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中的抬阁民俗研究 ——以长乐抬阁故事会为例
发布时间:2021-04-16 17:19
中国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诞生了多姿多彩、风情各异的多民族文化;也留下了诸多无比珍贵的民俗文化遗产。抬阁民俗作为承载民族智慧,展现民族特色,强化民族认同,营造和谐社会,提升文化软实力,塑造文化大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以其深厚的历史意义、文化意义与社会意义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它就像记载着中华民族历史的活化石,用动态的形式来讲述民族历史故事,传递欢乐祥和的社会气息,寄托着人们的美好祈望。这是先民为我们留下的一笔珍贵的民族财富。随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推进,现已有31项来自全国不同地区的抬阁项目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中。它的重要性也引起了民俗学、历史学、社会学以及非遗等诸多学科领域专家、学者的关注。本文以“春节中的抬阁民俗”为研究对象,以湖南省汨罗市长乐抬阁故事会为研究重点案例,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深入的田野考察,尝试论述清楚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抬阁民俗的历史起源、演变情况、民俗形式、非遗特征;二是春节文化空间对抬阁民俗保护的意义和抬阁民俗的春节节俗功能;三是抬阁民俗传承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四是就田野考察和文献研究...
【文章来源】:中国艺术研究院北京市
【文章页数】:8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2019年元宵节长乐抬阁故事会地故事:《大脑壳》(笔者摄)
30图2、图3:2019年元宵节长乐抬阁故事会地台故事:《金桥算命》《状元拜塔》(笔者摄)(二)高彩故事高彩故事即上文提到的多层阁表演形式,在许多地区的抬阁民俗中亦可见,只是叫法称呼上有所区别。例如:青海湟中县千户营高台、四川省宜宾市的大坝高装、浙江省浦江县的浦江迎会等。此类节目是整个抬阁民俗活动中的重轴戏,一台阁架上不仅人数众多,而且还蕴含了设计者和抬阁制作者的力学知识、构图知识、审美情趣、设计技巧等。高彩故事可谓长乐抬阁故事会中最令人叹为观止的环节,其精彩程度不亚于当地的四米高跷故事。高彩故事的精彩点不仅在于将人置于空中,而且还能根据故事情节需要将多人立于空中,并且整个阁架看不出任何承托演员的底托和衔接之处,不是行内人根本觉察不出设计者的玄机所在。高彩故事对比地台故事,其更高,层次更多。传统时期,是用木料制成长、宽、高均为1米的基台,由四人抬着行走或置于推车上。现今高彩故事的基台面积更大,用长约2米,直径2厘米的圆钢,根据所演故事弯曲成人物底托,将圆钢下端牢牢固定在基台中央。笔者儿时曾看到过将八个小孩扮演的八仙高低错落悬于空中的《八仙过海》。设计精细的高彩故事,不仅捆绑之处隐蔽得观众无法看出,而且小孩将服装一穿,整个舞台显得既大方自然又不失设计之绝妙。传统的高彩故事有《苏三起解》《大战陆文龙》《醉打蒋门神》《托塔李天王》《三打白骨精》《大闹天宫》等。图3:2019年元宵节长乐抬阁故事会高彩故事:《百岁挂帅》(笔者摄)
高超者,做出各种扭、摆、小跳、弯腰、前俯后仰等惊险动作。与其他三种故事扮演一样,根据所选故事情节与人物的需要,表演者或小孩、或大人穿上人物戏服、勾画脸谱,头戴帽子或饰品,手拿各种刀、枪、剑、戟、马鞭等道具,大方自如地往前行进。如上文提到的108好汉,所有表演者着好各色汉服、勾好脸谱,扮成各种人物形象,由矮到高排成双列往前行走。队伍前面安排一人高举杏黄旗,上面写着“替天行道”四个大字,再配以彩旗、威风锣鼓,只见一队人马浩浩荡荡、气宇轩行地往长乐街中心走去。此番情景能去现场观看甚为妙哉。图4:往年长乐抬阁故事会高跷故事:《108梁山好汉》准备出发(历年图)四、玩龙舞狮抬阁民俗活动除了以上三种主要的故事形式,活动的热闹劲儿还离不开舞龙舞狮表演。作为中华民族图腾标志的龙与民族瑞兽的狮子,是喜庆、尊贵、驱灾、吉祥、勇猛的象征。据记载在西汉时期就已经有了舞龙活动的出现,有关舞狮的起源有传起源于汉朝、唐朝和北魏的多种说法。但可以肯定的是玩龙舞狮活动在隋朝时①周海燕,薛松林,陈松柏:《抬阁·长乐抬阁故事会》,团结出版社2018年版,第9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二十一世纪抬阁研究的新进展[J]. 韩诚诚. 福建茶叶. 2019(11)
