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环境艺术论文 >

天水仙人崖罗汉堂彩塑艺术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02 13:41
  仙人崖位于甘肃省天水市东南65公里处的麦积山风景名胜区,麦积山石窟的东北方向,始建于南北朝,据今近一千六百余年,是一个集道教、佛教于一体的宗教道场。作为石窟寺造像文化的汇集地,现存北魏、宋、明、清各代造像共164余尊,元、明、清壁画350余平米,明清殿宇27座。其彩塑造像风格独特且保存完整,在西北地区具有代表性,对研究该地区宗教造像艺术风格的发生、发展有重要的意义。鉴于目前学界关于仙人崖彩塑的研究极为欠缺,本文以仙人崖罗汉堂彩塑十八罗汉作为个案进行研究,力争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丰富人们对仙人崖彩塑,乃至西北地区彩塑艺术的认识。在多次调查过程中,笔者发现仙人崖罗汉堂彩塑与陕西、山西、云南等地区罗汉造像在风格上具有鲜明差异性,不禁提出三个问题:一是相比之下,仙人崖罗汉堂十八罗汉造型的风格特征如何?二是仙人崖罗汉堂十八罗汉造像风格的成因是什么?三是为什么仙人崖罗汉堂十八罗汉造像出现如此风格?围绕这三个问题,本文首先对“罗汉”的概念进行界定,并梳理中国罗汉造像风格的源流,力图将仙人崖罗汉堂十八罗汉置于历史序列中。其次,运用人类学的田野调查法,将多次深入实地考察、测绘、临摹,搜集的一手图像资料和文... 

【文章来源】:海南师范大学海南省

【文章页数】:9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图文】:

天水仙人崖罗汉堂彩塑艺术研究


龙门石窟看经寺罗汉(唐代)

罗汉,烟霞,杭州


绪论9图1-3杭州烟霞洞罗汉(五代)图1-4贯休所绘罗汉(五代)“世态相”最具代表性的当属杭州烟霞洞十八罗汉造像(如图1-4),其形象是典型的世俗人物形象,造型写实生动,此时的罗汉像已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和鲜明的特征,与前代相比,造像形式由浮雕形式发展成为圆雕,造型更加立体,体量饱满,外轮廓线十分简洁清晰,但造型过于简单、稚拙、生硬。宋代,罗汉造像发展以趋成熟,整体呈现出“世态相”(如图4)的风格面貌。宋代文风盛行、禅学成为了文人墨客的日常修行方式,这可能是推动罗汉造像盛行的重要原因。金维诺、罗世平先生认为:“罗汉像是在禅宗勃兴后盛行的造像题材,造像轨依不同,佛典有十六罗汉、十八罗汉、五百罗汉等名目”①。王子云先生也说:“罗汉是禅宗的产物,以达摩为初祖,所以罗汉都是属于达摩、祖师或尊者一类的人物。②由此可知,禅宗的兴起对罗汉造像的发展起到很重要的推动作用。李泽厚先生说:“在宗教雕塑里,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异,有各种不同的审美标准和美的理想。概括说来,大体(也只是大体)可划为三种:即魏、唐、宋。一以理想胜(魏),一以现实胜(宋),二者结合胜(唐)。”③宋以现实胜,意味着更加世俗化、世态相、写实。目前保存较为完好的山西青莲寺十六罗汉彩塑、长子崇庆寺十八罗汉彩塑、山东长清灵岩寺部分罗汉彩塑,这些彩塑造像代表了宋代罗汉造像的最高水平。也①金维诺、罗世平.中国宗教关术史[M].南昌:江西出版社,1995:192.②王子云.中国雕塑史[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8:218-219.③李泽厚.美的历程[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1:124.图1-5山东灵岩寺罗汉之一(宋代)

罗汉


绪论9图1-3杭州烟霞洞罗汉(五代)图1-4贯休所绘罗汉(五代)“世态相”最具代表性的当属杭州烟霞洞十八罗汉造像(如图1-4),其形象是典型的世俗人物形象,造型写实生动,此时的罗汉像已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和鲜明的特征,与前代相比,造像形式由浮雕形式发展成为圆雕,造型更加立体,体量饱满,外轮廓线十分简洁清晰,但造型过于简单、稚拙、生硬。宋代,罗汉造像发展以趋成熟,整体呈现出“世态相”(如图4)的风格面貌。宋代文风盛行、禅学成为了文人墨客的日常修行方式,这可能是推动罗汉造像盛行的重要原因。金维诺、罗世平先生认为:“罗汉像是在禅宗勃兴后盛行的造像题材,造像轨依不同,佛典有十六罗汉、十八罗汉、五百罗汉等名目”①。王子云先生也说:“罗汉是禅宗的产物,以达摩为初祖,所以罗汉都是属于达摩、祖师或尊者一类的人物。②由此可知,禅宗的兴起对罗汉造像的发展起到很重要的推动作用。李泽厚先生说:“在宗教雕塑里,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异,有各种不同的审美标准和美的理想。概括说来,大体(也只是大体)可划为三种:即魏、唐、宋。一以理想胜(魏),一以现实胜(宋),二者结合胜(唐)。”③宋以现实胜,意味着更加世俗化、世态相、写实。目前保存较为完好的山西青莲寺十六罗汉彩塑、长子崇庆寺十八罗汉彩塑、山东长清灵岩寺部分罗汉彩塑,这些彩塑造像代表了宋代罗汉造像的最高水平。也①金维诺、罗世平.中国宗教关术史[M].南昌:江西出版社,1995:192.②王子云.中国雕塑史[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8:218-219.③李泽厚.美的历程[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1:124.图1-5山东灵岩寺罗汉之一(宋代)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传统雕塑的线意志[J]. 滕小松.  雕塑. 2011(05)
[2]体质人类学视角下的筇竹寺罗汉造像量度——艺术与现实关系的实证[J]. 孙琦,吴伟.  设计艺术(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 2009(06)
[3]“雕塑”概念的渊源、流变和“雕塑家”的出现[J]. 刘礼宾.  雕塑. 2008(04)
[4]庄浪云崖寺等石窟的调查简报[J]. 董广强.  敦煌研究. 2008(03)
[5]贯休与十六罗汉像[J]. 蒋琳.  东方博物. 2005(04)
[6]仙人崖石窟(下)[J]. 董玉祥.  敦煌研究. 2004(01)
[7]仙人崖石窟(上)[J]. 董玉祥.  敦煌研究. 2003(06)
[8]罗汉信仰及其造像艺术[J]. 沈柏村.  青海社会科学. 1997(03)
[9]中国的罗汉造像[J]. 钱正坤.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04)

博士论文
[1]罗汉图像的风格及流变研究[D]. 林晋生.中国美术学院 2017
[2]长清灵岩寺宋代彩塑罗汉像研究[D]. 胡新华.山东大学 2015

硕士论文
[1]灵岩寺泥塑造像艺术特征研究[D]. 王欣伟.中国艺术研究院 2014
[2]明代韩王与陇东佛教[D]. 吴通.兰州大学 2012
[3]罗汉造像研究—山西及山东部分地区寺庙罗汉身份确认及造像比对[D]. 孙婷婷.中央美术学院 2012
[4]杭州烟霞洞五代罗汉造像研究[D]. 范艳.中国艺术研究院 2010
[5]五代两宋罗汉图像研究[D]. 于亮.南京艺术学院 2010
[6]中国古代雕塑与绘画之线造型的互通性研究[D]. 肖迪.大连理工大学 2010
[7]山东灵岩寺宋代罗汉像艺术形式研究[D]. 李仲如.中央美术学院 2003



本文编号:30593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30593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890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