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农业自主营造设计研究 ——以台湾省宜兰县横山头休闲农业区为例
发布时间:2020-12-13 19:22
休闲农业是利用农业资源、农村景观和农村环境,以乡村生活体验为要求的休闲活动,是一、二、三产业相结合的新型产业形态。随着游客消费意识和消费经验的提升,同质化的服务、缺乏个性化的活动,使游客逐渐产生疲惫感。城市化的侵袭、乡村土地被征收,导致农民的参与度下降,农村生活形态与传统文化逐渐被吞噬。想要良性循环的发展休闲农业,以上问题亟待解决。中国台湾发展休闲农业已有三十余年的历史,期间提出自主营造概念,观念较为成熟,可以为内地休闲农业发展提供较好的参考思路。论文从台湾省休闲农业自主营造的概念与发展背景出发,得出自主营造的运作机制与设计核心理论,以马斯洛需求层级为理论基础,延伸提出游客休闲农业需求金字塔理论,并结合乡村美学,以期指导休闲农业自主营造的开展。其次从生产、生活、生态三个角度分析休闲农业的资源类型,通过生活体验和感官体验以及设施体验三个方面延伸出休闲农业活动规划,从休闲活动体验中,分析游客的需求层级变化,延展出休闲农业环境设计六项原则。结合案例分析,提取其中自主营造的优秀特征,从硬体设计上提出“消解化”空间界面、“多元化”经营空间、“本土化”建筑材料,软体设计上提出“个性化”产业主题、“...
【文章来源】:西南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0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2019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及其构成
以改善,生产资源加以深化,生态环境更加永续。5.2.2大陆地区研究现状(1)休闲农业发展研究概述通过CNKI“相关期刊论文”进行检索与分析,以整体把握休闲农业的研究趋势。笔者以“休闲农业”为检索词,分别以“主题”“关键词”“篇名”“摘要”为检索项,截至2019年12月,有关休闲农业的文献,在“主题”检索下有9568篇、“关键词”检索下7027篇,“篇名”检索下4934篇、“摘要”检索下7842篇,通过分析休闲农业的发表年度趋势表(图2),可以看出,2001年以后,研究成果逐年上升,2002年研究休闲农业的文献有明显涨幅,该节点是十六大正式提出统筹城乡经济,国家旅游局倡导开展农业旅游;到2006年相关文献出现喷井式上升,该节点是全国旅游工作座谈会推出“关于促进农村旅游发展指导意见”,指出发展农村旅游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途径之一。图2主题“休闲农业”发表文献年度趋势表(图片来源:相关期刊论文)因此可以对国内休闲农业的研究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早期萌芽阶段(1980-1990年)。该阶段处于改革开放初期,农家乐模式开始出现,靠近城市的少数农村根据当地特有的资源,自发开展基础农业观光,但此时水准偏低,具有盲目性。第二阶段:初期发展阶段(1990-2001年)。该阶段我国正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人民的经济水平逐渐上升,节假日增多,且此阶段国家旅游局推出“生态旅游年”,农村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农民利用当地资源与农产品,开展了观光休闲农业园。该阶段主要以研究台湾省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经验以及我国休闲农业发展前景的思考。第三阶段:大众休闲旅游新阶段(2001-2010年)。该阶段处于人民生活由温饱型全面向小康型转变,人们对休闲农业的需求开始强烈,并且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2006年将?
论文框架(图片来源:笔者自绘)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台湾地区乡村旅游合作组织的典型模式及经验启示[J]. 黄成昆,储德平. 中国农民合作社. 2019(04)
[2]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遵循——权威人士解读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J]. 本刊记者. 上海农村经济. 2019(03)
[3]乡村旅游管理与休闲农业经营模式研究[J]. 詹艳. 旅游纵览(下半月). 2019(02)
[4]乡村旅游精致化发展的经验探讨——以台湾乡村旅游为例[J]. 邓静. 山西农经. 2018(22)
[5]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特色乡村治理体制:历程·特质·展望[J]. 高其才,池建华. 学术交流. 2018(11)
[6]乡村产业多元融合提速[J]. 乡村科技. 2018(27)
[7]台湾“农村再生计划”对大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启示[J]. 陈宇鈜,冯鑫,戴永务. 台湾农业探索. 2018(03)
[8]大数据背景下农业数据资源分类及应用前景浅析[J]. 李俊清,宋长青,周虎.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18(04)
[9]如何创新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以我国台湾乡村旅游成功经验为例[J]. 叶宁青. 旅游纵览(下半月). 2017(11)
[10]中央一号文件的“三农”政策变迁与未来趋向[J]. 陈文胜. 农村经济. 2017(08)
博士论文
[1]我国休闲农业资源开发与产业化发展研究[D]. 包乌兰托亚.中国海洋大学 2013
[2]休闲农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D]. 赵航.福建师范大学 2012
[3]休闲农场规划的理论与方法研究[D]. 范水生.福建农林大学 2007
[4]我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D]. 王继庆.东北林业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自主营造模式下的北京白塔寺传统居住地区更新研究[D]. 党田.中央美术学院 2019
