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环境影响下青岛滨海建筑形态特征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17 18:49
作为一个北方滨海城市,青岛因其独特的区位特点,城市结构和建筑形态与内陆城市截然不同,其中,海洋环境的影响是不可忽略的。海洋环境对于滨海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的影响不仅局限于物理层面,近年来由于人们对海洋景观的需求度逐渐提升,海洋环境的影响逐渐上升到心理需求层面和社会需求层面。即海洋环境对滨海建筑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层面:一是基本需求层面,建筑形态特征被动地适应海洋自然环境,尤其是在工业革命之前,建筑技术不发达,此做法是改善建筑空间质量的主要手段;二是心理需求层面,向海心理需求主要源于海洋文化的发展和人们对于美好自然环境的追求,属于滨海建筑主动响应海洋环境的层面;三是社会需求层面,青岛传统文化是在独特的滨海地理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具有丰富而又独特的的历史底蕴,其中滨海地域文化是滨海特色重要的精神内涵,是青岛维持滨海整体风貌的根本动因。本文以青岛主城区滨海建筑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人的需求层次,分别探讨海洋自然环境、海洋人文环境对青岛滨海建筑形态特征的影响。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一、二章)是对研究基础的阐述,第一章介绍了全文的研究背景、目的、意义、研究内容、海洋环境对滨海...
【文章来源】:青岛理工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13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海洋环境与人的需求变化关系(图片来源:笔者自绘)
青岛理工大学工学硕士学位论文4的向海特征。而在城市建设的角度来讲,滨海建筑的建设要在城市规划的大框架之下,要符合整体的城市环境和发展规律,因此滨海建筑建设呈现出延续城市风貌的地域特征。图1.2滨海空间需求层次分析(图片来源:笔者自绘)本文的研究立足于青岛北方滨海的区位特点,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为指导,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一是对滨海建筑的海洋自然环境适应性进行研究,总结出在海洋自然环境的影响下,滨海建筑的选址布局特征、建筑形态特征,以及对抗自然环境的辅助措施。二是青岛滨海建筑回应海洋环境的向海特征,主要包括滨海建筑类型分布特征、建筑总体布局特征、建筑空间组织特征等。三是滨海建筑在传承滨海地域文化以及符合时代需求和地方审美下建筑形态表现。1.3.2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本文以青岛滨海建筑为研究对象。滨海建筑处在城市的最边缘,是一道对外“大门”,滨海岸带首先与海洋有最亲密的关系,也最先受到海洋环境的直接作用,在滨海城市建设中一定是最具特色和代表性的,是城市发展的重心,承载着地域文化、民族文化和时代文化,是现代滨海城市规划和建筑创作的源泉。青岛自开埠以来,青岛地区的开发主要集中在青岛湾、汇泉湾、太平湾一带,直到1992年以后才加大了其他地区的开发力度。由于研究精力有限,无法对青岛长达700多千米的岸线全部进行研究,鉴于青岛东岸城区南部滨海岸带自然条件优越,风景优美,近代以来发展脉络清晰,建筑类型全面,建筑质量整体较高,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代表性,因此本文以青岛典型滨海建筑为主要研究对象,以青岛东岸城区滨海岸带为主要研究范围进行课题的研究。
青岛理工大学工学硕士学位论文9图1.3SITE-SPECIFICFLOATINGHome(图片来源:https://www.sohu.com/a/191257385_116463)图1.4SeaOrbiter水下海洋空间站(图片来源:http://www.sailingglobe.cn/news/view/1073.html)2.国内相关研究由于我国滨海区发展起步较晚,客观上导致了国内关于滨海建筑的理论研究相对滞后,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人们对于高品质生活环境的呼声越来越高,各地学者对滨海空间规划、海洋环境下建筑形态的探讨也逐渐增加,加上我国“海洋强国”、“海洋强时战略的提出,滨海城市建设的热度只增不减。虽然目前国内关于本课题还没有形成系统的框架,但各地学者尤其是滨海城市内的学者,已经呈现出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广西特色民居风格研究(滨海民居分册)》(201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编)一书中以受海洋气候和文化等特点影响的滨海民居为研究对象,对广西滨海地区的人居环境、建筑分布及建筑特征进行研究,其系统性的研究方法对滨海城市的研究起到了先导作用,并为当代滨海区规划和建筑设计提供思路;学者符琳琳(2011年)、郑开雄(2018)、张铭(2019年)等从城市空间结构、滨海空间规划等角度对滨海空间提出优化策略。