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环境艺术论文 >

大东港桑田休闲园规划设计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01 07:26
  本文以桑田休闲园为研究对象,探寻桑田休闲体验景观的设计方法。在当今我国“一带一路”建设的大背景下,蚕桑业作为丝绸之路的摇篮有着深远的影响,建设桑田休闲园对于延续和发展乡村蚕桑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桑园作为蚕乡特色农业资源的角度出发,探讨基于桑园多功能利用的景观规划设计的方法。首先通过对生产性景观以及蚕桑主题旅游的文献进行综述;而后对桑田景观的相关概念、蚕俗历史文化及内涵进行总结分析;随后以蚕桑主题村、蚕桑特色小镇相关案例调查分析提出桑田休闲园规划设计方法;最后以大东港桑田休闲园项目进行实例分析与设计实践。论文得出以下研究成果:(1)从桑园历史文化及生产实践看,桑园景观可用“桑园+”表述。(2)从景观角度,桑园可按照时间、空间、环境及功能四个因素分为十三种类型,即古桑园、现代桑园;块状桑园、间作桑园、散点桑园、围塘桑园;野生桑园、驯改桑园、人工桑园;文遗桑园、生产桑园、生态桑园、观光桑园。(3)桑园景观设计有八个制约因素和四个分区标准。制约因素分别为桑园的地形地貌特征;村庄的交通流线分布;村庄的河网水系分布;桑树种植斑块的分布;农业保护用地的范围;村庄建设开放的范围;村庄民俗文化的制约;... 

【文章来源】:浙江农林大学浙江省

【文章页数】:10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大东港桑田休闲园规划设计研究


扶桑神木

甲骨文,写法,桑树,景观


大东港桑田休闲园规划设计研究12本文陈述的生产性景观主要讨论在乡村地域之中,劳动人民用以生产的区域内通过活动结合自然系统的运作,所产生的生态美、智慧美、人文美的独特景观。2.2桑园基础理论研究2.2.1桑田休闲园概念诠释桑田休闲园是一个复合的概念名词,可以指一切以“桑”为景观元素进行设计的田野景观休闲基地,它主要包含了桑树成群生产种植形成的生产性景观;桑园的人文发掘下所表现出的文化景观;以环境改善、生态循环为目的而设计的生态景观等能够展现出桑园与人类和谐共生的景观为一体的休闲体验系统。桑树作为地球上生命力最顽强的树种之一,千百年来它伴随着人类的成长休戚相关。用景观的角度去讲述桑树与人类共生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桑园景观的研究成为必然,如何合理利用桑树这种乡土资源,发掘它的生产美、智慧美、文化美、生态美是桑田休闲园这一命题需要解决的问题。2.2.2植桑的历史概述从古至今桑树就是我国各地常见种植的树木,有文字记载之前,人们就自发的种植桑树了。甲骨文中就有“桑”字(图2.2),《诗经》中也有“爱求柔桑”、“南山有桑”等相关提及,1958年,浙江钱山樣遗址出土少许丝织品,经过检测,约有4700年的历史了,另外1973年和1977年宁绍平原河姆渡原始社会遗址发掘中,发掘了一件7000年前的蛊形雕器和印有昆虫食叶图的陶片,这是一片珍贵的蚕食桑叶图,有文字记载之后,桑树有了更多的描述。图2.2桑字的甲骨文写法Figure2.2Oraclewritingofmulberrycharacters

