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心化治理背景下传统民居保护及更新设计研究 ——以昆明乐居村121号民居改造项目为例
发布时间:2020-12-14 13:39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农村人口的非农转移造成了农村常住人口的显著减少,人口外流、土地抛荒、建筑空置荒废等问题在空心化村落中普遍发生,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传统村落中更是突出,而传统村落的空心化发展亦严重危及到村落的物质遗产保护和文化传承,大量的传统民居由于得不到有效利用而遭到空置荒废,慢慢消弭在历史的长河中。笔者通过对昆明传统村落乐居村的调研过程中,从学者的角度体会到传统村落在空心化治理过程中,传统民居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存在不足,理论积累薄弱;而在对其传统民居更新设计改造的思考中,从设计者的角度感受到目前缺乏系统的设计标准和方法,譬如传统文化和现代的生活方式之间怎么用设计协调等。同时在对已经经过设计改造的一些当地民居案例研究时又发现一些保护及更新设计不合理部分以及潜在的传统民居保护与设计改造之间矛盾的现时问题。保护与发展是传统村落永恒的主题,本文以昆明乐居村为研究对象,多次对乐居村进行实地调研,试图分析在当前空心化治理背景下,神工集团针对乐居村传统民居保护模式的可行性分析,并结合村落实际对此种模式提出一些补充建议。通过对大量的文献及实际案例的搜集整理,对国内...
【文章来源】:云南艺术学院云南省
【文章页数】:11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乐居村区位地理位置示意图片来源:笔者自制
乐居老村的总体布局在对地形的顺应上是结合了平行等高线和垂直等高线两种方式,使村落呈现出层层叠叠的动态布局,同时也创造出了丰富的街巷空间。村落背山面水,来自山头的溪水沿着道路川流其中。村落房屋布局自由,随着等高线走向建造,依山顺势,高低错落有致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这样自由曲折的道路形成了独特的村落景观,唯一的车行道路只有一条3米左右的水泥路在村落边缘。除此之外,村落山下有作为主要集散场所的晒坪,护寨河和一座一丈多的石板双孔石桥,桥头建有牌楼。在村落的山顶处有平时人们从事祭祀活动的土主庙。5.人文环境
目前乐居村建筑形式分布情况大致如下:根据图示内容可知村落内建筑形式最为常见的为一颗印和半颗印建筑形式,占到整个村落的房屋数量一半以上,而其余的联排一颗印、一字型等混杂形式数量则稍微少一些。并且村落内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民居都是留有院落空间的,这样在更新改造时具有庭院景观提升的空间。
本文编号:2916499
【文章来源】:云南艺术学院云南省
【文章页数】:11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乐居村区位地理位置示意图片来源:笔者自制
乐居老村的总体布局在对地形的顺应上是结合了平行等高线和垂直等高线两种方式,使村落呈现出层层叠叠的动态布局,同时也创造出了丰富的街巷空间。村落背山面水,来自山头的溪水沿着道路川流其中。村落房屋布局自由,随着等高线走向建造,依山顺势,高低错落有致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这样自由曲折的道路形成了独特的村落景观,唯一的车行道路只有一条3米左右的水泥路在村落边缘。除此之外,村落山下有作为主要集散场所的晒坪,护寨河和一座一丈多的石板双孔石桥,桥头建有牌楼。在村落的山顶处有平时人们从事祭祀活动的土主庙。5.人文环境
目前乐居村建筑形式分布情况大致如下:根据图示内容可知村落内建筑形式最为常见的为一颗印和半颗印建筑形式,占到整个村落的房屋数量一半以上,而其余的联排一颗印、一字型等混杂形式数量则稍微少一些。并且村落内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民居都是留有院落空间的,这样在更新改造时具有庭院景观提升的空间。
本文编号:29164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29164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