学者蒋龙波(2015年)以中国传统的风水理论在古代城镇适应自然环境方面的经验和规律为基础,总结了各学者对传统的思想城镇风水格局的科学阐释,并将这些理想格局的有机衍变和适应理念应用到沿海环境中。学者侯永禄(2019年)从滨海空间中的“形”、“色”、“质”引起的视觉感知方面对滨海建筑设计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思路。关于滨海空间的许多研究建立在历史文化和地域特色的大背景下,学者姚玫宇(2012年)、王金凤(2019年)分别对青岛、秦皇岛的滨海建筑风貌的地域性特色进行研究,滨海?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网络文本的城市旅游意象符号表征研究——以青岛市为例[J]. 蔡礼彬,宋莉.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9(03)
[2]青岛邮轮母港客运中心[J]. 曾冠生,禹庆,颜子昌,徐成龙,赵夏青,刘国麟,韦锡艳,杨映金,王婉君,唐文熊,张超,夏至. 建筑知识. 2018(08)
[3]青岛德租时期民居气候适应性设计研究[J]. 李佳艺,贾子剑. 安徽建筑. 2018(01)
[4]青岛德租时期中西建筑文化的融合——以独立式住宅为例[J]. 徐飞鹏,李瑞. 青岛理工大学学报. 2017(01)
[5]基于文化地理学的海洋文化基本理论[J]. 司徒尚纪,许桂灵. 广东开放大学学报. 2015(02)
[6]扬帆海上剧场——美意海水源热泵工程实例巡礼[J]. 马菲. 机电信息. 2012(16)
[7]海岸建筑后退线模型建立及应用——以大连市为例[J]. 王鹏,蔡悦荫,林霞,王伟伟.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12(01)
[8]山东即墨市北阡遗址2007年发掘简报[J]. 王芬,栾丰实,宋艳波. 考古. 2011(11)
[9]国外沿海开发对中国滨海地区发展的启示[J]. 雷诚,范凌云. 国际城市规划. 2010(01)
[10]奥帆赛(青岛)筹备与举办的综合评价研究[J]. 刘志亭. 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 2009(02)
博士论文
[1]德租时期青岛建筑研究[D]. 陈雳.天津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秦皇岛滨海建筑风貌解析与设计策略研究[D]. 王金凤.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2019
[2]城市滨海重点地段城市设计方法研究[D]. 刘晨阳.山东建筑大学 2019
[3]城市设计视角下青岛典型滨海空间的城海关系研究[D]. 杜雪薇.青岛理工大学 2019
[4]青岛滨海公共建筑向海特征研究[D]. 宓桂梅.青岛理工大学 2019
[5]畔柳昭雄的滨海城市与海洋建筑营造思想研究[D]. 李俊莹.青岛理工大学 2019
[6]青岛德租时期欧人区民居生态经验研究[D]. 贾子剑.吉林建筑大学 2018
[7]基于自组织理论的滨海建筑地域性表达研究[D]. 丁懿.青岛理工大学 2018
[8]青岛近代历史居住建筑保护和再利用研究[D]. 徐攀登.青岛理工大学 2018
[9]现代主义建筑在青岛地区的源起与发展(1949年以前)[D]. 马莉.青岛理工大学 2016
[10]青岛民国时期的城市规划与建设(1929-1937)[D]. 袁春晓.青岛理工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087547
【文章来源】:青岛理工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13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海洋环境与人的需求变化关系(图片来源:笔者自绘)
青岛理工大学工学硕士学位论文4的向海特征。而在城市建设的角度来讲,滨海建筑的建设要在城市规划的大框架之下,要符合整体的城市环境和发展规律,因此滨海建筑建设呈现出延续城市风貌的地域特征。图1.2滨海空间需求层次分析(图片来源:笔者自绘)本文的研究立足于青岛北方滨海的区位特点,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为指导,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一是对滨海建筑的海洋自然环境适应性进行研究,总结出在海洋自然环境的影响下,滨海建筑的选址布局特征、建筑形态特征,以及对抗自然环境的辅助措施。二是青岛滨海建筑回应海洋环境的向海特征,主要包括滨海建筑类型分布特征、建筑总体布局特征、建筑空间组织特征等。三是滨海建筑在传承滨海地域文化以及符合时代需求和地方审美下建筑形态表现。1.3.2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本文以青岛滨海建筑为研究对象。滨海建筑处在城市的最边缘,是一道对外“大门”,滨海岸带首先与海洋有最亲密的关系,也最先受到海洋环境的直接作用,在滨海城市建设中一定是最具特色和代表性的,是城市发展的重心,承载着地域文化、民族文化和时代文化,是现代滨海城市规划和建筑创作的源泉。青岛自开埠以来,青岛地区的开发主要集中在青岛湾、汇泉湾、太平湾一带,直到1992年以后才加大了其他地区的开发力度。由于研究精力有限,无法对青岛长达700多千米的岸线全部进行研究,鉴于青岛东岸城区南部滨海岸带自然条件优越,风景优美,近代以来发展脉络清晰,建筑类型全面,建筑质量整体较高,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代表性,因此本文以青岛典型滨海建筑为主要研究对象,以青岛东岸城区滨海岸带为主要研究范围进行课题的研究。