[2]肘阁、抬阁的民间美术意蕴探微[J]. 索峰. 艺术研究. 2019(05)
[3]非遗口述史系列之六:晏场高抬戏的遗音逸韵[J]. 杨昌荣,张学荣,高梧. 天府新论. 2019(02)
[4]古城背景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活力复兴[J]. 李蓓蓓. 艺海. 2018(11)
[5]传承与发展,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探寻新路径——以安徽寿县抬阁为例[J]. 李蓓蓓. 戏剧之家. 2018(34)
[6]当代清徐社火文化的影响与价值[J]. 杨鹰.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17(09)
[7]安阳抬阁的社会功能初探[J]. 牛秀玲. 戏剧之家. 2017(17)
[8]宁城三座店背歌、抬歌的保护与发展[J]. 赵敏艳.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13)
[9]浅析夏县抬阁的艺术特征[J]. 曹壹萱. 黄河之声. 2017(05)
[10]正月初七扮抬阁[J]. 杨德生. 人民司法(天平). 2017(09)
博士论文
[1]中国民间小戏研究[D]. 徐冰.上海大学 2014
硕士论文
[1]民俗体育在村落社会的功能嬗变[D]. 韩瑞芳.上海体育学院 2019
[2]社会变迁视域下太原市徐沟背铁棍发展研究[D]. 赵文飞.西安体育学院 2019
[3]呼和浩特腊铺村脑阁艺术及其音乐的考察与研究[D]. 崔可欣.内蒙古大学 2019
[4]村落语境下民间艺术传承研究[D]. 王岚.黑龙江大学 2019
[5]广东飘色民俗文化的功能和艺术价值探究[D]. 尹丽华.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2018
[6]探索“非遗”为题材的舞蹈剧目创作[D]. 欧阳锡威.北京舞蹈学院 2018
[7]范村“芯子”及文化意义研究[D]. 刘瑶瑶.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8
[8]民俗体育视角下的山西徐沟背铁棍研究[D]. 王凯博.西北民族大学 2018
[9]周村芯子的民俗志研究[D]. 曲乐祯.中央民族大学 2018
[10]四川渠县三汇彩亭会调查研究[D]. 彭雪芹.四川美术学院 2018
本文编号:3141847
【文章来源】:中国艺术研究院北京市
【文章页数】:8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2019年元宵节长乐抬阁故事会地故事:《大脑壳》(笔者摄)
30图2、图3:2019年元宵节长乐抬阁故事会地台故事:《金桥算命》《状元拜塔》(笔者摄)(二)高彩故事高彩故事即上文提到的多层阁表演形式,在许多地区的抬阁民俗中亦可见,只是叫法称呼上有所区别。例如:青海湟中县千户营高台、四川省宜宾市的大坝高装、浙江省浦江县的浦江迎会等。此类节目是整个抬阁民俗活动中的重轴戏,一台阁架上不仅人数众多,而且还蕴含了设计者和抬阁制作者的力学知识、构图知识、审美情趣、设计技巧等。高彩故事可谓长乐抬阁故事会中最令人叹为观止的环节,其精彩程度不亚于当地的四米高跷故事。高彩故事的精彩点不仅在于将人置于空中,而且还能根据故事情节需要将多人立于空中,并且整个阁架看不出任何承托演员的底托和衔接之处,不是行内人根本觉察不出设计者的玄机所在。高彩故事对比地台故事,其更高,层次更多。传统时期,是用木料制成长、宽、高均为1米的基台,由四人抬着行走或置于推车上。现今高彩故事的基台面积更大,用长约2米,直径2厘米的圆钢,根据所演故事弯曲成人物底托,将圆钢下端牢牢固定在基台中央。笔者儿时曾看到过将八个小孩扮演的八仙高低错落悬于空中的《八仙过海》。设计精细的高彩故事,不仅捆绑之处隐蔽得观众无法看出,而且小孩将服装一穿,整个舞台显得既大方自然又不失设计之绝妙。传统的高彩故事有《苏三起解》《大战陆文龙》《醉打蒋门神》《托塔李天王》《三打白骨精》《大闹天宫》等。图3:2019年元宵节长乐抬阁故事会高彩故事:《百岁挂帅》(笔者摄)
