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环境艺术论文 >

长沙市浏阳河末段滨水景观设计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7 13:12

  本文关键词:长沙市浏阳河末段滨水景观设计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城市滨水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地理位置,兼具自然属性和人文属性特征,是城市中生命系统最复杂、最具有吸引力的城市地段,在整个生态系统和城市环境中占据重要地位。因此,如何利用城市滨水区自然资源营造滨水景观,同时又能传神“勾勒”出当地独特的历史文脉,融合人与自然的关系,推动城市经济发展,传承城市文化,成为景观规划设计界的一个重要课题。在此背景下,本文选取长沙市浏阳河末段滨水景观为研究对象。通过收集国内外滨水景观的发展概况和优秀案例,研究其规划背景、规划理念、规划原则等宏观结构;结合研究滨水景观规划设计的相关理论和设计方法,并分析浏阳河流域内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提出滨水景观设计应遵循的规划思想与原则,并对现状提出了提升改造建议。通过滨水景观规划设计实践,得出以下研究结论:1.浏阳河流域内的传统文化主要以“楚文化、稻田文化、红色文化等”为主要脉络;流域内的民俗文化以“浏水谣、茶铺子、影画廊等”为主要特色。2.在表达水稻耕作场景文化中,充分研究其文化内涵,提出“故乡的稻田”这一概念,引入乡村稻田风光的天然肌理和色彩,营造田园野趣般的稻香广场,将稻田文化融入现代城市景观中,抒发浏阳河畔人们深厚的农耕情怀。3.长沙市浏阳河末段滨水景观设计是对浏阳河流域内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延伸,将河流两畔最广为人知的传统文化和民俗文化融入景区的规划设计中,让流域文化在景观中得到传播与继承,从而塑造城市特色,提升城市品质。通过本次研究,希望对其他城市滨水地区的景观规划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滨水景观 规划设计 浏阳河 长沙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984.18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文献综述10-22
  • 1.1 研究背景10
  • 1.2 研究意义10-12
  • 1.2.1 形成多元化的城市开放空间11
  • 1.2.2 塑造滨水景观的历史文脉11
  • 1.2.3 构筑城市环境的生态平衡11
  • 1.2.4 发挥巨大的潜在价值11-12
  • 1.3 研究内容12
  • 1.4 国内外研究进展12-20
  • 1.4.1 国外研究进展12-14
  • 1.4.2 国内研究进展14-15
  • 1.4.3 国内外优秀案例研究15-20
  •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20-22
  • 1.5.1 研究方法20
  • 1.5.2 技术路线20-22
  • 第二章 滨水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22-27
  • 2.1 相关理论22-24
  • 2.1.1 城市美学理论22
  • 2.1.2 景观生态学22
  • 2.1.3 游憩行为学22-23
  • 2.1.4 景观设计理论23-24
  • 2.2 方法研究24-27
  • 2.2.1 设计结合自然24
  • 2.2.2 景观生态规划24-25
  • 2.2.3 场所精神25
  • 2.2.4 城市意象25-27
  • 第三章 浏阳河流域自然与文化景观现状及分析27-33
  • 3.1 浏阳河概况27-28
  • 3.1.1 地理区位27
  • 3.1.2 交通区位27-28
  • 3.1.3 社会经济28
  • 3.2 自然景观28-29
  • 3.2.1 河流概况28-29
  • 3.2.2 附属设施29
  • 3.2.3 历史演替29
  • 3.3 文化景观29-33
  • 3.3.1 传统文化30-31
  • 3.3.2 民俗文化31-33
  • 第四章 浏阳河末段滨水景观设计研究33-54
  • 4.1 项目概况33
  • 4.2 现状分析33-35
  • 4.2.1 用地分析33-34
  • 4.2.2 交通分析34
  • 4.2.3 市政设施34-35
  • 4.3 规划布局35-40
  • 4.3.1 规划理念及原则35-36
  • 4.3.2 总体布局36
  • 4.3.3 功能分区36-37
  • 4.3.4 结构分析37
  • 4.3.5 游览路线分析37-40
  • 4.4 分区规划设计40-47
  • 4.7.1 芙蓉故里40-42
  • 4.7.2 稻香蛙里42-43
  • 4.7.3 浏城韵事43-44
  • 4.7.4 日月星舟44-47
  • 4.7.5 涵古茹今47
  • 4.5 植物景观设计47-54
  • 4.8.1 配置原则48
  • 4.8.2 绿化分区48-51
  • 4.8.3 主要植物名录51-54
  •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54-55
  • 5.1 结论54
  • 5.2 讨论54-55
  • 参考文献55-57
  • 致谢57-58
  • 作者简介5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艳玲,王汉祥,何经;中日滨水景观设计的比较[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03年06期

2 罗华;;滨水景观设计[J];园林;2003年11期

3 施明珠;黄雁;;水·空间·印象——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之浅见[J];广西城镇建设;2006年11期

4 李梅红;于海琴;王建良;;对滨水景观设计的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年02期

5 和钟;杨平;;山水画的美学机理在滨水景观设计中的表现——以安沟度假区滨水景观设计为例[J];地下水;2011年04期

6 李抒音;;城市滨水景观设计探索[J];美与时代(中);2013年07期

7 刘秀春;;浅谈滨水景观设计[J];城市建筑;2013年10期

8 邵靖;论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的意象元素[J];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2004年03期

9 罗华;;滨水景观设计解析[J];园林;2004年02期

10 帅民曦;;论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意韵之美[J];装饰;2006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乐微;曹先平;;城市中滨水景观设计浅谈[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4卷)[C];2010年

2 陈婷婷;赵守谅;;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地区风格与景观的融合——以遵义市中心城区湘江景观规划设计为例[A];2004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上)[C];2004年

3 黄薇;;厦门市马銮湾滨水景观设计——城市景观与生态湿地的研究与实践[A];城市规划面对面——2005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下)[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天津市园林规划设计院 史永红;滨水景观设计要注意五个问题[N];中国花卉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李佳;学院派设计师演绎景观“神话”[N];中华建筑报;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林璐;基于“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的乡村滨水景观设计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2 赵定坤;滨水景观设计[D];南昌大学;2015年

3 张欢;地域文化引导下的城市滨水景观设计—榆溪河南段生态滨水公园设计实践与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4 吴若菡;城镇旅游背景下的滨水景观设计[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5 吴臣凤;基于地域特色的滨水景观设计[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6 李勤英;生态视域下开封市铁塔公园滨水景观设计[D];河南农业大学;2015年

7 李增文;地域性文化背景下的滨水景观设计研究[D];北京服装学院;2016年

8 宋凯妮;地域特色下的滨水景观设计[D];山东建筑大学;2016年

9 樊颖;长沙市浏阳河末段滨水景观设计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10 羊笑亲;江南中小城市滨水景观设计[D];江南大学;2004年


  本文关键词:长沙市浏阳河末段滨水景观设计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06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3306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f1c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