青岛理工大学工学硕士学位论文9图1.3SITE-SPECIFICFLOATINGHome(图片来源:https://www.sohu.com/a/191257385_116463)图1.4SeaOrbiter水下海洋空间站(图片来源:http://www.sailingglobe.cn/news/view/1073.html)2.国内相关研究由于我国滨海区发展起步较晚,客观上导致了国内关于滨海建筑的理论研究相对滞后,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人们对于高品质生活环境的呼声越来越高,各地学者对滨海空间规划、海洋环境下建筑形态的探讨也逐渐增加,加上我国“海洋强国”、“海洋强时战略的提出,滨海城市建设的热度只增不减。虽然目前国内关于本课题还没有形成系统的框架,但各地学者尤其是滨海城市内的学者,已经呈现出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广西特色民居风格研究(滨海民居分册)》(201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编)一书中以受海洋气候和文化等特点影响的滨海民居为研究对象,对广西滨海地区的人居环境、建筑分布及建筑特征进行研究,其系统性的研究方法对滨海城市的研究起到了先导作用,并为当代滨海区规划和建筑设计提供思路;学者符琳琳(2011年)、郑开雄(2018)、张铭(2019年)等从城市空间结构、滨海空间规划等角度对滨海空间提出优化策略。学者蒋龙波(2015年)以中国传统的风水理论在古代城镇适应自然环境方面的经验和规律为基础,总结了各学者对传统的思想城镇风水格局的科学阐释,并将这些理想格局的有机衍变和适应理念应用到沿海环境中。学者侯永禄(2019年)从滨海空间中的“形”、“色”、“质”引起的视觉感知方面对滨海建筑设计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思路。关于滨海空间的许多研究建立在历史文化和地域特色的大背景下,学者姚玫宇(2012年)、王金凤(2019年)分别对青岛、秦皇岛的滨海建筑风貌的地域性特色进行研究,滨海?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网络文本的城市旅游意象符号表征研究——以青岛市为例[J]. 蔡礼彬,宋莉.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9(03)
[2]青岛邮轮母港客运中心[J]. 曾冠生,禹庆,颜子昌,徐成龙,赵夏青,刘国麟,韦锡艳,杨映金,王婉君,唐文熊,张超,夏至. 建筑知识. 2018(08)
[3]青岛德租时期民居气候适应性设计研究[J]. 李佳艺,贾子剑. 安徽建筑. 2018(01)
[4]青岛德租时期中西建筑文化的融合——以独立式住宅为例[J]. 徐飞鹏,李瑞. 青岛理工大学学报. 2017(01)
[5]基于文化地理学的海洋文化基本理论[J]. 司徒尚纪,许桂灵. 广东开放大学学报. 2015(02)
[6]扬帆海上剧场——美意海水源热泵工程实例巡礼[J]. 马菲. 机电信息. 2012(16)
[7]海岸建筑后退线模型建立及应用——以大连市为例[J]. 王鹏,蔡悦荫,林霞,王伟伟.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12(01)
[8]山东即墨市北阡遗址2007年发掘简报[J]. 王芬,栾丰实,宋艳波. 考古. 2011(11)
[9]国外沿海开发对中国滨海地区发展的启示[J]. 雷诚,范凌云. 国际城市规划. 2010(01)
[10]奥帆赛(青岛)筹备与举办的综合评价研究[J]. 刘志亭. 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 2009(02)
博士论文
[1]德租时期青岛建筑研究[D]. 陈雳.天津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秦皇岛滨海建筑风貌解析与设计策略研究[D]. 王金凤.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2019
[2]城市滨海重点地段城市设计方法研究[D]. 刘晨阳.山东建筑大学 2019
[3]城市设计视角下青岛典型滨海空间的城海关系研究[D]. 杜雪薇.青岛理工大学 2019
[4]青岛滨海公共建筑向海特征研究[D]. 宓桂梅.青岛理工大学 2019
[5]畔柳昭雄的滨海城市与海洋建筑营造思想研究[D]. 李俊莹.青岛理工大学 2019
[6]青岛德租时期欧人区民居生态经验研究[D]. 贾子剑.吉林建筑大学 2018
[7]基于自组织理论的滨海建筑地域性表达研究[D]. 丁懿.青岛理工大学 2018
[8]青岛近代历史居住建筑保护和再利用研究[D]. 徐攀登.青岛理工大学 2018
[9]现代主义建筑在青岛地区的源起与发展(1949年以前)[D]. 马莉.青岛理工大学 2016
[10]青岛民国时期的城市规划与建设(1929-1937)[D]. 袁春晓.青岛理工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0875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30875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