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环境艺术论文 >

“过山置水”—广西龙胜县龙脊红瑶小寨的村落空间营建

发布时间:2020-05-12 00:00
【摘要】:红瑶主要聚居在湘桂交界处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境内,且大都分布在海拔1906米的“福平包(山峰)”周边的山腰与河谷中。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孕育了红瑶生计方式由游耕向精细农耕的变革,并形成了以梯田农耕为基础的红瑶独特的民族文化与景观体系。包括以“半边楼”为代表的传统民居建筑群景观,以红衣、蓄长发为代表的特色民族文化景观,以梯田农业景观为代表的生态利用方式,以及红瑶人构建的“山——水——人——田”四元一体、有机和谐的村落景观体系。这些都使得红瑶村落具有极高的社会、文化和科学研究价值。梯田作为红瑶居民的主要生计来源,是红瑶族群由游耕迁徙到定居农业历史演变发展的有力物证,以梯田为中心形成的民族文化也是红瑶独特的文化景观和文化印记。但是,近年来由于当地旅游开发的逐渐深入,稻作传统开始走向衰落,面临的人地矛盾也日益加剧,使得一些典型的红瑶村落景观体系面临着诸多威胁。部分村寨较早进行的粗放式旅游开发,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剧了稻作传统的衰落和对整体景观的破坏。而小寨村是龙胜县境内现存规模最大,最具典型性的一个红瑶古寨,因此,探索小寨这一典型的红瑶村落景观营建的文化逻辑和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其村落景观空间的生产过程,一方面能在一定程度上为减少旅游开发对传统村落景观造成的不良影响提供有益的借鉴,另一方面,也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论文主体主要分为六部分。绪论交待了研究缘起、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方法以及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第一部分主要介绍田野点的基本概况,包括自然环境、历史记忆、文化生境和村落布局概况;第二部分是小寨的聚落景观空间结构,分别从村落内部景观空间和外部景观空间两个方面分析了小寨村的整体景观结构和局部空间形态。第三部分是红瑶小寨的稻作梯田文化景观,主要论述的是红瑶稻作梯田文化体系源流与梯田文化景观营建过程中所蕴含的生态智慧。第四部分通过小寨村森林——梯田——村寨——水系的“四元一体”景观格局论述红瑶稻作梯田农业景观和村落空间营建的文化逻辑。第五部分则是通过旅游背景下新文化空间的形成及其成因分析小寨村落空间景观的形态演变与空间生产。最后的结语是对论文的分析总结,红瑶人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融入其独特的民族生态智慧和天人合一的理念,构筑起以梯田农耕景观和传统村落空间为基础的独具红瑶特色的村落景观空间体系。传统的民居建筑和梯田景观作为其独特的文化载体在生活实践的作用下确定了小寨村落系统的空间范畴。村落的主体红瑶民众于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创造了灿烂的红瑶文化,形成红瑶独特的物质和社会文化空间。同时,空间本身作为被消费的对象,在外部环境的影响下不断地生产着红瑶的地方社会并重塑着地方的社会文化体系。目前,学界关于红瑶的研究多从服饰、信仰、旅游三个视角作为切入点,而关于红瑶村落景观空间方面的研究寥寥无几,本文以多次田野调查为基础,依据人类学关于景观研究的相关理论指导,从颇具民族特色的红瑶村落景观空间的营建入手,阐释了龙脊红瑶小寨的村落景观营建的文化逻辑,以及红瑶作为游耕民族是如何习得并以精耕细作的梯田农业为其生计方式,并创造出如此规模宏大的梯田景观的内在逻辑结构。一方面为红瑶村落景观空间研究提供一个较为典型的例证;另一方面,也丰富了红瑶研究成果,促进了民族村落景观研究的深化。并在尊重其传统村落特色和文化价值的基础上,力促在正确开发的前提下保持其乡土性,以减缓乡土景观失落的速度。
【图文】:

龙胜县,桂林市,位置


县(简称龙胜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桂林市西26°12',东经 109°43'~110°21'之间,东临兴安县、资源县市融安县、三江县,西南与三江侗族自治县为邻,北和西、通道侗族自治县毗连。是湘西南、黔东南与四川进入广南地区第一个成立的民族自治县。县境内居住有侗、瑶、个民族,其中侗、瑶、苗、壮、汉为主体民族。总人口 0%以上。辖 5 个镇 5 个乡,119 个行政村,1656 个村民小内群山耸立,地势东、南、北三面高而西部低。属亚热带.境内河流主要有桑江、和平河、平等河、三门河,全县水)后由石门塘注入三江侗族自治县境。有耕地 1.2 万公顷,率达 77%。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滑石、黄金、花岗岩、全国第二,质量为全国第一。龙胜境内独特的自然风貌,,有“天下一绝”的国家 4A 级景区龙脊梯田、堪称“华家级自然保护区花坪原始森林保护区等自然景观以及由各观。

小寨,地理位置


图 2:小寨村的地理位置位于海拔 873 米至 958 米之间的龙脊山脉腹地,是一个红瑶潘姓家族。根据 2012 年鉴统计[19],小寨村有 8 个自然屯,分别为小寨、印满田木冲、大界、牛栏朝、大挂平,17 个村民小组,有农户 325 户,人口然寨规模最大,共 160 多户,总人口 800 人。全村耕地面积 150 公顷(水 94.8 公顷),主要作物以种植水稻和玉米为主。村民的经济收入一共 358.46 万元,非农耕 4.18 万元)。截止到 2016 年,小寨村的主要经016 年全村种植罗汉果 1000 多亩,龙脊辣椒 400 多亩,,农民人均收入鉴于旅游开发的需要,村里发布了一则关于退果还田的通告,要求村蓬拆除,以还原梯田原貌,正式引进旅客。此外,一部分村民也会在贴家用;另一部分人拟通过把自家的传统民居改造成民宿客栈接待游前,由于小寨还处于半开发状态,入村的公路也正在完善和加宽,在的影响下,小寨的知名度还不够高,前来观光的游客也较少。只有一客。旅游旺季时,一部分村民会开着自家的车或是骑着摩托,在景区希望能接些散客去小寨以赚些薄利。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C912.8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韦俊峰;吴忠军;;“隐性介体”视野下的旅游地空间生产与形象建构话语——以龙胜金坑大寨红瑶梯田为例[J];人文地理;2015年06期

2 河合洋尚;周星;;景观人类学的动向和视野[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4期

3 高凯;符禾;;生态智慧视野下的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世界遗产价值研究[J];风景园林;2014年06期

4 冯智明;;以发寄魂与身体之孝:红瑶人蓄长发的文化逻辑[J];民俗研究;2014年06期

5 明庆忠;段超;;基于空间生产理论的古镇旅游景观空间重构[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6 闵庆文;曹智;袁正;;哈尼稻作梯田系统——一种典型的农业生态文明模式[J];中国乡镇企业;2013年09期

7 桂榕;吕宛青;;民族文化旅游空间生产刍论[J];人文地理;2013年03期

8 麻国庆;;南岭民族走廊的人类学定位及意义[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9 申扶民;李玉玲;;稻作文化与梯田景观生态探析——以广西龙脊梯田为例[J];广西民族研究;2012年02期

10 吕晶;蓝祧彪;黄佳;;国内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研究综述[J];广西城镇建设;2012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魏冀明;旅游型传统村落的空间生产[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2 何淼;城市更新中的空间生产:南京市南捕厅历史街区的社会空间变迁[D];南京大学;2012年

3 陆祥宇;稻作传统与哈尼梯田文化景观保护研究[D];清华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6592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26592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b3f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