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室同色异谱白光LED光环境主观评价—视功能综合研究
本文关键词:教室同色异谱白光LED光环境主观评价—视功能综合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论文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教室光环境光生物安全性研究》(批准号51178483),在本课题组前期研究成果以及国内外光生物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基础之上,针对三种同色异谱同照度的白光LED光环境,通过多样本评价指标重要性评级调研及教室同色异谱白光LED光环境主观评价实验和小样本视功能实验,并利用合理的数据处理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在全人工光环境下被试者对同色异谱同照度的白光LED光环境的主观评价差异,以及其对被试者的视功能的影响,并提出综合的光环境评价方法。首先,论文在大量调研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介绍了国内外同色异谱光生物效应研究成果,以及光环境主观评价相应研究方法,并分析了LED应用于教室照明的优缺点和教室照明设计要求的各种指标,确定了本论文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和研究方向,即通过教室同色异谱白光LED光环境主观评价试验及视功能影响实验,针对同色温同照度不同光谱组成的光环境,探讨受试者主观评价和生理反应较好的光环境,并利用科学数据处理方法对光环境进行综合评价。本论文研究主要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教室光环境主客观评价指标重要性评级调查;第二部分为教室同色异谱白光LED主观评价实验及主观评价函数的建立;第三部分采用情绪量表、KSS量表以及远视力、色觉等指标测试进行教室同色异谱白光LED视功能实验;最后基于主观评价实验及视功能实验的结果分析,对教室照明光环境的设计和评价提出合理建议。主客观评价指标重要性评级调查部分:对多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教室光环境主客观评价指标重要性评级调查,根据调查结果确定后续实验需要控制的光环境客观物理性指标,以及确定主观评价实验中的评价所采用指标。主观评价实验部分:主要进行了教室同色异谱白光LED环境主观评价实验,并根据指标重要性评级调研确定了各指标所占权重,然后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评价函数得出评价结果,最终在三种同色异谱同照度的LED光环境中确定了受试者主观评价最高的光环境,并从光谱构成角度分析了形成该评价结果的可能原因。视功能实验部分:主要进行了三种光环境下的视功能影响实验,并根据实验结果得出对被试者视功能影响最小的光环境,并从光谱构成角度分析了造成被试者情绪变化及疲劳程度等光生物效应更为明显的原因。通过以上实验研究,论文最后对整个实验过程进行回顾和总结,并根据对光环境的光谱特性和显色性能的分析,为教室照明设计提供合理建议,并提出了主观评价与视功能生理实验相结合的光环境综合评价方法。
【关键词】:教室照明 LED 光谱 同色异谱 主观评价 层次分析法 视功能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113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英文摘要5-12
- 1 绪论12-20
-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12-13
- 1.1.1 论文研究背景12
- 1.1.2 论文研究意义12-13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和发展13-16
- 1.2.1 同色异谱光生物效应13-15
- 1.2.2 主观评价15-16
- 1.3 论文研究的内容与方法16-19
- 1.3.1 研究内容16-18
- 1.3.2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18-19
- 1.4 论文研究目的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19-20
- 1.4.1 研究目的19
- 1.4.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19-20
- 2 LED照明特点及教室照明设计相关理论研究20-28
- 2.1 LED照明的特点20-23
- 2.1.1 LED照明的发展背景20
- 2.1.2 LED照明的优点20-21
- 2.1.3 LED照明的缺点21-23
- 2.2 教室照明的要求23-28
- 2.2.1 照明数量和质量要求23-25
- 2.2.2 照明节能要求25-28
- 3 教室光环境评价指标重要性评级调研28-38
- 3.1 调研背景28
- 3.2 调查问卷设计28-32
- 3.2.1 教室光环境客观评价指标28-30
- 3.2.2 教室光环境主观评价指标30-31
- 3.2.3 问卷主要内容31-32
- 3.3 教室光环境评价指标重要性评级调查32-37
- 3.3.1 调查概述32
- 3.3.2 调查结果及分析32-35
- 3.3.3 后续实验客观评价指标控制35
- 3.3.4 后续实验主观评价指标确定35-37
- 3.4 本章小结37-38
- 4 教室同色异谱白光LED主观评价实验38-58
- 4.1 实验概述38-46
- 4.1.1 实验目的38
- 4.1.2 实验条件38-42
- 4.1.3 实验光环境控制42-45
- 4.1.4 实验步骤45-46
- 4.2 实验结果与数据分析46-57
- 4.2.1 统计概况46-51
- 4.2.2 综合评价函数51-57
- 4.3 本章小结57-58
- 5 教室同色异谱白光LED视功能实验58-70
- 5.1 实验概述58-63
- 5.1.1 实验目的58
- 5.1.2 实验原理58-61
- 5.1.3 实验条件61
- 5.1.4 实验光环境控制61-62
- 5.1.5 实验步骤62-63
- 5.2 实验结果与数据分析63-67
- 5.2.1 KSS疲倦量变化63-64
- 5.2.2 情绪纷乱总分TMD变化64-65
- 5.2.3 色觉变化65-66
- 5.2.4 视力变化66-67
- 5.3 本章小结67-70
- 6 结论70-80
- 6.1 基于实验光环境分析的教室照明设计思考70-75
- 6.1.1 光谱能量比例70-72
- 6.1.2 显色性72-75
- 6.2 教室光环境评价方法75-76
- 6.2.1 基于评价指标评级调研的主观评价方法76
- 6.2.2 视功能生理实验76
- 6.3 本文主要结论76-77
- 6.4 展望77-80
- 致谢80-82
- 参考文献82-88
- 附录88-109
- A. 教室人工照明光环境主客观评价指标调查问卷表88-90
- B. 光环境主观调查问卷表90-91
- C. 3 种实验光环境概况及光谱分布表91-102
- D. 主观评价实验评分统计表102-105
- E. 简明情绪状态问卷(BPOMS)105-107
- F. KSS疲劳问卷修订版调查选项107-108
- G. 视功能实验统计数据108-109
- H.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10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双;个性化光环境探讨[J];灯与照明;2002年Z1期
