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环境艺术论文 >

越冬栖息地生境结构如何影响黑颈鹤的数量与分布:以寻甸山区为例

发布时间:2020-03-31 10:45
【摘要】:栖息地作为生物生存的地理空间,为黑颈鹤提供生命活动所需的资源,在其生存、繁殖及种群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探讨栖息地生境结构与黑颈鹤的关系,对有效保护黑颈鹤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黑颈鹤最南端的越冬地寻甸为例,基于遥感和地理信息技术,结合野外实地调查,研究栖息地生境结构与黑颈鹤数量和分布的关系,并分析栖息地生境结构影响黑颈鹤数量和分布的机制。结果如下。(1)1994年以来,寻甸越冬黑颈鹤种群数量呈现先剧烈下降再缓慢上升的趋势,近期维持在50只左右,趋于稳定,但分布范围呈现出向以残存沼泽草甸为中心的山地收缩。黑颈鹤现有分布区、曾有分布区、寻甸保护区和综合管护区4个空间层次上的生境结构对比发现,黑颈鹤现有分布区的沼泽草甸和水域占比增加,林地占比大幅减少,耕地成为优势景观;景观异质性有所增加,各类景观间的连接度较高,呈现出多种生境相互连接、镶嵌的景观结构。时间上,与1990年相比,2018年的生境结构特点是沼泽草甸和耕地占比下降,林地占比增加,景观破碎化程度增加,连通性降低。因而,越冬黑颈鹤数量剧烈下降。(2)越冬黑颈鹤偏好的生境结构为森林和建筑用地占比较低而沼泽草甸和耕地占比较高的,各生境要素之间相互连通的景观复合体。黑颈鹤数量与沼泽草甸占比、景观复杂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沼泽草甸占比越大,斑块形状越不规则,越利于黑颈鹤生存。林地占比与黑颈鹤数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林地占比越大,越不利于黑颈鹤生存。水域、耕地占比对黑颈鹤数量的影响不显著。(3)食物可利用性是影响黑颈鹤数量和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寻甸保护区黑颈鹤越冬食物主要以马铃薯、蔓菁和萝卜等植物性食物为主,昆虫、鱼类等动物性食物为辅。耕地储存大量植物性食物,5.2个/m2或303.7g/m2,灌木草地储存的多为动物性食物,18.6个/m2或33.8g/m2,灌木林地和林地中食物量较少。用土壤紧实度表征的食物可利用性表明,不同生境类型的食物可利用性分别为耕地沼泽草甸灌木林地灌木草地林地。耕地土壤最为松软,与沼泽草甸、灌木草地、灌木林地和林地的差异极显著(P0.01),其次是沼泽草甸,与其他类型差异极显著(P0.01)。食物可利用性在耕地最高,在森林最低,解释了黑颈鹤多分布在耕地而不进入林地的现象。(4)生境便利性是影响黑颈鹤栖息地选择的另一重要原因。黑颈鹤越冬期间的日间行为以觅食和休整为主,占全天的比例分别为(60.9±7.2)%和(19.5士3.7)%。黑颈鹤在耕地生境中的觅食行为是最多的,占比是(36.8±7.4)%,休整行为多发生在耕地和沼泽草甸中,占比分别为(8.4±3.0)%和(7.1±2.7)%。耕地食物储存量丰富,地势平坦开阔,便于黑颈鹤觅食过程中警戒、移动以躲避不良干扰。沼泽草甸的隐蔽性和水源,为黑颈鹤提供了理想的午间休整场所。因此,耕地与沼泽草甸较高的便利性,促使黑颈鹤偏好这两类生境。(5)保护区各生境主要面临着多种干扰,耕地的农民劳作是主要干扰。耕地食物储存丰富,是黑颈鹤利用率最高的生境类型。因而,黑颈鹤为获取必要的越冬食物,对干扰具有相当的耐受度。所以,越冬黑颈鹤偏好的生境结构为森林和建筑用地占比较低而沼泽草甸和耕地占比较高的,各生境要素之间相互连通的景观复合体。生境食物可利用性、便利性和受干扰程度综合影响越冬黑颈鹤栖息地选择,其中食物影响最为强烈。黑颈鹤为获得食物而对干扰具有相当的耐受能力。
【图文】:

沼泽草甸,湿地,海子,黑颈鹤


引言逡逑水城海子、小分赃海子、三角海子、羊塘海子等。每年冬季,这些亚高山沼泽草甸逡逑湿地仅在小范围内形成储水湿地,并没有形成明亮的水域,为黑颈鹤在这此过冬创逡逑

黑颈鹤


逡逑造了栖息地条件(图1-1)。逡逑寻甸地区一直就是黑颈鹤的理想越冬地,该地区也是昆明市唯一可以观察到逡逑黑颈鹤群体的地点,这对于昆明市来说是极其稀有和珍贵的。此外,它是黑颈鹤最逡逑南端的越冬地(图1-2),也是黑颈鹤迁徙路线的一部分,,对研究黑颈鹤的越冬迁徙逡逑特征、越冬生境和保护策略具有重要意义。逡逑v邋sD逦/逡逑寻甸、>V々.I逡逑n逡逑■?J邋.逡逑I-逡逑图1-2黑颈鹤在中国的越冬区分布逡逑Fig.邋1-2邋Distribution邋of邋Black-necked邋cranes邋in邋wintering邋areas邋of邋China逡逑1994年云南大学何晓瑞教授在寻甸首次发现黑颈鹤,那时记录约有200-300逡逑只。据村干部和护林员反映,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一些外地人和本地人在横河村打逡逑死30-40只,导致黑颈鹤数量大量削减(何晓瑞,1994);另一方面,寻甸的部分逡逑湿地被占用,围湖造田,退湿还耕,致使湿地面积大量减少。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导逡逑致了栖息地的破坏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Q958.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海波;粟海军;刘文;张明明;李筑眉;;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冬季主要水鸟群落结构与生境的关系[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4年05期

2 彭丽芳;欧洋;王征;鲁长虎;;苏州工业园区不同生境鸟类群落结构及季节动态[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14年02期

3 向丹凤;王金亮;钟兴耀;边彦朝;;大山包黑颈鹤对旅游干扰的行为反应研究[J];环境科学导刊;2014年01期

4 罗怀斌;;西藏高原湿地面临主要问题及保护对策[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14年01期

5 钟兴耀;卢楚雄;蔡睿;;大山包越冬黑颈鹤野外动态监测[J];云南林业;2013年06期

6 谭丽凤;杨昌尚;杨德辉;;柳州市不同生境冬季鸟类多样性调查分析[J];南方农业学报;2013年05期

7 齐杨;邬建国;李建龙;于洋;彭福利;孙聪;;中国东西部中小城市景观格局及其驱动力[J];生态学报;2013年01期

8 代红炀;;云南会泽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桥片区黑颈鹤觅食地的初步考察[J];生物技术世界;2012年12期

9 章志琴;夏瑾华;王艾平;罗朝晖;;江西省境内中华秋沙鸭越冬生境选择[J];中国农学通报;2012年35期

10 路飞;朱丽艳;李百航;李小双;赫尚丽;李华;;基于动态管理的自然保护区功能分区模式初探——以寻甸黑颈鹤自然保护区为例[J];林业建设;2012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莫英敏;崇明东滩冬季不同管理模式水稻田水鸟群落特征及生境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7年

2 舒美林;甘肃盐池湾黑颈鹤繁殖生态学与迁徙研究[D];兰州大学;2017年

3 王丽;近20年来纳帕海湿地景观格局变化及其对黑颈鹤生境质量的影响研究[D];云南大学;2015年

4 黄丙辉;黄河湿地灰鹤越冬集群和觅食地生境特征的研究[D];河南大学;2013年

5 李国刚;云南省巧家马树黑颈鹤越冬习性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昆巽;云南会泽黑颈鹤自然保护区黑颈鹤越冬栖息地变化及可利用食物的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7 邝粉良;黑颈鹤越冬初期的觅食行为和产卵前后行为的性别差异[D];西南林学院;2008年



本文编号:26089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26089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94b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