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参与为主体的美丽乡村环境建设——以湖北红安县柏林寺村为例
发布时间:2021-01-11 01:28
从风景园林学科角度,对中国现有美丽乡村建设中环境景观规划设计模式进行分析总结,发现大多数美丽乡村建设都是基于乡村本身,具有一定的自然或人文资源,加以科学规划设计与策划运营,使乡村成功转型升级。但是我国大部分乡村地处偏远、资源匮乏,在预算有限、物资缺乏的情况下,乡村环境景观设计首先应符合实际情况,其规划设计原则首先是经济性、可持续性,然后才是美学要求。以湖北红安县柏林寺村为例,探索在共同缔造理念下,如何充分发挥村民在美丽乡村环境景观设计与建设中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创造性,让村民对乡村振兴有归属感、责任感和认同感。
【文章来源】:中国园林. 2020,36(01)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袁家村实景(王忠杰摄)
乡村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是以群众参与为核心,以政府、规划师与村民为主要参与主体,探索总结形成以村民为主体,以问题为导向的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和共享乡村治理模式[10]。一方面,通过共同缔造的方式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建设。另一方面探索形成以村民为主体的乡村建设模式,发动村民共建美好家园,实现美好环境与和谐社会共同缔造,最终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本文以红安县柏林寺村为例,探究以村民为主体的乡村环境建设模式。设计人员更多地从“参谋者”的角度,思考乡村美好环境建设的方法。
作为村庄的使用者,村民对村庄公共区域应该布置哪些功能、布局形式什么样等问题最有发言权。因此,设计团队尝试利用“空白调查问卷”的形式,让村民直接参与方案设计。设计师挨家挨户向村民发放白纸,鼓励村民用简单的符号在白纸上画出自己心中的村庄(图3)。在这一过程中,设计师重点关注孩子的活动需求,尝试引导他们更多地走向户外,增加人际交往,通过孩子的活动带动村庄的活力。设计师通过问询和引导的方式,鼓励孩子表达出内心的需求,并在纸上画出各种游乐设施具体的位置。在设计师的鼓励下,孩子们兴奋地在白纸上描绘心中的乐园。孩子们的创作激情也感染着周围的村民,他们纷纷开始尝试在白纸上表达自己的想法(图4)。图3 村里孩子在设计人员的鼓励下绘制广场方案(邓力文摄)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袁家村特色发展模式及经验探索[J]. 鲁雨. 天津农业科学. 2019(10)
[2]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出台《在城乡人居环境建设和整治中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的指导意见》[J]. 施工技术. 2019(04)
[3]盘活沉睡资源,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 生态民宿助力振兴美丽乡村[J]. 颜彭莉. 环境经济. 2019(01)
[4]吴宜夏 走进乡村 融入生态与文化之美[J]. 郭隆. 北京观察. 2018(10)
[5]结合村民素质提高的乡村景观提升途径研究——以宜兴市张阳村为例[J]. 董婵婵,杨滨章,商双娇. 中国园林. 2018(05)
本文编号:2969795
【文章来源】:中国园林. 2020,36(01)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袁家村实景(王忠杰摄)
乡村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是以群众参与为核心,以政府、规划师与村民为主要参与主体,探索总结形成以村民为主体,以问题为导向的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和共享乡村治理模式[10]。一方面,通过共同缔造的方式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建设。另一方面探索形成以村民为主体的乡村建设模式,发动村民共建美好家园,实现美好环境与和谐社会共同缔造,最终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本文以红安县柏林寺村为例,探究以村民为主体的乡村环境建设模式。设计人员更多地从“参谋者”的角度,思考乡村美好环境建设的方法。
作为村庄的使用者,村民对村庄公共区域应该布置哪些功能、布局形式什么样等问题最有发言权。因此,设计团队尝试利用“空白调查问卷”的形式,让村民直接参与方案设计。设计师挨家挨户向村民发放白纸,鼓励村民用简单的符号在白纸上画出自己心中的村庄(图3)。在这一过程中,设计师重点关注孩子的活动需求,尝试引导他们更多地走向户外,增加人际交往,通过孩子的活动带动村庄的活力。设计师通过问询和引导的方式,鼓励孩子表达出内心的需求,并在纸上画出各种游乐设施具体的位置。在设计师的鼓励下,孩子们兴奋地在白纸上描绘心中的乐园。孩子们的创作激情也感染着周围的村民,他们纷纷开始尝试在白纸上表达自己的想法(图4)。图3 村里孩子在设计人员的鼓励下绘制广场方案(邓力文摄)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袁家村特色发展模式及经验探索[J]. 鲁雨. 天津农业科学. 2019(10)
[2]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出台《在城乡人居环境建设和整治中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的指导意见》[J]. 施工技术. 2019(04)
[3]盘活沉睡资源,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 生态民宿助力振兴美丽乡村[J]. 颜彭莉. 环境经济. 2019(01)
[4]吴宜夏 走进乡村 融入生态与文化之美[J]. 郭隆. 北京观察. 2018(10)
[5]结合村民素质提高的乡村景观提升途径研究——以宜兴市张阳村为例[J]. 董婵婵,杨滨章,商双娇. 中国园林. 2018(05)
本文编号:29697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29697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