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环境艺术论文 >

绿地格局对城市地表热环境调节作用的多尺度分析

发布时间:2021-01-16 03:17
  【目的】城市绿化是协助城市应对气候变化、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有效途径,而分析影响绿地降温效应的因素及机制是合理改善城市绿化措施的理论基础。【方法】基于Landsat-8 TIRS热红外数据反演地表温度,并通过同期Spot 6遥感影像数据解译土地利用/覆盖类型并获取绿地信息,在此基础上结合景观指标和移动窗口法,从不同尺度分析城市绿地空间格局对地表温度的影响。【结果】在斑块水平上,斑块面积、形状以及相邻绿地面积对乔木林地斑块内部温度具有显著影响;与乔木林地不同,草地斑块的内部温度主要受斑块面积的影响,与二维形状复杂度无明显相关性。在不同地表中,水体降温效应最强,乔木林地次之,草地最弱。在类型水平上,增加乔木林地面积占比、加强边界复杂程度,以及提高林地斑块之间的聚集度,可以有效地降低区域温度;景观组分对降温强度的影响高于景观构型,结果显示每增加10%的乔木林地覆盖面积,可以降低区域温度1.03℃。绿地景观格局与地表温度的相关性具有一定的尺度依赖性。【结论】开展绿地空间格局与降温强度的关系研究,有助于实现绿地的合理配置与前瞻性布局,能够为城市绿地规划以及可持续发展规划建设提供切实可行的参考依据。 

【文章来源】: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44(03)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绿地格局对城市地表热环境调节作用的多尺度分析


研究区区位示意图

分类图,分类图,斑块,面积


相比其他用地类型,乔木林地和草地皆具有较高斑块指数(NP)以及较低的聚集度(AI),意味着上海市的绿地斑块破碎度较高。乔木林地以及草地斑块平均面积(SMP)分别为0.32和0.16 hm2,说明上海中心城区内的绿地斑块面积较小,以小、中型绿地为主。此外,建设用地面积为27 640.06 hm2,约占研究区面积的64%,较高的聚集度(AI)和斑块平均面积(SMP)以及较低的斑块个数(NP)意味着研究区内建设用地密度高、面积大以及连接度高。根据解译结果(图2和图3),上海中心城区整体热岛效应显著,建筑用地空间分布与高温区空间分布基本吻合,形成热岛区[24],而大面积的水体和连续的植被群落在温度空间分布图中则形成了明显的城市“冷岛”现象[25]。图3 研究区地表温度分布图

温度分布图,温度分布图,地表,温度


图2 研究区用地分类图为进一步论证不同地物类型与地表温度空间分布之间的关系,采用Zonal分析方法分类提取各用地类型斑块的温度像元并计算均值[12],结果证实用地类型与地表温度之间具有紧密联系,以往研究中也有相似观点[2,12,26]。相比区域平均温度,水体的降温强度最大(-4.83℃),乔木林地与草地次之,降温强度分别为-1.99、-0.76℃,建筑、不透水面等的建设用地的地表温度最高为46.29℃(表3)。


本文编号:29800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29800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573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