[2]台湾中东部地区休闲农业园区景观设计研究[D]. 孙凡.江南大学 2018
[3]浙江民宿的乡村性营造策略与方法[D]. 孙姣姣.浙江大学 2017
[4]基于农业旅游背景下的休闲农园规划研究[D]. 余小红.湖南农业大学 2013
[5]海峡两岸建筑“本土化”探索对比及分析[D]. 王建邦.天津大学 2012
本文编号:2915048
【文章来源】:西南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0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2019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及其构成
以改善,生产资源加以深化,生态环境更加永续。5.2.2大陆地区研究现状(1)休闲农业发展研究概述通过CNKI“相关期刊论文”进行检索与分析,以整体把握休闲农业的研究趋势。笔者以“休闲农业”为检索词,分别以“主题”“关键词”“篇名”“摘要”为检索项,截至2019年12月,有关休闲农业的文献,在“主题”检索下有9568篇、“关键词”检索下7027篇,“篇名”检索下4934篇、“摘要”检索下7842篇,通过分析休闲农业的发表年度趋势表(图2),可以看出,2001年以后,研究成果逐年上升,2002年研究休闲农业的文献有明显涨幅,该节点是十六大正式提出统筹城乡经济,国家旅游局倡导开展农业旅游;到2006年相关文献出现喷井式上升,该节点是全国旅游工作座谈会推出“关于促进农村旅游发展指导意见”,指出发展农村旅游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途径之一。图2主题“休闲农业”发表文献年度趋势表(图片来源:相关期刊论文)因此可以对国内休闲农业的研究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早期萌芽阶段(1980-1990年)。该阶段处于改革开放初期,农家乐模式开始出现,靠近城市的少数农村根据当地特有的资源,自发开展基础农业观光,但此时水准偏低,具有盲目性。第二阶段:初期发展阶段(1990-2001年)。该阶段我国正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人民的经济水平逐渐上升,节假日增多,且此阶段国家旅游局推出“生态旅游年”,农村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农民利用当地资源与农产品,开展了观光休闲农业园。该阶段主要以研究台湾省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经验以及我国休闲农业发展前景的思考。第三阶段:大众休闲旅游新阶段(2001-2010年)。该阶段处于人民生活由温饱型全面向小康型转变,人们对休闲农业的需求开始强烈,并且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2006年将?
论文框架(图片来源:笔者自绘)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台湾地区乡村旅游合作组织的典型模式及经验启示[J]. 黄成昆,储德平. 中国农民合作社. 2019(04)
[2]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遵循——权威人士解读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J]. 本刊记者. 上海农村经济. 2019(03)
[3]乡村旅游管理与休闲农业经营模式研究[J]. 詹艳. 旅游纵览(下半月). 2019(02)
[4]乡村旅游精致化发展的经验探讨——以台湾乡村旅游为例[J]. 邓静. 山西农经. 2018(22)
[5]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特色乡村治理体制:历程·特质·展望[J]. 高其才,池建华. 学术交流. 2018(11)
[6]乡村产业多元融合提速[J]. 乡村科技. 2018(27)
[7]台湾“农村再生计划”对大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启示[J]. 陈宇鈜,冯鑫,戴永务. 台湾农业探索. 2018(03)
[8]大数据背景下农业数据资源分类及应用前景浅析[J]. 李俊清,宋长青,周虎.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18(04)
[9]如何创新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以我国台湾乡村旅游成功经验为例[J]. 叶宁青. 旅游纵览(下半月). 2017(11)
[10]中央一号文件的“三农”政策变迁与未来趋向[J]. 陈文胜. 农村经济. 2017(08)
博士论文
[1]我国休闲农业资源开发与产业化发展研究[D]. 包乌兰托亚.中国海洋大学 2013
[2]休闲农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D]. 赵航.福建师范大学 2012
[3]休闲农场规划的理论与方法研究[D]. 范水生.福建农林大学 2007
[4]我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D]. 王继庆.东北林业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自主营造模式下的北京白塔寺传统居住地区更新研究[D]. 党田.中央美术学院 2019
[2]台湾中东部地区休闲农业园区景观设计研究[D]. 孙凡.江南大学 2018
[3]浙江民宿的乡村性营造策略与方法[D]. 孙姣姣.浙江大学 2017
[4]基于农业旅游背景下的休闲农园规划研究[D]. 余小红.湖南农业大学 2013
[5]海峡两岸建筑“本土化”探索对比及分析[D]. 王建邦.天津大学 2012
本文编号:29150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29150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