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民间工艺美术文化生态研究
发布时间:2020-02-26 04:23
【摘要】:文化生态学是从人类生存的整个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各种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来研究文化产生、发展、变异规律的一种学说。它侧重研究人、自然、社会三者之间的动态平衡,强调文化与其对应的生态背景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将文化生态学运用于艺术领域的研究是一种新的思路,既顺应了民间艺术学科自身发展的需要,也顺应了当代艺术与科学发展的总趋势。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本课题采用文化生态学这一系统、整体的理论和研究方法,从自然——人类——社会之间的关系入手,将关中民间工艺美术这一活态文化作为“核心体”,将关中民间工艺美术与其生态系统之间的动态关系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野调查、文本解读和心理分析等方法,运用艺术人类学、民俗学等相关理论,从历史的、现实的、时间的和空间的不同视角,展开对关中民间工艺美术在文化生态的影响作用下的生产和发展规律及表现特征的研究。 首先,对田野调查采集到的美术图像进行整理,梳理传统关中民间工艺美术的起源、发展历史、地域分布、范围、种类,并对其艺术特色等进行解读,对关中民间工艺美术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动态关系做尝试性的分析。 其次,对关中民间工艺美术所赖以生存的文化生态系统进行系统的梳理阐释关中人所生活的整个社会文化环境的生态特征。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两个维度中的生态因素之间相互影响、制约。自然生态环境是隐性的生态因素,通过人的作用形成了关中特有的地域文化,文化生态因素作为显性的生态因素,赋予了民间工艺美术丰富的精神内涵,民间工艺美术是文化的视觉表征和物化形式。 再次,探讨关中民间工艺美术生产和发展的内在机制。关中人在自然生态环境中形成的特有的“文化感觉”影响着艺术的生产倾向;民间工艺美术作为生产运用于日常生活的手工艺品,其实用功能与经济功能影响了其艺术特征;民间工艺美术承载着民间文化的精神内涵,是合目的性的审美对象,并且具有独立的艺术价值;文化生态对于个人的社会化需求同样影响了关中民间工艺美术的生产与发展。 最后,探讨了关中民间工艺美术在新生态环境下的可持续发展。面对工业文明冲击之下的新生态动态平衡,不仅需要及时有效的保护,更应该从传统艺术自身出发,寻求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图文】:
3关中拴马桩①姜岩:《中国民间美术解读》,北京:地质出版社,2005,第55页
对完善的条件。特定的自然环境基础与历史文化形成了悠久的农业生产传统和男耕女织的生产模式。人们在这种日复一日的经验性生活中形成了特有的思维模式和价值判断。图2.2.1 关中农民画-《农耕》2. 乡土心理人们的文化心理是通过具体的生产生活实践建构起来的。古时候关中气候相对适宜,是“天府之国”,金城千里,使典型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发展到了一种极致。自己种粮自己磨,自己种棉自己织,自己种油自己榨,自己种菜自己吃,自己砍柴自己烧,,自己酿醋自己用等等,产品很少用于交换贸易,即使有交换贸易,也是在方圆几十里的小范围内进行。①生活虽然算不上富裕,但是依凭顺天应时、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技艺,只要辛勤①同上。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505
本文编号:2582918
【图文】:
3关中拴马桩①姜岩:《中国民间美术解读》,北京:地质出版社,2005,第55页
对完善的条件。特定的自然环境基础与历史文化形成了悠久的农业生产传统和男耕女织的生产模式。人们在这种日复一日的经验性生活中形成了特有的思维模式和价值判断。图2.2.1 关中农民画-《农耕》2. 乡土心理人们的文化心理是通过具体的生产生活实践建构起来的。古时候关中气候相对适宜,是“天府之国”,金城千里,使典型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发展到了一种极致。自己种粮自己磨,自己种棉自己织,自己种油自己榨,自己种菜自己吃,自己砍柴自己烧,,自己酿醋自己用等等,产品很少用于交换贸易,即使有交换贸易,也是在方圆几十里的小范围内进行。①生活虽然算不上富裕,但是依凭顺天应时、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技艺,只要辛勤①同上。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50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戢斗勇;文化生态学论纲[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2 杨晓燕;冯东;张淑华;张之华;;从“凤翔泥塑”看陕西民间艺术的存在与发展[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3 刘阿平;;文化生态视野中的关中民俗面花文化的传承[J];消费导刊;2009年11期
4 王建疆;;审美形态新论[J];甘肃社会科学;2007年04期
5 沈勇;贾双飞;;论艺术生态系统的生态特征[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6 王建疆;;中国审美形态的性质、特点及成因新探[J];贵州社会科学;2013年07期
7 张君 ,高逸群;楚文化审美特征及美学思想学术讨论会综述[J];江汉论坛;1983年08期
8 邓福星;民间美术的界定和分类[J];美术观察;1997年02期
9 袁菁红;胡毅;;凤翔泥塑艺术特色探讨[J];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10 邢莉;;中西“美术”概念及术语比较[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6年04期
本文编号:25829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25829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