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环境艺术论文 >

昭化区虎跳镇东岩村乡村聚落空间形态特征及其优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16 09:57
【摘要】:乡村聚落是村民聚居生活的场所,它是人们长期居住,并在日积月累中凝结出的文化精华。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脱贫攻坚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工作的开展,乡村聚落不断发展,传统的乡村聚落空间形态正在加速改变。在乡村聚落建设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盲目仿照城市聚落建设追求城市化的问题,从而忽视了对乡村聚落空间形态的合理引导,导致乡村聚落建设与当地环境不相适宜等问题。本文依据聚落地理学和人居环境科学等学科理论,以昭化区虎跳镇东岩村乡村聚落为研究对象。根据乡村聚落的构成要素,对东岩村的整体空间形态、居住空间形态、道路空间形态、公共空间形态、绿化空间形态、水环境和标识系统进行研究;采用ARCGIS10.5软件空间分析法和图表绘制等手段,对乡村聚落空间形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运用AHP构建东岩村乡村聚落适宜性评价体系,计算得出各评价因子权重。通过ARCGIS10.5软件进行评价因子权重的叠加分析操作,对东岩村土地适宜性进行分级,为乡村聚落空间形态优化提供参考依据;根据现场调研和研究分析结果,有针对性的提出对东岩村乡村聚落空间形态的优化。(1)通过对空间形态各个要素进行分析发现,东岩村整体空间形态布局相对随机自由;集聚型的块状和条带状空间形态,离散型的团状和散点状空间形态居民点在东岩村都有分布;道路随地形变化具有连续性和曲折性的特点;村内公共空间分布广、绿化空间形式多样、水环境满足村民的生产生活需求、大部分标识系统经过统一规划。(2)本文主要分析了地形地貌、道路空间、水面等因素对东岩村空间形态产生的影响。分析发现东岩村聚落主要分布在海拔高程700-800 m,坡度5-15°的缓坡,西南坡向,距离道路和水面100 m之外的居民点面积和数量较多,与道路和水面保持一定距离,村内三组人均耕地面积和人均居民点面积最大,一组人均耕地面积和人均居民点面积最小。通过AHP建立乡村聚落适宜性评价体系,结合ARCGIS权重叠加得到东岩村适宜性分级图。通过图表分析,得出东岩村不同适宜度的聚落分布情况,最适宜和较适宜区主要分布在三组的大部分、二组和四组的一部分,一般适宜和不适宜区主要分布在二组西南侧、四组东侧以及一组的绝大部分,分析结果显示,依然有19.39%的居民点分布在不适宜区。(3)根据实地调研与研究分析,依据因地制宜等优化原则,对乡村聚落空间形态进行优化:从东岩村整体空间形态来看,对处于不适宜地带的居民点进行易地搬迁,即一组西北部的居民点通过易地搬迁模式搬到三组东南部;居住建筑要保留乡土特色,避免无序扩张;道路空间形态要适当的进行新建、改建、拓宽和硬化,实现村内交通的完善;不断丰富、完善公共空间用来满足村民需求;提高村民的环保意识保护植被、水源和村内设施,减少对木材的消耗,营造更好的人居环境。总之,本文通过对东岩村乡村聚落实地调查研究并分析其空间形态特征,试图探索乡村聚落与环境的协调关系,发现自身的风貌特色和需求,提出适宜未来东岩村空间形态的优化,以期为乡村聚落规划建设找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也可以为今后的乡村聚落规划建设提供借鉴。
【学位授予单位】:成都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C912.82
【图文】:

技术路线图


技术路线图

区位,乡村聚落


图 2-1 东岩村区位图然环境概况)地质地貌地貌对于乡村聚落的选址布局、空间形态、道路结构有着深远的形地貌以山地为主,乡村聚落由低处向外延伸山体海拔高度逐渐分地区属白垩系地层,侏罗系、三叠系、第四系地层有少量分布,。村内土壤肥力较好,适宜各种农作物生长(图 2-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晓荣;杨辉;;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乡村聚落空间集聚演变特征与引导策略[J];规划师;2019年22期

2 张笃川;;“美丽乡村”视角下河南省乡村聚落空间优化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9年02期

3 马仁锋;金邑霞;周宇;;自然地理视角中国乡村聚落研究动态[J];上海国土资源;2019年01期

4 肖路遥;周国华;唐承丽;贺艳华;;常宁市乡村聚落空间格局特征及优化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19年03期

5 张列;;乡村聚落用地生活功能演变的微尺度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年10期

6 刘军杰;郄瑞卿;王婉谕;;长春市乡村聚落空间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水土保持研究;2019年06期

