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环境艺术论文 >

卧龙大熊猫生境破碎化评价及廊道构建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02 06:23
【摘要】: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是我国国宝级的珍稀物种,人类共有的珍贵自然资源。卧龙自然保护区作为四川省最大的大熊猫自然保护区,拥有大熊猫数量占全国的10%。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影响下,给卧龙大熊猫栖息地造成了极大破坏。本文选取卧龙自然保护区作为研究区,对保护区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大熊猫生境破碎化变化及其现状进行评价,根据破碎化结果,提出在保护区内构建廊道的方案。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为获取土地覆被分类数据,本文以Landsat影像数据为数据源,应用ENVI对其进行预处理,并对处理结果进行了精度评价。包括大气校正,几何精校正,拼接与裁剪,监督分类等。监督分类采用最大似然分类方法,将保护区内土地覆被类型分为林地、草地、水域、裸地和雪地5类,并采用混淆矩阵和Kappa系数验证其分类精度,2009年、2013年和2016年分类总体精度分别达91.52%、86.46%和88.88%,Kappa系数分别为0.8759、0.8216和0.8349。(2)选取基本特征指数及景观异质性景观格局指数,对震后卧龙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生境结构的破碎化进行了评价。首先从斑块基本特征方面,林地、草地、和裸地斑块数量(NP)逐年降低,水域则基本保持不变;在斑块类型面积(CA)上,林地的面积逐年增加,由2009年的963km~2增加到2016年的1066km~2,增加总面积达100余平方千米,林地恢复状况良好,草地和裸地面积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分别由2013年的179km~2、599km~2下降至2016年的96km~2和452km~2;林地最大斑块指数(LPI)逐年上升,分别为30.76%、49.78%和49.98%,且林地景观占比(PLAND)分别为0.47、0.51和0.52,可见林地在保护区内占主要生境景观,也是大熊猫赖以生存的栖息地。其次,在类型层面上,本文利用了景观形状指数(LSI)、形状指数(SHAPE)、相似邻近比例度(PLADJ)、聚集度指数(AI)、蔓延度指标(CONTAG)、边缘密度(ED)、连接度指数(CONNECT)对保护区内的5种地物类型的破碎化程度和原因进行了分析,其结论表现为破碎化逐年降低,但不同景观的破碎化因素不同,林地作为大熊猫生境的主要景观类型,其破碎化主要由其他景观类型的分割导致的,而其他景观破碎化主要表现为分布零散,大面积斑块数量少,且斑块形状较为复杂。在景观层面,选取了香农多样性指数(SHDI)、香农均匀性指数(SHEI)、Simpson多样性指数(SIDI)和Simpson均匀度指数(SIEI)对保护区整个生境的破碎化作出了评价,各类型要素对于整体景观构成的支配力度存在差异,其中林地在其中占主要支配地位,而离散分布的其他类型景观是造成破碎化的主要因素。(3)设计出4条适宜大熊猫迁徙的生境廊道方案。笔者通过阅读大量参考文献,深入分析适宜大熊猫生存的生境因子,提取出4个大熊猫“源”,选取自然环境因子的海拔、坡度、水源,生物环境因子的主食竹和森林类型,和人为干扰因子的道路因子等6个生境因子作为大熊猫迁徙阻力栅格的构建因子,根据大熊猫的生境选择,分别对各个因子进行阻力分级,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个因子的权重,分别为0.0751、0.1032、0.1136、0.3339、0.2967和0.0775,对因子进行加权叠加,构建出阻力栅格,最后建立成本-距离模型,识别出4条适宜大熊猫迁徙的生境廊道。
【图文】:

过程图,生境破碎化,过程,斑块


图 1-1 生境破碎化过程,生境破碎化最终结果为斑块数量不断增加,适宜野生动物生存,斑块形状越来越不规则,生境斑块之间相互隔离,最终导致物低,灭绝速率加快,物种灭绝风险大大增加(Fahrig et al.2003)境破碎化的影响的破碎化会给在此生境中生存的生物造成不可磨灭的影响。首先境岛屿(Habitat Islands)的出现,在生境破碎化的过程中,均一宜生境斑块被形状复杂、类型多样的斑块分割,就会使适宜的生裂,而适宜生境斑块也会被其他斑块所隔离,形成生境岛屿。因生存的不同的种群、群落、乃至整个生态系统都会发生一系列变生态效应和后果。生境破碎化会直接导致野生动物适宜生境面积量愈来愈差,因而,对面积敏感性高的动植物会产生更大的生存化的加剧,最终导致物种走向灭绝(王丽,2015)。如 Donovan 和

路线图,研究技术,路线,大熊猫


(2)大熊猫生境廊道构建方案设计:以生境破碎化结果为基础,从生物环境因子、地理环境因子和人为干扰因子三个方面深入分析保护区内大熊猫生境的选择,探索影响大熊猫生存和发展以及大熊猫生境利用的关键因素,搭建成本-距离模型,识别适宜大熊猫栖息地内潜在的生境廊道,为构建更适宜大熊猫生存和发展的栖息地提供决策支持,从而达到优化保护区内大熊猫的生境格局的目的。1.5 研究技术路线
【学位授予单位】:成都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Q95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龚明昊;欧阳志云;徐卫华;宋延龄;戴波;;道路影响下野生动物廊道的选址——以大熊猫保护廊道为例[J];生态学报;2015年10期

2 张驰;王丹丹;郭丽;赵维奇;王绍明;张霞;;天山北麓腋球顶冰花分布区的生境破碎化现状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15年12期

3 戴波;陈本平;岳碧松;曾涛;;四川山鹧鸪栖息地破碎化及保护管理状况分析[J];四川动物;2015年02期

4 武晶;刘志民;;生境破碎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研究综述[J];生态学杂志;2014年07期

5 张明海;马建章;;野生动物生境破碎化理论探讨[J];野生动物学报;2014年01期

6 扎史其;格玛江初;;景观破碎化对动物适合度的影响研究综述[J];林业调查规划;2013年06期

7 桑正林;杨顺强;吴银梅;田虹;周杰;;云南省大山包黑颈鹤自然保护区生境破碎化调查研究[J];中国水土保持;2013年11期

8 刘美佳;蔡平;;生境破碎化对昆虫多样性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6期

9 康东伟;康文;谭留夷;李俊清;;王朗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生境选择[J];生态学报;2011年02期

10 周伟;刘恺;李凤莲;蓝家湖;;广西河池地区人类干扰下的河流生境破碎化评价[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孟庆凯;基于3S技术的卧龙大熊猫生境地质灾害影响评价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青菁;四川省大熊猫栖息地破碎化现状研究及廊道规划[D];西华师范大学;2016年

2 王丽;神农架金丝猴生境破碎化评价及生境廊道构建[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3 孙瑜;大熊猫栖息地质量评价及潜在廊道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4年

4 韩文;震后卧龙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生境评价和恢复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3年

5 周青青;东寨港红树林分布区外来植物入侵的廊道效应研究[D];海南师范大学;2011年

6 甘宏协;西双版纳生物多样性保护廊道设计案例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2008年



本文编号:26115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26115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00d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