玉;再谈主动造型意识的培养[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3期
5 范向军;;基础素描教学中造型意识形成的特点与方法探究[J];美术大观;2011年03期
6 张煜;;培养学生的造型意识——浅谈《设计素描》教学[J];大众文艺;2010年17期
7 徐志坚;;论造型意识的建模式形态默认[J];雕塑;2013年03期
8 张奇慧;;增强泥塑造型意识培养的美术教育教学新探索[J];考试周刊;2011年17期
9 齐媛媛;;培养学生的造型意识——浅谈素描教学的一点体会[J];北方美术;1995年01期
10 龚晓天;汤艳;;设计素描与造型意识培养[J];美术大观;2005年1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国良;谈油画风景写生中造型意识的体现[D];吉林大学;2016年
2 李惠景;韩国朝鲜时代的民画[D];中央美术学院;2004年
本文关键词:谈油画风景写生中造型意识的体现,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58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2558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