7 许建和;柳肃;熊鹰;李磊;;南方山地乡村聚落空间分布及其格局优化调整——以临武县西山瑶族乡为例[J];经济地理;2017年10期

8 李正天;;基于生活质量导向的乡村聚落空间优化研究[J];经贸实践;2018年11期

9 唐卉;;都市郊区乡村聚落景观格局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南方农业;2018年18期

10 朱平;乡村聚落的发展与保护[J];地理教育;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董煌标;潘宁宁;黄珊珊;贺卫东;;浙江温州乡村聚落空间格局特征及重构研究[A];活力城乡 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8乡村规划)[C];2019年

2 李佳佳;耿虹;高鹏;;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聚落空间优化策略研究——以湖北省宜城市为例[A];共享与品质——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8乡村规划)[C];2018年

3 杨祥冬;;普通山地乡村聚落的分布与发展研究[A];2019城市发展与规划论文集[C];2019年

4 王俊森;潘宜;洪亮平;龚杰杰;;“生存”与“发展”拉锯下的乡村聚落选址变迁研究——以江汉平原北部遥堤地区为例[A];持续发展 理性规划——201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8乡村规划)[C];2017年

5 陆磊;董卫;李毓美;;平遥县乡村聚落体系基本特征及问题研究[A];新常态:传承与变革——2015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4乡村规划)[C];2015年

6 孙健;;乡村聚落绿化的景观美学原则[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1年

7 任慧子;曹小曙;李丹;;乡村聚落历史空间演化及其内部关联网络——以广东省连州市为例[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8 汪晓春;梅耀林;段威;许珊珊;;城市时代乡村聚落空间特征、优化及规划对策——以金坛市为例[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2-小城镇与城乡统筹)[C];2013年

9 郭晓东;牛叔文;刘正广;;黄土丘陵区乡村聚落发展及其空间结构研究——以葫芦河流域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10 范霄鹏;;新乡村聚落的营建基础研究[A];第十五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北京来也旅游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杨振之 成都来也旅游策划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黄葵;乡村聚落景观与乡村旅游规划[N];中国旅游报;2006年

2 民盟上海市委;重视乡村聚落保护 让人“记得住乡愁”[N];联合时报;2015年

3 西北师范大学城市规划与旅游景观设计研究院院长 教授 李巍;立足特色创新发展[N];甘肃日报;2018年

4 袁柳;城乡发展向“高境界”前行[N];无锡日报;2014年

5 朱宇;超越城乡二分法 寻求乡村 城镇转型的新模式[N];福建日报;2006年

6 记者 刘景辉;建设新型农村社区[N];湄洲日报;2010年

7 李明峰;在新农村建设中传承彝族建筑文化[N];楚雄日报(汉);2007年

8 福建省政协 戎章榕;建设美丽乡村从恢复伦理开始[N];中国建设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旭;乡村聚落建设工程共同体社会网络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7年

2 成亮;甘南藏区乡村聚落空间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

3 余侃华;西安大都市周边地区乡村聚落发展模式及规划策略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4 雷振东;整合与重构[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5 岳大鹏;陕北黄土高原多沙粗沙区乡村聚落发展与土壤侵蚀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6 郭晓东;黄土丘陵区乡村聚落发展及其空间结构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7 张雪梅;诸神的居所—西部中国的信仰社区[D];四川大学;2007年

8 浦欣成;传统乡村聚落二维平面整体形态的量化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9 黄斌;闽南乡村景观规划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2年

10 海贝贝;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城市边缘区聚落空间演化研究[D];河南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封烨;昭化区虎跳镇东岩村乡村聚落空间形态特征及其优化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9年

2 蒋海香;茂县乡村聚落空间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因子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9年

3 张娇;广元市昭化区乡村聚落分形特征及其布局优化[D];成都理工大学;2019年

4 林高山;基于高分二号卫星影像的乡村聚落信息提取及空间格局分析[D];四川师范大学;2019年

5 张鑫;川中丘陵区乡村聚落信息提取及空间格局分析[D];四川师范大学;2019年

6 金炜鑫;基于人居环境影响下的乡村聚落景观格局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9年

7 李赫竹;社区营造视野下的吉林省乡村聚落公共空间设计研究[D];吉林建筑大学;2019年

8 李民强;基于3S技术的乡村聚落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9年

9 张甜儿;江夏区乡村聚落空间分布特征及布局优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9年

10 吴昀格;地域文化视角下乡村聚落的传承与再造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7158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27158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af3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