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环境艺术论文 >

媒介对集体记忆的建构 ——以大陆地区“慰安妇”主题影视作品为中心

发布时间:2021-05-26 15:53
  二战时期日军推行的“慰安妇”制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的国家战争犯罪行为。“慰安妇”问题涉及历史、政治、社会、女性人权、外交等多重领域,具有多面向研究价值的特点。但是,在中国社会,“慰安妇”问题自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初露端倪之后,基本局限在历史和法律学界的调查研究及援助领域,其他方面的关注度一直不高。这种情况到本世纪初开始有所改观,特别是到了2010年代之后,在图像语言效果日益增强的背景下,这一话题的社会性,得到较为广泛的传播,人们对这一历史事件真相的探讨和对受害者群体的关注逐日上升,在这一问题上的历史正义意识、人道主义认识、民族主义国家主义观念等等,都有了些许变化,但对这样的变化,学界尚缺乏深入探讨与研究。从集体记忆的建构角度来探析媒介对这一话题的报道,有助于我们从更为丰富的视角来看待“慰安妇”问题。本论文梳理了自20世纪90年代起有关“慰安妇”主题影视作品,并从影视媒介界记录片在网络时代新发展的角度,对其进行新的分类,通过分析不同类型影视作品的内容、定位与特点,建构了大陆地区对“慰安妇”集体记忆建构的时间节点、涉及地点、主题、内涵、叙事主体和叙事艺术等多个要素,并围绕这些... 

【文章来源】: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8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来源和意义
        一、选题来源
        二、选题的研究框架
    第二节 研究方法和创新
        一、研究方法
        二、论文创新点
    第三节 文献综述
        一、集体记忆在传播学方向的研究现状
        二、“慰安妇”问题研究现状
        三、叙事学文献综述
第一章 大陆地区“慰安妇”主题影视作品
    第一节 大陆地区“慰安妇”主题影视作品概况
        一、影视作品统计一览
        二、总体分类及依据
    第二节 影视作品的细分
        一、纪录片
        二、故事片
第二章 大陆地区“慰安妇”主题影视作品对集体记忆的建构
    第一节 作品发布时间节点与涉及地点
        一、发布频率与时间节点
        二、特定记忆场所
    第二节 作品的主题与内涵
        一、“关注过去”或“聚焦当下”
        二、“积极”的社会与“消极”的日本政府
        三、追求客观证据与营造发掘急迫感
        四、“民族”与“个人”背后的伤痛
    第三节 作品中的叙事主体
        一、受害群体
        二、加害者
        三、政府机构及其代言人、社会团体及其代言人
第三章 大陆地区“慰安妇”主题纪录片的叙事艺术
    第一节 不同叙事视角与叙事模式的选择
        一、零聚焦叙事、内聚焦叙事与外聚焦叙事
        二、播放平台、作者与叙事模式的关系
    第二节 多种叙事语言的展示
        一、画面语言
        二、解说
        三 音乐
第四章 反思大陆地区影视作品对“慰安妇”集体记忆的构建
    第一节 “慰安妇”集体记忆构建的特点
        一、一段集体记忆“符号”的诞生
        二、从“民族主义”到“人文关怀”
    第二节 对媒介集体记忆建构的思考
        一、“慰安妇”集体记忆建构的缺陷
        二、主流价值观背景下的妥协与突破
    余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历史记忆:意识的建构[J]. 亚历山大·L.尼基福罗夫,冯红.  国外理论动态. 2017(12)
[2]创伤记忆与社会认同:南京大屠杀历史认知的公共建构[J]. 李昕.  江海学刊. 2017(05)
[3]“互联网+”视域下纪录片的叙事策略[J]. 李政.  青年记者. 2017(20)
[4]电视媒体的发展回望及影响力探析[J]. 罗斌.  视听. 2017(05)
[5]纪念与记忆:创伤叙事的策展建构与诠释——以东亚社会各慰安妇主题纪念展览为例[J]. 王思怡.  中国博物馆. 2017(01)
[6]全球传播语境中的国家创伤与媒介记忆——中、日、美、英“南京大屠杀”相关报道(1949-2014年)的内容分析[J]. 余霞.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05)
[7]媒体中的“慰安妇”话语——符号化的“慰安妇”和“慰安妇”叙事中的记忆/忘却机制[J]. 宋少鹏.  开放时代. 2016(03)
[8]集体记忆研究的传播学取向[J]. 陈振华.  国际新闻界. 2016(04)
[9]艺术的传媒化:当代媒介与艺术的共生[J]. 王可越.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6(01)
[10]受难与国耻建构:“重庆大轰炸”集体记忆的媒介话语策略[J]. 贺建平,王永芬,马灵燕.  国际新闻界. 2015(12)

博士论文
[1]媒介作为人类记忆的研究[D]. 邵鹏.浙江大学 2014
[2]新闻话语对话性的文本分析与阐释[D]. 赖彦.南京师范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人民日报》如何建构“慰安妇”集体记忆(1962-2016)[D]. 施佳琦.浙江大学 2017
[2]社交媒体中抗日战争集体记忆的话语建构[D]. 李竹月.浙江传媒学院 2017
[3]媒体纪念中的“抗日战争”记忆[D]. 袁慧.复旦大学 2014
[4]集体记忆的规训:南京大屠杀的记忆如何被建构[D]. 程铂舜.南京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2066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32066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db1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