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电偶温度信号的采集及其标定方法研究
本文关键词:热电偶温度信号的采集及其标定方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导弹的弹射试验中,弹上关键仪器设备工作环境温度的采集与监测,对于评定设备工作情况、进行型号改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弹上的极端环境,包括温度的剧烈变化和复杂的强电磁干扰,对设备工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提出了严格要求。为了满足弹上温度测量的需求,在现有采集存储系统设计及其理论基础上,设计了使用热电偶作为温度敏感元件的温度采集设备,用于测量弹上环境温度参数,实现温度到电动势的转变;并对热电偶输出电动势进行采集、编码,上传采样数据。在对设计需求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数据采集模式,提出了采集设备总体设计方案。针对热电偶测温的特点,设计了热电偶的参考结点补偿方案,包括补偿导线的应用和补偿电路的设计。模拟信号经过增益调整和滤波,以适应模数转换器(ADC)的输入电压范围和精度要求。采样量化电路采用模拟开关进行采样通道切换,模数转换器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内部总线的设计和基于ROM查找表的采样通道控制,使设备易于扩展。FPGA通过内部总线控制多块采集板卡分时工作,接收总线数据并缓存。研究了所设计温度采集设备的标定方法,结合热电偶的非线性补偿措施,设计了设备的标定方案。通过对标定误差进行分析,提出一种通过添加修正系数的方式来减小设备最大测量误差的方法。通过搭建测试平台对热电偶温度采集设备的性能进行全面测试。对其工作的可靠性和测量误差进行了分析,验证设备完全符合设计指标。
【关键词】:热电偶 温度采集 参考结点补偿 标定 非线性补偿
【学位授予单位】:中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J760.6;TH81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1 绪论10-16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10-11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1-14
- 1.2.1 国外研究现状12-13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3-14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章节安排14-16
- 2 热电偶温度采集设备总体设计思路16-21
- 2.1 设计需求分析16
- 2.2 总体设计思路16-20
- 2.2.1 数据采集模式的确定16-17
- 2.2.2 整体方案设计17-20
- 2.3 本章小结20-21
- 3 热电偶信号调理电路设计21-41
- 3.1 热电偶参考结点补偿21-32
- 3.1.1 补偿导线的应用22-27
- 3.1.2 参考结点温度补偿电路27-32
- 3.2 参考电压源的设计32-34
- 3.3 模拟信号增益调整34-35
- 3.4 热电偶信号滤波35-39
- 3.5 采样变换电路过压保护39-40
- 3.6 本章小结40-41
- 4 采样量化电路及信号采集逻辑设计41-57
- 4.1 采样量化电路设计41-43
- 4.1.1 AD7621及外围电路设计41-42
- 4.1.2 内部总线设计42-43
- 4.2 信号采集逻辑设计43-48
- 4.2.1 AD7621采样控制逻辑设计44-45
- 4.2.2 基于查找表的采样通道控制45-47
- 4.2.3 双口RAM缓存控制优化设计47-48
- 4.3 采样量化误差分析48-53
- 4.3.1 模拟开关的直流误差48-49
- 4.3.2 模数转换器的直流误差49-51
- 4.3.3 信号的建立时间分析51-53
- 4.4 电路设计优化53-56
- 4.4.1 模拟开关的关断问题53-54
- 4.4.2 模数转换器的性能优化54-56
- 4.5 本章小结56-57
- 5 热电偶温度采集设备标定方法研究57-77
- 5.1 热电偶非线性补偿方法57-63
- 5.1.1 最小二乘法拟合57-59
- 5.1.2 查找表59-61
- 5.1.3 NIST热电电压系数61-63
- 5.2 温度采集设备标定方法63-71
- 5.2.1 使用AD8495补偿的标定方法64-69
- 5.2.2 使用AD590补偿的标定方法69-71
- 5.3 改进的标定方法71-73
- 5.4 采集设备性能测试与分析73-76
- 5.4.1 测试平台的搭建73
- 5.4.2 数据完整性测试73-74
- 5.4.3 采集设备信噪比分析74-75
- 5.4.4 测试结果及误差分析75-76
- 5.5 本章小结76-77
- 6 结论与展望77-79
- 6.1 设计总结77
- 6.2 下一步工作及展望77-79
- 参考文献79-83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83-84
- 致谢84-8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祥模;热电偶的静态和动态特性(二)[J];电炉;1990年01期
2 吴志宏,郝玉兰;热电偶温检系统中几种异常现象的处理方法[J];仪表技术与传感器;1996年07期
3 樊文侠,孙强;数字式热电偶温度仪表校验器的研制[J];西安理工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4 彭长青;王寒栋;李鸣;蔡志敏;;基于虚拟仪器的热电偶温度传感器的标定[J];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5 梁磊;张晓立;;热电偶接触工件作为温控方式的应用[J];锅炉制造;2009年05期
6 刘超;王灿明;;新材料及涂层技术在热电偶保护套管上的应用[J];新材料产业;2010年01期
7 阳露;;某型飞机发动机热电偶温度测量方法的研究[J];教练机;2011年02期
8 曾祥模;热电偶的静态和动态特性(一)[J];电炉;1989年06期
9 王士杰;;热电偶参比温度的双铜电阻补偿法[J];化工自动化及仪表;1990年06期
10 黄吕权,,李付国;薄膜热电偶的技术特性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199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曹惠;马毅;;热电偶温度测量误差分析[A];2012航空试验测试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2 姚曼;李全育;王旭东;杨尚玉;;连铸结晶器铜板热电偶安装状态检测与评价方法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自动化应用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3 姚曼;赵江涛;王旭东;;结晶器热电偶安装状态的检测方法研究[A];冶金轧制过程自动化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闯;热电偶温度信号的采集及其标定方法研究[D];中北大学;2016年
2 薛菲;现场总线热电偶温度检测装置的研制[D];武汉大学;2004年
3 时蕾;空气预热器热电偶温度监测系统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4 赵江涛;结晶器上热电偶安装质量检测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5 王玮;传感器惯性动态建模与实时自校正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热电偶温度信号的采集及其标定方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87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3187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