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环境艺术论文 >

新型微气泡发生装置在处理污染水体中的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31 12:15
  曝气系统不仅是污废水好氧生物处理的核心单元之一,也是受污染水体进行修复的重要手段,其充氧性能直接影响到微生物处理效果和运行能耗。本研究针对水处理领域,研发了一种高效、低耗的新型微气泡发生装置,通过气泡发生试验确定了气泡悬浮时间、有效气液混合比及气泡直径等参数;通过清水充氧试验确定了饱和溶解氧浓度、标准氧总转移系数、充氧能力及氧利用率等参数。并考察了新型微气泡发生装置在城市污水、景观水体及黑臭水体中的处理修复效果。在此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新型微气泡发生装置和普通曝气装置进行评价研究,得出适宜该装置处理的水体,进一步探讨了新型装置的经济效益价值。本研究采用溶气释气法原理,研制了一种适用于水处理的新型微气泡发生装置。该装置摒弃传统溶气释气法所需要的大型溶气释气装置,并且采用自吸式进气方式,从而降低了整个装置的体积、能耗及成本造价。此外该装置采用压力流的出水方式,不仅能增强氧分压,提高氧传质效率,而且压力流具有对水体大分子污染物质切割细化的能力,从而使得微生物、污染物及溶解氧充分混合接触,微生物活性得以进一步增强,提高了对污染物质的去除能力。新型微气泡发生装置气泡发生试验结果表明,新型装置能... 

【文章来源】:重庆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新型微气泡发生装置在处理污染水体中的应用研究


气液两相界面浓度分布图

技术路线图


技术路线图

系统图,微气泡,发生装置,系统图


注:1 过滤口,2 进水管,3 进气管,4 气体流量计,5 水泵,6 减压孔,7 出水管,8 释放喷头,9 止回阀。图 2.1 新型微气泡发生装置系统图Fig. 2.1 The system of a new type of microbubble generator由研究装置的发生原理可知,进气量与进水量的比值影响该装置的产泡性为水泵的压力是一定的,如果进气量过大,气体就不能完全溶于水中,由此会水泵出口产生很多大小不一的宏观尺寸的气泡;如果进气量太小,虽然经过水压、释气孔减压能够产生微气泡,但气泡产量不会太大,水体的溶氧效果会变能使整个装置处于最高效率状态。所以,基于以上分析,要获得稳定高效的微,控制进气量成为曝气装置设计的关键。2.3 新型微气泡发生装置相关参数计算及设计新型微气泡发生装置的设计要求:在无需溶气释气罐的前提下,进一步去除的供气作用,采用水泵进水口形成负压供气,降低功耗;该装置考虑为试验用求水泵流量适中。所以装置设计参数定位:额定流量为 2.5 m3/h,功率为 370 W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技术及其发展趋势[J]. 张列宇,王浩,李国文,熊瑛.  环境保护. 2017(05)
[2]水草腐烂引发的黑臭水体应急处置技术研究[J]. 孙淑雲,古小治,张启超,陈开宁.  湖泊科学. 2016(03)
[3]城市黑臭水体形成机理与评价方法研究进展[J]. 王旭,王永刚,孙长虹,潘涛.  应用生态学报. 2016(04)
[4]白云湖水利工程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曝气效果应用研究[J]. 庞志研,高强,余安仁,赵登礼.  人民珠江. 2015(02)
[5]污水处理中曝气设备的研究进展[J]. 张塞,张有忱,阎华,杨卫民.  广东化工. 2015(05)
[6]鼓风曝气在污水处理系统中的作用[J]. 刘晓奇,沈晓畅.  天津化工. 2015(01)
[7]基于纳米气泡的煤炭浮选模型研究[J]. 骆庆群,杨洁明.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2014(02)
[8]超微米气泡技术应用于黑臭河水质处理试验研究[J]. 张奎兴,罗建中.  环境工程. 2014(02)
[9]生态修复综合技术在杭州虾龙圩河的应用[J]. 张晓红,宋肖锋,蔡国强,李世玉,沈小红,蔡建海.  环境工程学报. 2012(12)
[10]校园湖水体黑臭产生机制的研究[J]. 丁琦,汤利华,谢丹.  工业用水与废水. 2012(03)



本文编号:30108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30108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3b5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