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巴马盘阳河流域舒适移民型乡村绅士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23 13:04
【摘要】:介于旅游与迁移之间的舒适移民,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和流动现象。舒适移民“美好日常生活实践”及其对乡村社会空间的发展与变迁的影响,有别于一般旅游与传统移民,缺乏系统性的现象解释与理论研究,是人文地理学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研究广西巴马盘阳河流域舒适移民日常生活实践及其引致的乡村绅士化的过程、格局、机制与效应调控,可以更好地理解微观地理尺度的舒适移民驱动的乡村社会空间变迁的轨迹,为全球生活方式流动背景下的乡村绅士化发展的规律揭示提供中国语境的案例支撑。以扎根理论方法指导数据搜集与编码分析,结合文献述评,确定“舒适移民如何引致乡村社会生活空间变迁”这一学术问题。综合运用田野调查法、文献分析法和ArcGIS空间分析法来获取和分析多种来源的数据资料。从时空发展与人地关系的综合视角,以“人”的生活(舒适移民特征类型、日常生活与生活空间实践)--“地”的变迁(舒适移民型乡村绅士化发展的时空特征)--“人地”互动关系(舒适移民型乡村绅士化发展的形成机制与效应调控)为研究主线,形成“三条主线、三大问题、六项内容”的舒适移民型乡村绅士化的解释性框架,得到以下研究结论:1.舒适移民主体类型。巴马盘阳河流域的舒适移民以退休人群为主,在职业、教育、财富上具有中产阶层特征,迁移旨在过健康美好生活,表现为季节性旅游和长居生活。舒适移民主要分化为季节性旅游者、健康移民、生活方式型企业主移民和度假移民等四种类型。2.舒适移民日常生活与聚居生活空间。舒适移民在迁入地自发集聚,其日常生活具有近居住地和向康养景区集聚的空间特征。舒适移民聚居生活空间类型分化为原生型长寿屯落、商业生活街区、田园度假村和高端养生小区,呈现出从嵌入型聚居生活空间向舒适移民飞地过渡的发展趋势。3.舒适移民型乡村绅士化的阶段特征。乡村人口阶层、住宅类型与结构、经济产业结构、景观设施、人文治理的重构与转向共同表征舒适移民型乡村绅士化发展。通过梳理巴马盘阳河流域舒适移民型乡村绅士化发展的背景与脉络,展演出绅士化发展路径的动态化和多元化趋势,映射出绅士化从散点分布向团块扩张的空间特征。萌芽阶段,形成了自下而上的发展路径,形成散点状的绅士化的乡村生活空间;成长阶段,形成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发展路径,扩张出散点状与团块状并置的绅士化的乡村生活空间。发展阶段,自上而下的发展路径占主导地位,日益形成集聚型的绅士化的乡村生活空间。4.舒适移民型乡村绅士化发展格局。构建舒适移民型乡村绅士化水平评价体系,以舒适移民聚居生活空间(自然村/街区/小区)为单元,对巴马盘阳河流域舒适型移民型乡村绅士化发展水平进行测度与汇析,发现舒适型移民型乡村绅士化水平具有明显的发展阶段、聚居生活空间类型和微观地理区位的分异特征,并呈现出集聚化和非均质发展的空间特征。5.舒适移民型乡村绅士化形成机制。以推拉、供需和利益相关者为理论视角分析多元力量共同作用下的舒适移民型乡村绅士化发展的形成机制。城乡背景环境的推拉力因素主要作用于舒适迁移现象的发生;需求供给因素主要作用于舒适移民型乡村绅士化的多元化发展;利益相关者行动主要作用于舒适移民型乡村绅士化的阶段、类型和空间差异,三者共同驱动舒适移民型乡村绅士化发展。6.舒适移民型乡村绅士化的效应与调控。舒适移民型乡村绅士化的影响效应具有综合性,积极效应包括乡村“租金差”得以实现,常住人口增长,乡村经济复兴,社区福祉增进,乡村重焕生机;负面效应包括“癌症村”负面形象、生态环境退化、生活空间冲突和长寿文化的“去地方化”变迁。应秉持“统筹发展、共生共荣、主客共治、环境关照”的理念,采取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的调控策略来引导舒适移民健康美好生活实践和乡村社会空间的和谐发展。
【图文】:
博士学位论文乡村的主要生活人群,长寿屯落被建构为舒适移民健康美好生活空间,是我国“三避三养”(避寒、避暑、避霾、养生、养老、养心)的舒适移民发展较早也最为密集并受其影响最深的乡村地带。其二,乡村地域环境,巴马盘阳河流域拥有特殊的健康地理环境和传统淳朴兼具少数民族风情的乡村生活方式,吸引城市富裕与中产阶层为主的康养人群前来开展季节性旅游与长居生活。代表了与我国古镇、滨海不同的乡村地域环境的季节性旅游和长居生活现象,与西方舒适移民概念的形式和内涵更为贴近。规模化涌入的“候鸟人”借助巴马天然的健康舒适环境,实践长寿生活方式,推动治愈景观的形成[26-27],长寿乡村社会空间发生转向[9,35],是乡村绅士化的衍生类型。其三,具有较长的发展历程,巴马盘阳河流域长寿乡村的健康导向的舒适移民已有 20 余年发展历程,能较完整地展现舒适移民型乡村绅士化的过程特征,便于总结舒适移民型乡村绅士化发展的规律特征。
图4-1.舒适移民客源地分布4.1.2 性别、年龄与婚姻中老年退休人士是舒适移民的主体人群,被调查对象 47.74%为男性,,52.26%为女性,符合我国老年群体年龄特征,也反应出女性比男性更容易适应异地长居生活的特征。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C912.82
本文编号:2637754
【图文】:
博士学位论文乡村的主要生活人群,长寿屯落被建构为舒适移民健康美好生活空间,是我国“三避三养”(避寒、避暑、避霾、养生、养老、养心)的舒适移民发展较早也最为密集并受其影响最深的乡村地带。其二,乡村地域环境,巴马盘阳河流域拥有特殊的健康地理环境和传统淳朴兼具少数民族风情的乡村生活方式,吸引城市富裕与中产阶层为主的康养人群前来开展季节性旅游与长居生活。代表了与我国古镇、滨海不同的乡村地域环境的季节性旅游和长居生活现象,与西方舒适移民概念的形式和内涵更为贴近。规模化涌入的“候鸟人”借助巴马天然的健康舒适环境,实践长寿生活方式,推动治愈景观的形成[26-27],长寿乡村社会空间发生转向[9,35],是乡村绅士化的衍生类型。其三,具有较长的发展历程,巴马盘阳河流域长寿乡村的健康导向的舒适移民已有 20 余年发展历程,能较完整地展现舒适移民型乡村绅士化的过程特征,便于总结舒适移民型乡村绅士化发展的规律特征。
图4-1.舒适移民客源地分布4.1.2 性别、年龄与婚姻中老年退休人士是舒适移民的主体人群,被调查对象 47.74%为男性,,52.26%为女性,符合我国老年群体年龄特征,也反应出女性比男性更容易适应异地长居生活的特征。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C912.8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香姐;徐红罡;;生活方式型移民研究综述[J];地理科学进展;2015年09期
2 徐红罡;唐香姐;;流动性视角下打工旅游者行为特征研究——以大理古城为例[J];人文地理;2015年04期
3 房艳刚;刘继生;;基于多功能理论的中国乡村发展多元化探讨——超越“现代化”发展范式[J];地理学报;2015年02期
4 黄璜;;国外养老旅游研究进展与我国借鉴[J];旅游科学;2013年06期
5 张敏;熊帼;;基于日常生活的消费空间生产:一个消费空间的文化研究框架[J];人文地理;2013年02期
6 宋伟轩;;西方城市绅士化理论纷争及启示[J];人文地理;2013年01期
7 何深静;钱俊希;徐雨璇;刘斌;;快速城市化背景下乡村绅士化的时空演变特征[J];地理学报;2012年08期
8 宋伟轩;;欧美国家绅士化问题的城市地理学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12年06期
9 吴悦芳;徐红罡;;基于流动性视角的第二居所旅游研究综述[J];地理科学进展;2012年06期
10 黄幸;杨永春;;中西方绅士化研究进展及其对我国城市规划的启示[J];国际城市规划;2012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曾文;转型期城市居民生活空间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6377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26377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