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意识形态规约下的“十七年”山西民间文艺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25 17:00
从20世纪初开始,山西的民间文艺就受到政治力量的制约,随着抗日战争爆发、山西革命根据地建立和新中国成立等一系列政治活动的影响,山西民间文艺与政治意识形态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显现出“政治”与“民间”的二重特质。本文以新中国成立后十七年为时间维度审视山西民间文艺作品,着重阐述“十七年”山西民间文艺的主题内容、艺术特色及其与创作目的之间的联系,指出“十七年”民间文艺的真实境况与当时政治发展形势密切相关,同时又表现出阶级性与民间性的双重话语。全文共分为六个部分,其中绪论主要包括“十七年”山西民间文艺研究的选题缘起、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法,这是本文的背景支撑和研究基础。第一章 “十七年”山西民间文艺的生存环境和创作主体。山西民间文艺是三晋乡土孕育的艺术果实,与山西省的自然环境及人文背景具有广泛而密切的联系。本章主要从1949年至“文化大革命”这十七年间的历史文化背景出发,从山西民间文艺的生存空间和创作主体这两个角度考察“十七年”山西民间文艺的形成条件,着重阐述“十七年”山西民间文艺作品与政治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为“十七年”山西民间文艺研究提供坚实的背景支撑。第二章 新民歌运动影响下的山西民间歌谣...
【文章来源】:山西大学山西省
【文章页数】:7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十七年”山西民间文艺研究的选题缘起
国内外研究现状
研究方法
第一章 “十七年”山西民间文艺的生存环境和创作主体
1.1 “十七年”山西民间文艺的生存环境
1.1.1 山西的自然环境和人文背景
1.1.2 “十七年”山西社会环境的转变
1.2 “十七年”山西民间文艺的创作主体
1.2.1 平民主体的自我身份想象
1.2.2 文人作家自语式民间创作
第二章 新民歌运动影响下的山西民间歌谣
2.1 “十七年”山西民间歌谣的主题
2.1.1 葵花向太阳:歌颂党和领袖
2.1.2 粮囤顶破天:演述劳动神话
2.1.3 小家与大家:表达爱情理想
2.2 “十七年”山西民间歌谣的艺术特色
2.2.1 民歌意象的现代变迁
2.2.2 民间歌谣的民俗表达
第三章 戏曲改革运动中的山西民间小戏
3.1 “十七年”山西民间小戏的改造
3.1.1 改人:受到规训的记忆
3.1.2 改制:传统戏班的重塑
3.1.3 改戏:剧目的推陈出新
3.2 “十七年”山西民间小戏的思想内容
3.2.1 乡村生活的展演
3.2.2 人物形象的塑造
第四章 服务论文学观支配下的山西民间故事
4.1 “十七年”山西民间故事的题材
4.1.1 田园牧歌式农村生活
4.1.2 历史记忆的时代阐释
4.1.3 生产建设的曲折经历
4.2 “十七年”山西民间故事的英雄叙事
4.2.1 历史名人的英雄化塑造
4.2.2 普通民众的英雄化倾向
第五章 阶级性与民间性:“十七年”山西民间文艺的双重话语
5.1 “十七年”山西民间文艺的阶级性
5.1.1 政治理念的民间显现
5.1.2 草根文化的利用改造
5.2 “十七年”山西民间文艺的民间性
5.2.1 民众生活的文学表达
5.2.2 民间立场的顽强坚守
结语
参考文献
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承诺书
本文编号:3205692
【文章来源】:山西大学山西省
【文章页数】:7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十七年”山西民间文艺研究的选题缘起
国内外研究现状
研究方法
第一章 “十七年”山西民间文艺的生存环境和创作主体
1.1 “十七年”山西民间文艺的生存环境
1.1.1 山西的自然环境和人文背景
1.1.2 “十七年”山西社会环境的转变
1.2 “十七年”山西民间文艺的创作主体
1.2.1 平民主体的自我身份想象
1.2.2 文人作家自语式民间创作
第二章 新民歌运动影响下的山西民间歌谣
2.1 “十七年”山西民间歌谣的主题
2.1.1 葵花向太阳:歌颂党和领袖
2.1.2 粮囤顶破天:演述劳动神话
2.1.3 小家与大家:表达爱情理想
2.2 “十七年”山西民间歌谣的艺术特色
2.2.1 民歌意象的现代变迁
2.2.2 民间歌谣的民俗表达
第三章 戏曲改革运动中的山西民间小戏
3.1 “十七年”山西民间小戏的改造
3.1.1 改人:受到规训的记忆
3.1.2 改制:传统戏班的重塑
3.1.3 改戏:剧目的推陈出新
3.2 “十七年”山西民间小戏的思想内容
3.2.1 乡村生活的展演
3.2.2 人物形象的塑造
第四章 服务论文学观支配下的山西民间故事
4.1 “十七年”山西民间故事的题材
4.1.1 田园牧歌式农村生活
4.1.2 历史记忆的时代阐释
4.1.3 生产建设的曲折经历
4.2 “十七年”山西民间故事的英雄叙事
4.2.1 历史名人的英雄化塑造
4.2.2 普通民众的英雄化倾向
第五章 阶级性与民间性:“十七年”山西民间文艺的双重话语
5.1 “十七年”山西民间文艺的阶级性
5.1.1 政治理念的民间显现
5.1.2 草根文化的利用改造
5.2 “十七年”山西民间文艺的民间性
5.2.1 民众生活的文学表达
5.2.2 民间立场的顽强坚守
结语
参考文献
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承诺书
本文编号:32056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32056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