高超者,做出各种扭、摆、小跳、弯腰、前俯后仰等惊险动作。与其他三种故事扮演一样,根据所选故事情节与人物的需要,表演者或小孩、或大人穿上人物戏服、勾画脸谱,头戴帽子或饰品,手拿各种刀、枪、剑、戟、马鞭等道具,大方自如地往前行进。如上文提到的108好汉,所有表演者着好各色汉服、勾好脸谱,扮成各种人物形象,由矮到高排成双列往前行走。队伍前面安排一人高举杏黄旗,上面写着“替天行道”四个大字,再配以彩旗、威风锣鼓,只见一队人马浩浩荡荡、气宇轩行地往长乐街中心走去。此番情景能去现场观看甚为妙哉。图4:往年长乐抬阁故事会高跷故事:《108梁山好汉》准备出发(历年图)四、玩龙舞狮抬阁民俗活动除了以上三种主要的故事形式,活动的热闹劲儿还离不开舞龙舞狮表演。作为中华民族图腾标志的龙与民族瑞兽的狮子,是喜庆、尊贵、驱灾、吉祥、勇猛的象征。据记载在西汉时期就已经有了舞龙活动的出现,有关舞狮的起源有传起源于汉朝、唐朝和北魏的多种说法。但可以肯定的是玩龙舞狮活动在隋朝时①周海燕,薛松林,陈松柏:《抬阁·长乐抬阁故事会》,团结出版社2018年版,第9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二十一世纪抬阁研究的新进展[J]. 韩诚诚. 福建茶叶. 2019(11)
[2]肘阁、抬阁的民间美术意蕴探微[J]. 索峰. 艺术研究. 2019(05)
[3]非遗口述史系列之六:晏场高抬戏的遗音逸韵[J]. 杨昌荣,张学荣,高梧. 天府新论. 2019(02)
[4]古城背景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活力复兴[J]. 李蓓蓓. 艺海. 2018(11)
[5]传承与发展,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探寻新路径——以安徽寿县抬阁为例[J]. 李蓓蓓. 戏剧之家. 2018(34)
[6]当代清徐社火文化的影响与价值[J]. 杨鹰.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17(09)
[7]安阳抬阁的社会功能初探[J]. 牛秀玲. 戏剧之家. 2017(17)
[8]宁城三座店背歌、抬歌的保护与发展[J]. 赵敏艳.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13)
[9]浅析夏县抬阁的艺术特征[J]. 曹壹萱. 黄河之声. 2017(05)
[10]正月初七扮抬阁[J]. 杨德生. 人民司法(天平). 2017(09)
博士论文
[1]中国民间小戏研究[D]. 徐冰.上海大学 2014
硕士论文
[1]民俗体育在村落社会的功能嬗变[D]. 韩瑞芳.上海体育学院 2019
[2]社会变迁视域下太原市徐沟背铁棍发展研究[D]. 赵文飞.西安体育学院 2019
[3]呼和浩特腊铺村脑阁艺术及其音乐的考察与研究[D]. 崔可欣.内蒙古大学 2019
[4]村落语境下民间艺术传承研究[D]. 王岚.黑龙江大学 2019
[5]广东飘色民俗文化的功能和艺术价值探究[D]. 尹丽华.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2018
[6]探索“非遗”为题材的舞蹈剧目创作[D]. 欧阳锡威.北京舞蹈学院 2018
[7]范村“芯子”及文化意义研究[D]. 刘瑶瑶.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8
[8]民俗体育视角下的山西徐沟背铁棍研究[D]. 王凯博.西北民族大学 2018
[9]周村芯子的民俗志研究[D]. 曲乐祯.中央民族大学 2018
[10]四川渠县三汇彩亭会调查研究[D]. 彭雪芹.四川美术学院 2018
本文编号:31418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31418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