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环境艺术论文 >

昕水河流域土地利用与植被变化对水文连通性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12 21:52
【摘要】:黄土高原自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和退耕还林(草)工程以来,流域径流输沙发生了显著变化,植被覆被变化很大程度解释了流域泥沙的变化。但较多研究仅侧重于探讨植被覆被面积及分布的变化,而忽略植被覆被变化引起的水文路径发生的改变。水文连通性是解释整个流域内径流泥沙输移可能性的重要途径。了解流域水文连通性的空间分布和动态变化,可以为预测流域中径流泥沙输移的潜在可能性提供依据。本文以黄土丘陵沟壑区昕水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在分析研究区不同时段(1986、1990、1995、2001、2005、2009、2015 年)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的基础上,结合采用流域Slope-HRU指数(以水文响应单元为景观单元,考虑景观单元的坡度大小、土地利用类型以及土壤可蚀性三种因素对水土流失过程的影响而建立的“源-汇”指数)与IC(水文连通性指数),探讨了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土壤因素对流域水文连通性影响;并结合观测期内流域出口径流、泥沙观测,进一步探讨水文连通性变化对流域产流产沙的影响;对比探讨Slope-HRU指数与IC在量化揭示流域流域水沙输移的作用和能力。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径流侵蚀产沙的影响机制,为流域土地利用规划及植被恢复工程的构建等提供依据,进而有效推进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域生态修复进程。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1986-2015年29年间昕水河流域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结构变化显著,其中变化最显著的土地类型为灌木林地,居民生活及建设用地以及耕地。居民生活及建设用地和灌木林地明显增加,从1986年到2015年分别由153.82km2增加到452.59km2和191.64km2增加到417.61km2;耕地逐年减少,由272.14km2减少到23.75km2。昕水河流域的耕地主要转化为草地和灌木林地;草地转化为灌木林地和阔叶林地;灌木林地和阔叶林地互相转化;耕地和草地是居民生活及建设用地面积的增长的主要来源。(2)1986-2015年间,流域的连通性随着土地利用覆被的变化急剧变化,流域超过50%的土地IC增大,IC值减少区域仅占30%,流域总体连通性增大,但仍有58%的区域IC值小于0。针叶林,阔叶林,灌木林和草地区域都有45%以上面积IC小于0,有较好的水沙拦截能力,并且阔叶林针叶林区域IC小于0的面积达到75%以上,在流域水土保持中其至关重要的作用。(3)Slope-HRU指数和IC都能够较好的表征流域的水沙运移能力。Slope-HRU指数仅仅能集总表征流域的水沙运移能力,虽较为准确,但不能揭示流域内各种土地利用、覆被在水土保持中的作用;IC不仅在小尺度上有较好的表征效果,可以呈现出每种景观在水沙运移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也可以集总表征流域的水沙运移能力。(4)研究表明,针叶林、阔叶林、灌木林以及草地对各种土壤类型区域的水土保持均有较好效果。在黄绵土、潮土、冲积土土壤类型区针叶林IC普遍低于阔叶林地,明显低于草地及灌木林地。阔叶林在钙质粗骨土、中性粗骨土、中性石质土、新积土和粗骨土土壤类型中的水沙拦截效果最好。灌木林在中性石质土这种土壤类型区域的水沙拦截效果最好。草地在粗骨土和新积土两种土壤类型区域水沙拦截效果最好并且好于灌木林。本文通过分析土壤对不同植被覆盖在水沙拦截能力的影响,以及不同植被类型IC与流域产流产沙的相关性,得出,灌木林和阔叶林IC与流域产流产沙相关性最好,且在各种土壤条件下IC较低,有较好的水沙拦截能力。
【图文】:

位置,大宁,西北方,概况


华北电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逡逑第2章研究区概况及研究方法逡逑2.1研究区概况逡逑昕水河是在山西西部流入黄河的12条大支流中较大的一条。它起源于蒲县逡逑的摩天岭,后流向南部乔家湾后又转向西北方向,黄土川、城川河支流在隰县逡逑午城镇汇合,后折向西流,至大宁县城义亭河汇入,之后流段蜿蜒曲折,在大逡逑宁县的古镇村西北方向流入黄河。干流全长178km,流域面积4326km2。研究逡逑区域的昕水河流域确定为:大宁县、蒲县、隰县、吉县,主体介于东经110°邋66'?逡逑111°邋40',北纬邋36°邋97’邋?36°邋10'之间,总面积约邋2688.95km2。逡逑

土壤类型,黄绵土,地带性土壤,流域


逦■潮土逡逑图2-2研究区土壤类型分布逡逑流域内的地带性土壤多为黄绵土,如图2-2,地貌类型不同对应的土壤类型逡逑也有所不同。河谷主要为冲积土和黄绵土,东北部及南部地区主要以褐土钙质逡逑粗骨土潮土为主。盆地中的暴露地层是新生代和第四纪黄土的第三系红壤,其逡逑余30%由基岩组成。红粘土厚度大于100m,第四纪黄土厚而厚,厚度一般为逡逑100-200m。此外,这些岩层柔软且易于风化,为土壤侵蚀提供了物质基础。逡逑2.1.3气候条件逡逑研宄区气候类型属于中纬度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季节性明显,逡逑夏秋季多雨,,冬春季干旱,日照充足。干燥度低于1.6,年平均温度为7°邋C?10°逡逑C,无霜期一般超过120天,最长可达200天以上。年平均日照时数达到2400h逡逑以上。在年中
【学位授予单位】: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P33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戴智勇;杨朝现;信桂新;魏耀华;熊想想;;丘陵山区土地利用冲突评价及调控优化[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年11期

