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环境艺术论文 >

铁路建设生态保护法治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28 12:21
  作为一项基本国策,环境保护是近些年来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人类社会关注的重点。当前,我国铁路生态环境恶劣,污染严重,状况有待改善。因此,我们必须要加强铁路建设生态保护。铁路建设生态保护不仅可以减少铁路建设对周围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和破坏,还可以实现铁路行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但总体而言,我国铁路建设生态环境恶化,生态环境污染呈现流动性、分散性、多样性、地域性等特点,铁路建设对施工沿线的自然植被、水资源、土地资源、地质环境、野生动物、人文景观等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使得铁路建设生态保护成为当务之急。当前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生态法治逐步成为一种趋势。法律手段作为规范公众日常生活行为的一种重要方式,对生态保护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同样,用法律手段规制铁路建设行为有利于减少污染和破坏,缓解铁路生态环境现状,也有利于完善法律体系,推进法治进程。但是,目前我国铁路建设生态环境保护法律还存在诸多的问题,比如缺少系统性的铁路生态环境保护法律体系、铁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不完善、铁路建设施工中缺乏环保机制不健全、竣工后生态恢复工作不到位、铁路环保监管和执法力度不足以及缺少广泛的公众参与等。因此,有... 

【文章来源】:石家庄铁道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7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二、相关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述评
    三、研究思路、方法及创新点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的主要方法
        (三)研究的创新点
第二章 铁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保护的特殊性
    一、铁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一)对自然植被的影响
        (二)对水资源的影响
        (三)对土地环境的影响
        (四)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五)对野生动物的影响
        (六)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影响
    二、铁路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的特殊性
        (一)全面性
        (二)范围广泛且分散
        (三)地域差异性
        (四)高技术水平
第三章 铁路建设生态保护的理论与法制
    一、铁路建设生态保护的法治理论
        (一)生态文明理论
        (二)马克思生态经济理论
        (三)可持续发展理论
    二、我国铁路建设生态保护的法律规范
        (一)主要的法律、行政法规
        (二)部门规章
    三、我国铁路建设生态保护的主要法律制度
        (一)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二)“三同时”制度
        (三)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制度
        (四)环境监测制度
        (五)有关防风固沙法律制度
        (六)有关动植物保护法律制度
        (七)有关森林草原保护法律制度
        (八)有关生态保护区法律制度
第四章 我国铁路建设生态保护法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少系统性的铁路生态环境保护法律体系
    二、铁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不完善
    三、施工过程中生态环保机制不健全
        (一)有关单位人员缺乏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环保技术水平不高,施工方法不当
    四、竣工后生态恢复工作不到位
    五、铁路环保监管和执法力度不足
    六、生态环境保护缺少广泛的公众参与
        (一)公众参与效果不佳
        (二)公众参与时点滞后
        (三)信息公开制度不完善
第五章 完善我国铁路建设生态保护法治问题的对策
    一、完善铁路建设生态环境保护法律体系
    二、加强铁路建设生态环境综合评价
        (一)加强铁路建设项目选线环境影响评价
        (二)加强铁路建设项目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评价
        (三)加强铁路建设项目的全过程评价
    三、健全铁路建设生态环保机制
        (一)提高有关单位人员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创新科技,改善施工方法
    四、完善竣工后生态恢复工作
        (一)做好临时用地的复垦与生态恢复
        (二)做好生态景观和动植物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恢复
        (三)做好长大隧道施工的环境与生态恢复
    五、完善铁路环境公益诉讼制度
    六、加大铁路建设生态保护的监管执法力度
        (一)明确监管主体,完善监督机制
        (二)引入铁路工程环境监理
        (三)推行铁路建设环境许可证制度
    七、强化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
        (一)完善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制度
        (二)完善环境信息的公开
        (三)提高公众的主动参与意识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公众参与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 郝亮,杨威杉.  科技促进发展. 2017(Z2)
[2]我国建设项目环评制度的现实困局及其完善路径[J]. 黄锡生,韩英夫.  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2017(04)
[3]关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现状问题以及改革创新措施分析[J]. 赵洁.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7(04)
[4]法理学视角下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研究[J]. 周正.  桂海论丛. 2017(02)
[5]论后发国家生态文明理论的建构与基本特点[J]. 王雨辰,王永星.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6)
[6]龙江县花园水利枢纽工程建设中的环境保护[J]. 洪万平.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16(06)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法治建设探析[J]. 林泉.  前沿. 2016(06)
[8]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中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进展[J]. 刘玲.  生态科学. 2016(02)
[9]环保新形势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存在的挑战及建议[J]. 徐蕾.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6(01)
[10]马克思生态经济理论中国化困境与展望[J]. 何悦.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5(S2)



本文编号:30049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30049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2a0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