2 王钢;人与环境——浅谈光环境对人的心理影响[J];甘肃科技纵横;2004年05期
3 黄常华;;建筑光环境艺术[J];福建建筑;2007年10期
4 赵睿;;建筑光环境设计中的心理学因素[J];工业建筑;2007年S1期
5 陈亢利;倪芳;;江阴市区住宅小区光环境调查与评价[J];中国环境监测;2008年04期
6 陈基浩;;论酒店大堂光环境的设计[J];中华建设;2008年08期
7 陈亢利;薛慧;;无锡中心城区光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J];环境保护科学;2010年03期
8 延海霞;;认识与营造商场光环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年27期
9 谭洪;;浅谈室内的光环境[J];才智;2011年25期
10 梁振锋;;景观的光环境与文化表现[J];大众文艺;2011年1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建平;王书晓;;办公室光环境评价体系研究[A];海峡两岸第十四届照明科技与营销研讨会专题报告暨论文集[C];2007年
2 郝洛西;林怡;;建筑与城市光环境教学的发展与创新思路[A];城市化进程中的建筑与城市物理环境:第十届全国建筑物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3 夏如;杨世光;;核电站光环境优化[A];走近CIE 26th——中国照明学会(2005)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叶炜;许煜;王智;;建筑光环境的无线监测网络[A];城市化进程中的建筑与城市物理环境:第十届全国建筑物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5 赵蓓;余庄;;建筑光环境的计算机模拟设计——阅览室光环境的计算机模拟与实测分析[A];中国建筑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6 杨春宇;张青文;陈仲林;;城市夜间光环境规划的定量内容研究[A];绿色建筑与建筑物理——第九届全国建筑物理学术会议论文集(一)[C];2004年
7 梁连喜;杨世光;;现代电厂控制室光环境优化[A];上海市照明学会成立30周年庆典暨四直辖市照明科技论坛、长三角照明科技论坛、上海市照明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彭军;邬旭;;浅析现代商场光环境的塑造——对天津韩国乐天百货商厦照明设计的分析[A];理性照明 让生活更美好——2011四直辖市照明科技论坛(天津)论文集[C];2011年
9 张周;王江萍;;基于老年人的居住光环境设计研究[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刘蓓;邵力刚;;创造舒适宜人的晚间住区室外光环境[A];走近CIE 26th——中国照明学会(2005)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王文;光环境在室内设计中的作用刍议[N];中华建筑报;2007年
2 云南艺术学院文华学院艺术设计系 郭清颖;户型设计的光塑造[N];云南经济日报;2012年
3 小草;营造“绿色光环境”[N];吉林日报;2005年
4 廖博;“极成”LED营造舒适光环境[N];中国服饰报;2013年
5 佟凤;天楹光环境设计扮靓商业空间[N];中华建筑报;2013年
6 长治市新厦工程设计监理咨询有限公司 李志中;浅谈建筑设计中的光环境设计[N];山西科技报;2003年
7 驻太仓首席记者 徐允上 记者 高振华;首家省级LED光环境检测中心落户太仓[N];苏州日报;2012年
8 谢克伟;采光不科学埋下学生近视祸根 教室光环境要采取干预措施[N];消费日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任欢欢;汇聚照明新科技 共享美好光环境[N];中国建设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涛;办公建筑照明能耗模拟方法的研究[D];清华大学;2014年
2 李征明;番茄叶绿素荧光参数动态检测及LED光环境调控系统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6年
3 胡瑾;基于作物光合需求的设施光环境调控方法与技术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4 张滨;北京地区城市住宅天然光环境优化设计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5 刘滢;基于价值工程理论的体育馆天然光环境设计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6 邹源;光环境测试系统精确性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7 刘炜;住宅人工照明光环境智能控制研究[D];重庆大学;2003年
8 殷利华;基于光环境的城市高架桥下桥阴绿地景观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9 党睿;基于遥控车载平台的城市居住区照明检测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10 刘煦;林下参种植光环境的动态预测与评价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书晓;办公室光环境评价体系研究[D];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2007年
2 胡熠;基于传播学理论的建筑光环境设计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8年
3 袁世君;四合院的绿色光环境设计[D];山东建筑大学;2015年
4 皇甫卓敏;低碳目标下优化教室光环境的初步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5 刘翔;基于光温耦合的设施光环境检测与智能调控系统设计[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6 和瑞;建筑光环境的智能照明控制模型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7 高仁才;田间配置对玉豆系统光环境、光能利用和产量的影响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5年
8 陈慧欢;大豆对两侧不同光环境的形态及生理响应[D];四川农业大学;2014年
9 穆艳娟;基于光舒适的办公建筑光环境优化节能模型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10 周逸坤;博物馆建筑光环境设计初探[D];东南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教室同色异谱白光LED光环境主观评价—视功能综合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37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2737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