2 张婷婷;;安徽省土地利用变化及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影响的实证研究[J];西部大开发(土地开发工程研究);2019年11期

3 靳川平;孙阳阳;王雪峰;房志;侯鹏;王超;;近25年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与地貌关系分析[J];环境生态学;2019年07期

4 张静;;河北省土地利用分区研究[J];石家庄理工职业学院学术研究;2012年Z1期

5 池建;宁镇亚;;常熟市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J];资源环境与发展;2008年04期

6 邸利;窦学成;黄海霞;孙鹏举;;兰州市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J];资源环境与发展;2008年02期

7 张磊;武友德;李君;;观景公路沿线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分析——以大理洱海东环海路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8年12期

8 刘勋;;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问题探析[J];河南科技;2018年31期

9 梁永佳;刘彦花;;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土地利用变化分析[J];大众科技;2019年02期

10 李彤;;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土地利用现状研究[J];农家参谋;2019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宝一;李小丽;;论邻接类型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以长沙市望城区为例[A];第十五届全国数学地质与地学信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6年

2 杨皓然;吴群;;土地利用转型背景下的江苏省碳排放生态效率研究[A];2016'中国新时期土地资源科学与新常态创新发展战略研讨会暨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土地资源研究专业委员会30周年纪念会论文集[C];2016年

3 姚静韬;孔祥斌;段增强;;基于梯度算法的土地利用情景分析及其应用[A];2016'中国新时期土地资源科学与新常态创新发展战略研讨会暨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土地资源研究专业委员会30周年纪念会论文集[C];2016年

4 陈向玲;赵纯;底艳;;关于国有企业土地利用评价体系构建的思考[A];中国房地产估价与经纪2014年第5期(总第108期)[C];2014年

5 陈兴雷;李淑杰;郭忠兴;;吉林省东部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度分析——以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为例[A];“生态经济与和谐社会”——中国生态经济学会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生态经济与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方瑞欣;;土地利用功能分区中生态位适宜度模型的初步建立[A];“决策论坛——科学决策的理论与方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15年

7 张晓霞;;辽西山区土地利用浅析[A];“决策论坛——科学决策的理论与方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15年

8 刘永强;;土地利用转型的动力机制研究——以黄淮海平原为例[A];2015年浙江省地理学会学术年会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5年

9 钟文;杨子生;贺一梅;张博胜;杨青;;土地利用战略与土地利用规划的区别与联系辨析[A];中国土地资源开发整治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C];2015年

10 王佳;;有关土地利用伦理问题的理性思考[A];创新发展——河南省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徐梦倩 通讯员 王雪军;大桥新区“三结合”推进拆后土地利用提质增效[N];嘉兴日报;2019年

2 记者 余美君;探索推进垦地土地利用一体化助推乡村振兴[N];海南农垦报;2019年

3 记者 郭敏;粮食和土地利用转型将带来新商机[N];中国食品安全报;2019年

4 记者 杨德坤;舞钢市积极推进土地利用综合改革[N];平顶山日报;2018年

5 记者 袁媛;发展品质农业 做好土地利用[N];绵阳日报;2018年

6 记者 徐斌姬;我市以95.98%的拆后土地利用率领跑全省[N];湖州日报;2018年

7 记者 刘立新 特约记者 左金安;河南从三方面推进土地利用综合改革[N];中国自然资源报;2018年

8 记者 方臻子 通讯员 李风;努力形成土地利用新格局[N];浙江日报;2018年

9 记者 刘学文;研究土地利用总规调整完善与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方案 整改落实省政府降低企业成本大督查反馈意见[N];鄂州日报;2016年

10 ;将“三改一拆”进行到底 把“两美”要求落到细处[N];浙江日报;201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秉义;巢湖流域土地利用演变的生态响应与优化模拟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8年

2 鞠洪润;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刻画方法及其在中国的应用[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2018年

3 温礼;高分辨率雷达遥感数据在土地利用遥感监测中的应用技术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3年

4 李涛;基于3S技术的洞庭湖地区土地覆盖变化及其生态环境响应[D];湖南农业大学;2017年

5 闫喜凤;区域空气质量与水质及其土地利用变化响应研究[D];南昌大学;2013年

6 张倩;丹江口库区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微生物学特征的影响[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2018年

7 侯蕾;北方水资源短缺流域生态-水文响应机制研究[D];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19年

8 张雁;山区水源地建设的生态环境效应评价与保护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8年

9 范业婷;快速城镇化地区土地利用功能权衡与协同研究[D];南京大学;2019年

10 刘中秋;土地利用变化并行模拟中CA模型改进[D];武汉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允;重庆市永川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及功能分区研究[D];西南大学;2019年

2 何青泽;重庆北碚土地利用转型及生态效应研究[D];西南大学;2019年

3 李义龙;生态-经济协调发展视角下的重庆市渝北区土地利用变化及模拟研究[D];西南大学;2019年

4 戴智勇;丘陵山区“三生”空间土地利用特征及其冲突评价[D];西南大学;2019年

5 罗刚;重庆市土地利用多功能性时空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D];西南大学;2019年

6 李红;京津冀交通一体化视角下的土地利用模拟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7年

7 卢嘉慧;基于灰色线性规划和FLUS模型的广西边境地区土地利用优化配置研究[D];南宁师范大学;2019年

8 赵海杨;基于CA-Markov模型的北流市土地利用变化模拟研究[D];南宁师范大学;2019年

9 李宙龙;国土空间变化监测分析与系统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9年

10 肖飞艳;黑河中游土地利用和景观变化的时空特征与驱动因素[D];长安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6608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26608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2f3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