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高原岩溶洞穴的发育特征及地学意义
【学位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P931.5
【部分图文】:
其中滇东片区是云南省面积最大且分布连续的片区(图1.1)。岩溶地貌不但受地表水的侵蚀溶蚀作用影响,地下水的作用对地貌形态的形成也至关重要。当地下水在地表下溶蚀岩石使之形成溶蚀管道后,又逐渐侵蚀扩大成为岩溶洞穴,因而洞穴是一种重要的地下岩溶形态。通过对洞穴形态及洞穴沉积物的研究,可以论证岩溶地区的地貌发育史、古水文条件、古气候和古生物条件等[4]。洞穴的研究往往侧重于对单个洞穴的形成及演化研究,或是将其作为一种旅游资源来进行研究,很少有对大型地貌单元内的岩溶洞穴进行宏观层面上的研究。随着数字高程模型(DEM)的出现,地理空间信息系统(GIS)技术的日趋成熟,对于大尺度的地貌分析成为可能。
研究技术路线图
10图 2.1 云南省地理环境区划(王嘉学,2015)2.1.2 地质基础云南高原位于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带东侧,与青藏高原毗邻,地壳运动强烈,地质构造复杂。云南高原分属扬子准地台和华南褶皱带两个构造单元。云南高原深、大断裂带较发育,且以南北向最为发达。区域控制性深大断裂主要有弥勒-师宗断裂、小江断裂、普渡河断裂、元谋—绿汁江断裂以及程海-宾川断裂,主要为近 SN 向。这些大断裂影响了云南高原地貌发育,控制着基本地貌格局。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明星;刘少峰;;青海贵德—共和—同德地区更新统最小古沉积面恢复与全新世侵蚀量计算[J];国土资源遥感;2013年01期
2 张远海;朱德浩;;中国大型岩溶洞穴空间分布及演变规律[J];桂林理工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3 闫鹏;杨农;叶宝莹;;基于ASTER-GDEM的贵州及其邻区地貌面提取及研究[J];国土资源遥感;2011年02期
4 陶云;段旭;段长春;段玮;任菊章;;云南近50a雾的变化特征[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5 李少峰;张转;杨红利;严戈;;基于GIS与Surfer的陕西省农用地分等趋势面分析[J];测绘技术装备;2010年01期
6 张会平;刘少峰;;青藏高原东北缘循化-贵德盆地及邻区更新世时期沉积与后期侵蚀样式研究[J];第四纪研究;2009年04期
7 张宝民;刘静江;;中国岩溶储集层分类与特征及相关的理论问题[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9年01期
8 高斌;沈冠军;吉学平;程海;;云南呈贡龙潭山1号洞堆积物的铀系年龄[J];中国岩溶;2007年04期
9 洪顺英;申旭辉;荆凤;杜则澄;;基于SRTM-DEM的阿尔泰山构造地貌特征分析[J];国土资源遥感;2007年03期
10 吉学平;;云南富源大河旧石器遗址入选200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J];人类学学报;2007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慧;基于生态服务功能的南京市生态安全格局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6年
2 黄楚兴;云南省岩溶旅游地质资源特征及其环境保护[D];昆明理工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孙娜;天桂山溶洞景观特征及旅游资源价值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夏凯生;长江三峡地区岩溶地貌演化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8697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28697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