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波景观社会理论探究
发布时间:2020-03-29 02:26
【摘要】:德波首先是艺术家、作家,其次是字母主义国际和情境主义国际的组建者,最后是理论家,提出了景观社会理论。德波一生致力于艺术、文化、社会的研究,并用理论研究来指导实践,1957年创建了情境主义国际,是其景观社会理论形成的思想实验组织与母体,先后分别于1967年和1988年出版了《景观社会》和《景观社会评论》,后者作为前者在时代新变化下的延续,两本著作承载着德波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景观社会理论,主要以景观社会的文化批判和社会批判为主题,提出基于“日常生活革命”和建构艺术“情境”的“漂移”和“异轨”两个社会改造方案。本文将沿着德波景观社会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理论基础、景观社会理论主要内容以及对当代我国文化和意识形态建设意义的逻辑结构进行论述。第一章主要就景观社会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理论基础进行阐述。第一节主要介绍了景观社会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即景观社会理论的社会基础——消费社会、景观社会理论的思想实验组织与母体——情境主义国际和景观社会理论的实践阵地——1968年“五月风暴”。第二节主要分析了景观社会理论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黑格尔的辩证法;人本主义。第二章主要介绍了景观社会理论的主要内容,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景观和景观社会;景观社会的文化批判;景观“堆聚”的社会批判。德波以建构景观和景观社会作为整个景观社会理论的落脚点,对景观社会的文化和景观“堆聚”的社会进行批判,并提出了两个社会改造方案。第三章和第四章主要是对景观社会理论进行评析并探讨了对当代中国文化和意识形态建设的意义。重点结合了我国具体存在的景观操控现象,以德波景观社会理论为切入点,做出了一些有益探索。景观社会理论以独特的视角,建构了景观的概念,形成了对景观社会进行批判的理论,对后马克思主义流派及整个学术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结合我国当代具体实际深入研究景观社会理论,对我国当代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建设可以提供有益的借鉴。
【学位授予单位】:聊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C91-0
本文编号:2605289
【学位授予单位】:聊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C91-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士荣;;德波“景观社会”理论中日常生活向度的解读[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04期
2 胡娟;叶忠元;;新巴比伦:基于日常生活的情境空间建构[J];国际城市规划;2010年01期
3 张涵;;德波的“景观社会”理论评析[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4 仰海峰;;德波与景观社会批判[J];南京社会科学;2008年10期
5 王昭风;;居伊·德波的景观概念及其在西方批判理论史上的意义[J];南京社会科学;2008年02期
6 王昭风;;景观社会——集中的景观、弥散的景观和综合的景观[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7 刘力永;;景观社会:媒介时代的一种批判话语[J];北方论丛;2006年06期
8 王昭风;;景观社会的文化——一种否定的文化或文化的否定[J];山东社会科学;2006年01期
9 徐钰君;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关于法国“五月风暴”的研究综述[J];历史教学;2005年10期
10 杨亭;德波的景观社会批判[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本文编号:26052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26052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