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媒介时代听觉文化转向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12 16:37
【摘要】:20世纪末21世纪初,关于听觉性文化问题的跨学科研究正式出现,“听觉文化”作为一个愈加明晰的问题域受到学界广泛关注。本文以当代听觉文化为研究对象,整合并运用国内外听觉理论,挖掘本土化新兴听觉个案,探究数字媒介语境下听觉文化转向的发生语境与当代表征。第一章对“听觉文化”的研究对象与范畴做出界定,厘清“听觉转向”的概念内涵,并对当代听觉文化转向的发生语境具体分析。广义上的“听觉文化”是从生理学维度划分的人类感知系统及其所衍生出的精神文化产物。狭义的“听觉文化”即当代“听觉文化”的研究对象则特指以现代听觉技术的革新为前提的,以电子化、数字化听觉个体为呈现样态的文化现象。“听觉转向”并非与“视觉转向”对立,它实际表达的是“听觉文化”在学界的复苏以及对其研究重要性的强调。当代“听觉转向”的发生是对视觉中心主义的反拨、现代听觉技术的发展、人类知觉系统的“整体化”趋向以及对当代视觉文化所带来的图像困境的调和与纠正的综合结果。第二章分析了听觉文化转向的当代表征并就具体听觉个案进行文化阐释。笔者认为当代“听觉文化”在听觉主客体与听觉材料上均具有虚拟化特征,传统公共听觉空间被分裂,听觉私人化得以兴起,“听觉文化”呼吁着人类文明“重新部落化”的到来。但在现代消费主义语境下“听觉文化”也出现了听觉涣散下的主体性高扬和符码化的听觉消费等异变特征。本章还对本土化听觉个案进行研究,对新型听觉消费“有声听书”、赛博空间下的听觉交往“音频直播”与都市听觉新景观“朗读亭”等现代听觉产物与场景所引发的人类知觉系统、心理结构、文化取向的转变作了典型性分析。第三章总结了听觉文化研究在理论层面与存在论层面上的意义,对当代听觉文化的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反思,并指出听觉文化转向的最大价值是走向统觉的复归与人的全面发展。本文认为,听觉文化转向是历史发展与现实召唤下的共同结果。对“听觉文化”的研究并非是要将其与“视觉文化”对立,而是对以听觉为代表的“非视觉”的人类知觉方式与文化研究对象重新重视。数字媒介时代催生的新兴听觉产物既是听觉文化在当代得以复苏的表征,也是研究听觉文化的重要标本。同时在当代消费主义语境下“听觉文化”出现了异变,需要对其辩证看待。对“听觉文化”的研究旨在呼唤人类统觉的回归。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G112
本文编号:2790774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G1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光军;;科学家破解男女声音的秘密[J];科学24小时;2006年Z1期
2 徐靖怡;;浅析声乐教学中的内听觉与科学发声[J];大众文艺;2018年12期
3 梅西;;声音的故事[J];苏南科技开发;2006年02期
4 申祥升;龙周军;周军;李川;周海燕;秦裕林;;fMRI任务态数据预处理过程中一种去噪校正方法研究[J];闽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1期
5 王一牛;与小宝贝对话的4大科学方式[J];山东教育(幼教刊);2005年15期
6 郭健珠,梁燕婷;“心中有他人”[J];教育导刊;1998年S3期
7 威威;兔果果;;奇妙的人体(十六) 我们的脑[J];启蒙(3-7岁);201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翁旭初;;fMRI在临床和基础神经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举例[A];Proceedings of the 7th Biennial Meeting and the 5th Congres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for Neuroscience[C];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周灵;数字媒介时代听觉文化转向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7907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27907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