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环境艺术论文 >

莆田济川村传统村落保护与更新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05 12:56
【摘要】:传统村落是历经上下五千年历史变迁的文化载体,承载着历史文化、地方习俗、风土人情,反映当地居民的生活写照。其蕴含的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们智慧的产物,具有较高的保护价值和研究意义。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城镇化的影响,以及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与传统村落落后的基础设施之间的矛盾,导致大量的传统村落被破坏。因此,传统村落的保护更新已迫在眉睫。本文解析了传统村落、保护与更新的相关概念;分析了国内外传统村落保护更新历程、相关法律法规,阐述了国内外专家学者从历史建筑的保护、传统村落的保护更新、传统村落旅游发展研究以及新时代背景下乡村旅游的智慧型提升等多方面的研究成果。本文以济川村作为研究对象,其蕴含着丰厚的文化底蕴。通过对济川村现状资源的调查及分析,了解济川村的村落历史共经历起源—发展—鼎盛—衰退—重生五个阶段,解读济川村聚落选址遵循“枕山环水面屏”的“风水学”理论。分析街巷界面选用乡土材料,融入自然;深入解析济川村历史建筑特征,屋面以悬山顶为主,包含少量歇山顶、四坡顶屋面。建筑细部装饰包含雕刻(木雕、石雕)、灰塑及彩绘。同时挖掘济川村传统文化,主要包括妈祖文化、耕读文化、三一教信仰、红色文化、侨乡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价值、社会价值。在理论研究的指导下,运用“反规划”途径、“智慧乡村”设计理念,借鉴日本白川乡、尤溪桂峰村、湖北乘马岗镇以及浙江乌镇相关案例以及对济川村的SWOT分析,提出“文化融入、产业发展、公众参与、智慧提升”的保护更新策略以及坚持“整体性、原真性、动态保护、可持续发展、公众参与”五项原则。将其发展定位为“田园仙境,古韵济川”,保护更新结构设计为“一带一中心,两轴五片区”。同时保持笔架山—爱云公古墓—天堂宫中轴线空间格局,以及从保持现有街巷网、选用乡土材质、控制街巷尺度比例等角度保护更新济川街巷肌理;采取保护、修缮、改善、整治、拆除方法对历史建筑进行分类保护,同时融入传统文化,提升建筑功能;从公共服务设施、给排水规划、电力通讯设施、综合防灾规划四个方面提升济川村基础设施建设。同时,提出济川村智慧型提升策略,致力将其打造成集人文、田园、智慧一体的魅力济川。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农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U984.114
【图文】:

分布位置,传统村落,更新设计


图 1- 2 济川村村域及各自然村分布位置Figure 1-2 Location of jichuan village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natural villages图片来源:作者自绘研究内容基于济川村的现状调研,融入传统村落的保护更新原则与理念,为济川护更新设计寻找新途径,致力打造集文化、生态、宜居一体的传统村落。

海洋性气候,极端最高气温,亚热带,最低气温


图 2- 1 济川村区位分布Figure 2- 1 Location of jichuan village图片来源:作者自绘自然环境济川村地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年平均气温 16.8℃。最高气温 37.1℃,最低气温-6℃,极端最高气温 37.1℃。降雨较多,空气湿润,夏季凉爽,冬季时间较

莆田济川村传统村落保护与更新研究


济川村建制沿革Figure2-2HistoryoftheestablishmentofJichuanVillage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华东;;传统村落的旅游开发应注重挖掘核心价值[J];农村工作通讯;2019年17期

2 徐明飞;;基于遗产活化利用视角下的传统村落保护和传承[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年16期

3 ;中国传统村落名号不再一劳永逸[J];吉林勘察设计;2016年04期

4 拓彩云;;传统村落文化保护的探讨[J];榆林科技;2018年04期

5 安成兰;;传统村落建档式保护现状及策略探讨[J];兰台内外;2018年08期

6 陈江柳;;简析黔东南传统村落文化的结构特征与内涵[J];新西部;2018年34期

7 刘莎;;村落文化传承的困境及对策研究[J];智库时代;2019年07期

8 仇美蓉;;桂林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几点思考[J];时代经贸;2019年07期

9 张羽;;村落文化中“礼俗”与“音乐”的渊源与关系[J];北方音乐;2019年05期

10 史梅容;;互联网+思维下的传统村落保护探讨[J];现代农业研究;201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罗嘉强;;传统村落保护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以宁波为例[A];共享与品质——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9城市文化遗产保护)[C];2018年

2 赵廷虎;;浅析新时期背景下传统村落及其文化的保护[A];第二届中国古村镇保护与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2016年

3 王玉;周俭;林森;;关于“社区参与”参与“村落文化景观保护”的相关探讨[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1.小城镇与村庄规划)[C];2012年

4 张从军;;村落文化景观建设刍议[A];山东省民俗学会2013年年会暨中国石榴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5 梁伟;;浙江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研究[A];共享与品质——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9城市文化遗产保护)[C];2018年

6 刘晓晓;朱晓星;宋江;但文红;;基于文化集体记忆的贵州雷山控拜村落文化遗产保护实践[A];中国农村土地整治与城乡协调发展研究[C];2012年

7 薛正昌;;宁夏传统村落建筑形式与现状保护[A];第二届中国古村镇保护与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2016年

8 高建东;吕学昌;高宜生;马东;;对海草房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的几点探讨[A];持续发展 理性规划——201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9城市文化遗产保护)[C];2017年

9 石会娟;;对陕西省传统村落保护方法的几点认识[A];共享与品质——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9城市文化遗产保护)[C];2018年

10 张守玉;刘德泉;;村落文化调查的实践与思考[A];北京学研究文集2007[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向定洋;李平调研古丈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工作[N];团结报;2016年

2 中共五莲县委党校 刘金堂 刘超;乡村振兴要守护好优秀传统村落文化[N];日照日报;2018年

3 本报记者 邱s

本文编号:27815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27815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ed7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