文化形象


ず又?校?A钟殖晌?四信??橄笳鞯拇?沓∷??撕妥?然的和谐相处完美的交织在这里,成为文化。2.2.3.2采桑女桑在古代人们传统观念当中,就是女性的代表。自古以来,桑树代表着女性的生殖力,周族女始祖姜嫄就是以桑林为生殖崇拜的信仰下,来到林中诞下后代。桑树生命力顽强,叶子成长的速度很快,果实丰富,人们很容易把“桑”与“女性”联想在一起。《卫风·氓》中有诗“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在《诗经》中与“桑”相关的作品有20多篇,多为描写女性的。大多诗篇当中,人们对采桑女的形象(图2.3)十分热衷,这样的文化形象的传承使得人们对于女性的审美也有了一定的影响。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体制下,社会需求使得采桑女与社会各阶层之间都形成了特别丰富的文化关联。图2.3采桑女的文化形象Figure2.3Culturalimageofwomenincollectingmulberryleaves2.2.3.3采桑诗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过程之中是最易形成文化表现的过程,有关于采桑的诗词,早期就有《魏风·十亩之间》中的“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行与子还兮。十亩之外兮,桑者泄泄兮,行与子逝兮。”诗中表现的是桑园之中男女约会的场景。《列子·说符》中“道见桑妇,悦而与言”,诗中是以男性视角描绘采桑女劳作的场景,又如汉乐府中《采桑度》:“系条采春桑,采叶何纷纷。采桑不装钩,牵坏紫罗裙”等对于采桑的情节描述。桑的意义不只在于养蚕植桑,还有审美意味和生活意味。孟浩然在《过故人庄》中说“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陶渊明在《归田园居》中说“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都是以桑树为他们田园生活中的一部分,来述说隐逸休闲的生活情趣。唐宋时期的采桑诗也有不涉及男女爱情和诗人的个人情杯的诗篇,而是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乡村建设背景下生产性景观元素在乡土景观中的应用策略探究[J]. 杨琪芮.  现代园艺. 2018(14)
[2]我国传统文化生态系统的修复与再生——以浙江海宁中国蚕桑丝织文化遗产生态园为例[J]. 朱江.  小城镇建设. 2018(07)
[3]探索古代生产性景观在极端环境下的转变[J]. 朱梦梦,张睿舒.  建材与装饰. 2018(20)
[4]江西蚕桑文化旅游的开发现状与策略研究[J]. 黎小萍,徐宁,夏裕辉,陈紫梅,郑蜀云,游艳红.  江西农业学报. 2018(05)
[5]关于发展生态蚕桑产业的思考[J]. 廖森泰.  蚕业科学. 2018(02)
[6]乡村振兴战略下发展蚕桑旅游的路径与对策[J]. 赵春晓.  北方蚕业. 2018(01)
[7]以蚕桑为主线发展乡村旅游业的效益分析与建议[J]. 李莉.  广东蚕业. 2018(02)
[8]宜昌市夷陵区发展蚕桑产业促进农旅融合的成效与经验[J]. 郭云,谢合平,钟家成,黄延政,郭仁杰.  中国蚕业. 2018(01)
[9]镇江蚕桑文化保护与发展研究[J]. 张业顺,吴堂凤,张国政,王福海.  丝绸. 2018(02)
[10]蚕(桑)旅融合模式研究——以江西凤凰沟现代农业示范园为例[J]. 管帮富,徐宁,俞燕芳,王礼献,杜贤明.  蚕桑茶叶通讯. 2017(06)

博士论文
[1]桑史—经济、生态与文化(1368-1911)[D]. 乐锐锋.华中师范大学 2015

硕士论文
[1]杭州地区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生产性景观调查分析与研究[D]. 宋吉贤.浙江农林大学 2017
[2]农村生产性景观规划研究[D]. 高琳琳.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7
[3]农业生产性景观设计策略与方法研究[D]. 张梦娜.四川美术学院 2016
[4]走向食物的自足[D]. 刘瑶玲.湖南师范大学 2016
[5]基于朴门永续设计理念的城市农业公园规划设计研究[D]. 杨丛余.西南大学 2016
[6]“桑”和“桑”参构语词的语义分析及文化阐释[D]. 刘楠.福建师范大学 2016
[7]湖南生产性景观现状调查与发展研究[D]. 何鹏.湖南农业大学 2015
[8]生产性景观要素在乡土景观中的再利用研究[D]. 王立群.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5
[9]乡村生产性景观的保护与利用[D]. 王雪微.浙江农林大学 2015
[10]浅析生产性景观中植物的应用[D]. 宋继华.浙江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0124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30124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eb2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